疫情过后,大家对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生命有敬畏心吗?有何感受?

姚社朝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深、波及范围之广、对老百姓生命健康威胁之大,出乎意料。虽然抗疫还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但不妨碍我们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这其中,值得总结反思的一点,恰恰就在于,我们需要更加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说得更确切一点,我认为,疫情过后,是需要我们对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生命更加心存敬畏了。具体来说,理由有三:

一是不敢“不敬畏”。人类对大自然奥秘的探寻还没有到达终点,对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人类还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一味“欺凌”,必然会自食其果。这些年来,动物的疫病并不鲜见。2003年非典病源是果子狸;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病毒宿主虽然没有确定,但从蝙蝠和穿山甲身上能找到新冠病毒,就说明存在潜在危险。所以,从保护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着眼,也不敢“不敬畏”动物。

二是不能“不敬畏”。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我们国家早在1988年11月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至2018年10月已做第四次修订。总结这次疫情发病机理,也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又将再次“修法”,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且,近来,国家执法部门已经频频曝光从严打击非法收购、贩卖野生动物的典型案件,释放了严格执法、愈来愈严的强烈信号。从遵纪守法、保护自身的角度,也不能“不敬畏”野生动物。

三是不想 “不敬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成小康社会,除了生活富足,还需要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自觉,而保护野生动物自然应当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正如国家所倡导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禁食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向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说不,用法治精神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让人类的小家幸福团圆、让万物的大家和谐共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教训,但愿我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从今往后,切实对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生命多一些敬畏之心。


大学之道12



老六212788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纵观近几十年,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频现、热带雨林减少、人类传染病流行,新病毒产生等,都是我们人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的惨重代价。我们曾经狂妄的认为我们是世界的主宰,殊不知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却如此渺小和脆弱。而这次疫情的大爆发,再一次敲响了全人类应敬畏自然的警钟。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我们的一切都是从自然中提取的,是大自然供养了我们,我们唯有对大自然随时保持一颗敬畏的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享受大自然对人类如同母亲对儿女般无私的馈赠:阳光、水、空气,温度等,虽简单却无比珍贵!

敬畏生命。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话道出了生命的辉煌和壮丽。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无数最美逆行者,负重前行,为我们保一方平安;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许多朴实民众,兄弟国家捐款捐物,加油武汉,助力中国!当然,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的光辉,大自然创造出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哪怕只是一株小草,一只小虫,都是值得敬畏的生命。2003年,一只果子狸引发了非典。全球感染八千多人,死亡900多人。今年的新冠疫情之严重大家都是知道的。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时代的一粒灰,吹起来就会迷了每个人的眼。谁都不能置身事外。敬畏生命,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安全,守护动物的天性,只有这样,人类的小家才能美满幸福,世界的大家才能和谐共生。


也聊影视


各种各样的宠物

出于喜爱和好奇,一些人将野生动物当做宠物饲养或观赏,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兽类等,我们称之为异域宠物(“异宠”)。它们可能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且往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应该作为宠物来饲养。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会给野生动物带来巨大痛苦,威胁野外种群的生存,也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生态入侵等风险陡升。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把它们保留在野外的栖息地。

饲养异宠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们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它们的攻击性、毒性以及携带的多种病原微生物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影响。研究显示,在调研的 1,410种人类疾病中,约有 61% 由动物性致病源引发。在目前已知的大约 200 种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 70 种与异域宠物有关。(已有的案例可搜索新闻,可见沙门氏菌、鹦鹉热感染、毒蛇伤人、鳄鱼咬伤等等。)

人类大规模圈养利用野生动物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而畜禽被人类驯化的历史少则数千年多则上万年。没有任何研究证据显示,现存的野生动物可以再被驯化,因为动物能否成功驯化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在现代无法复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圈养的野生动物在行为上有可能表现得驯服,但因为它们的基因没有产生适应性改变,所以它们就没有被驯化。

野生动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于人来讲,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要避免跟野生动物“亲密接触”。部分野生动物是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宿主,如果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把野生动物用于娱乐、当作宠物、用于药物,就可能增加这些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向人类传播扩散的风险,并可能危及人类健康。有些病毒甚至对于人类是致命的,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例如,蝙蝠身上可能携带100多种病毒,穿山甲、刺猬、蛇等身上都有着大量寄生虫,浣熊还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

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和野生动物的安全距离,不打扰,不接触。野生动物也是人畜共患病,而不是消除消灭所有可能威胁人类安全的动物。

防止宠物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

捕杀流浪猫狗对疫情是否有帮助?

首先,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猫狗会感染此病毒,且尚未发现一例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猫狗病例。捕杀流浪动物,完全没有必要。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部门和诸多媒体也已经对此明确辟谣。

我们再三呼吁大家不传谣不信谣,保持冷静、理性思考。对于已有的伴侣动物,不要遗弃,更不要恶意伤害它们。

这种扑杀行为只能加剧民众对于宠物的误解,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增加遗弃宠物的行为,让流浪动物的管理工作更加雪上加霜。有关部门也应引导宠物主科学管理自家宠物,做好相应的防护和清洁。

特别是对于犬只管理来讲,扑杀行为会破坏当地已经形成的狂犬病免疫屏障,影响狂犬病的防疫工作。控制疫情的当务之急, 是有效防控人与人之间有关新冠病毒的传播。

非典之后,部分地区对于对市场上养殖销售的果子狸采取过灭杀行动。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行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只有从立法层面禁食野味,并加强执法监管,才能彻底根治“吃野味”这一陋习。

最后,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扑杀流浪动物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是一种虐待动物的极端行为,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虽然还需要更多证据证明穿山甲与此次疫情有直接关系,但是保护穿山甲已经刻不容缓。

穿山甲生活在全世界的51个国家之中,而它们在这些国家均被列为濒危物种。据估计,在2000年到2013年期间,超过100万只穿山甲被盗猎和交易。在2010年到2015年间,六个大洲的67个国家和地区总计上报了1270次穿山甲罚没行动,总计罚没了120吨穿山甲制品以及46000只个体。偷猎的原因是对穿山甲疗效的吹嘘和夸大,引发市场的巨大需求,导致全球范围盗猎不断。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穿山甲鳞片有医学功效,并且已经有替代的草药正在研发中,但这依然没有遏制对穿山甲的盗猎。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对穿山甲的种群数量造成严重影响。而这次疫情也进一步表明,野生动物的商业利用还存在很大的公共卫生隐患。解决这一黑色利益链条最强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禁止全球的野生动物交易,这也是防止致命性疾病再一次爆发的重要举措。

不论是野生动物还是家养宠物,我们都应该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它们,保护它们。

吃野味,如何才能杜绝?

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伴侣动物(猫和狗),都是疫病的受害者,它们不应成为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牺牲品。

对于吃野味的人,无非是追求虚荣,认为能吃到野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受到无良商家的误导迷信野味的所谓“功效”,此外还有受到好奇心趋势,希望尝鲜,其实野生动物的肉类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非常低。

杜绝吃野味,需要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各方需加强对民众这方面的宣传,引导公众了解食用野生动物的福利问题及健康、生态、法律风险,使民众摒弃吃野味的陋习。网络平台也应加强敏感信息的监管,不要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公众也有责任和义务向执法机关举报网络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野生动物和伴侣动物不是食物,消费者应该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和伴侣动物,这既是保护动物,也是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面对家养野生动物,该如何处理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把野生动物视为资源并用产业管理的方式加以对待的做法,是当前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乱象丛生,各种违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从疫病防控的角度,野生的和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都可以传播病毒,都会带来公共卫生的风险。当然,短期内野生动物产业会遭遇寒流遇到困难,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否则就会重蹈覆辙。另外,食用野生动物还存在食品安全、违反法律等风险。更何况,在当今社会我们完全并不需要通过食用野生动物来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

总之,食用野生动物弊远大于利,应该彻底放弃,永绝后患。

食用野生动物的确有消费端的问题,例如,炫耀身份、地位、特权,历史沿袭等,但当前真正驱动消费的推手,还是现行法律依然允许出于商业目的繁育和利用野生动物。因此不能把食用野生动物的罪责全部归咎于普通消费者,否则就涉嫌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脱责任、转移问题。建议要吸取这次疫情的深刻教训,要深入检讨和反思现行野生动物保护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从长远来讲,应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才能防止类似的疫情再次爆发。

对于野生动物,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保护好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自然环境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我们不应捕捉、购买、饲养、食用、接触野生动物,发现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举报。

对于伴侣宠物,既然选择饲养,就应履行相应的责任,善待伴侣动物,不遗弃,不虐待,满足它们的基本需求。在疫情期间,做好个人和宠物的清洁防护。不要盲目的抛弃、驱逐乃至伤害它们。对于观望中的潜在饲养者,在选择伴侣动物之前要三思,不要盲目冲动购买、领养猫狗,不要把猫狗作为惊喜礼物赠予他人。只有确保自己和家庭可以照顾一只猫、狗15到20年的生命,才是对它们和自己负责任的选择。

  最后分享一些疫情下如何饲养宠物的小贴士:

如何对宠物进行消毒?

无论是否处于疫情爆发地区,饲主都要做好对自己和宠物的防护工作。

对此,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给出了八点建议:

关注犬、猫的健康,在日常护理中预防疾病,减少在此时前往兽医诊所的机会。

饲主从外面回家时,先用肥皂洗手后再接触宠物。

携犬、猫外出回家后,请务必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用湿巾擦拭清洁宠物的毛发,特别是面部和爪子。定期给犬洗澡(不出门的情况下,猫不需要洗澡)。定期给犬、猫驱虫。

尽量减少外出次数,控制外出时间。外出溜犬请饲主带好口罩,避免前往人多场所,建议错峰出行。如果有条件,也请给犬佩戴专用嘴套,尽可能防止它捡拾不明物体。

为犬佩戴牵引绳,避免与其他动物或人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尽量不要带宠物到野外,降低跟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

不要让宠物靠近其他动物的粪便,也不要随意丢弃自家宠物的粪便。及时清理犬的排泄物,减轻社区卫生压力,保持环境整洁健康。

定期清洗消毒宠物的用品,比如牵引绳、嘴套、水盆、食盆、猫砂盆等。

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对犬、猫友好的消毒产品,适当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白衬衫有话说


能不能真正的去山区农村看看。看看那些被野猪野鸡抢夺的农作物。看看那些生活在山村的人们,时时刻刻看着脚下看着屋里每个角落是不是有一条吓人的蛇


丰林30


通过这次血的教训,国家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那些乱人更加顾忌,不敢以身试法了。


小猪举花伞


通过这次血的教训,国家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那些乱人更加顾忌,不敢以身试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