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生魚“肝腫大、花肝、白肝”發病率居高不下怎麼辦?

生魚也稱黑魚或烏魚,具有抗病力強、生長快、易管理、耐運輸等優點,而且對外界環境要求不嚴格,是非常有養殖前景的特種水產養殖對象之一。但是在人工高密度養殖環境中,由於各種原因生魚的抗病力也在逐漸減弱,導致發病率逐年增加。

近幾年,生魚“肝腫大、花肝、白肝”發病率居高不下怎麼辦?

近幾年以肝腫大、花肝、白肝、膽囊腫大為主要特徵的肝膽綜合徵發病率居高不下,肝膽綜合徵的發生不僅影響生魚的攝食和生長,還會導致魚體免疫力的下降,容易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而繼發其他疾病,嚴重的會引起大量死亡。

可以從以下幾點剖析生魚肝膽綜合徵的發病原因:

1、養殖密度高

過高的養殖密度會造成水體中排洩物的過量蓄積和分解,引起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濃度過高,這樣不僅會引起黑魚免疫力下降,還會造成魚體內氨的代謝產物難以正常排出而蓄積在血液之中,導致魚體的氨中毒和肝臟的解毒負荷過重而引起代謝失衡性的肝膽疾病。

2、用藥不當

頻繁濫用殺蟲藥、抗生素等藥物,不僅破壞水質導致生魚免疫力降低,而且藥物毒素還容易蓄積在魚體內而損傷肝臟,造成肝臟發白,嚴重的會引發全塘死亡。

近幾年,生魚“肝腫大、花肝、白肝”發病率居高不下怎麼辦?

3、過量投餵

高溫季節生長旺季,為了魚長得更快,許多養殖戶投餵量會大大增加,容易把控不好適宜的度而過量投餵飼料,這樣會造成魚體肝臟的損傷,過多的消化造成肝臟的負擔,導致魚體體質下降,容易引發肝膽綜合徵。

4、飼料營養不均衡

長期投餵脂肪含量較高的配合飼料,如果飼料中沒有添加合適的促進脂肪消化吸收劑,生魚就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飼料中高含量的脂肪,脂肪很容易蓄積在肝臟和腸道中,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臟腫大引發其他肝膽病。

近幾年,生魚“肝腫大、花肝、白肝”發病率居高不下怎麼辦?

綜合以上發病原因,生魚肝膽綜合徵還需在放養密度、水質管理、科學投餵、增強體質、科學防病、合理用藥等多方面綜合防治,而且要有“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心理,不要等發病了再想到治療。建議在生魚飼料中添加促進脂肪消化吸收和保護肝膽健康的膽汁酸預防保健,來防治肝膽綜合徵。

膽汁酸是在動物膽膏中提取的膽汁的主要活性成分,對脂肪有乳化、消化、吸收的功效,可以減少脂肪在魚肝臟和腹部的蓄積;還可以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肝膽損傷,有效防治生魚肝膽疾病。另外膽汁酸可以促進肝臟分泌膽汁,幫助其疏通膽道、清除體內毒素;在保證飼養環境良好的情況下,長期添加膽汁酸還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餌料係數,促進生魚健康生長,提高養殖效益。

近幾年,生魚“肝腫大、花肝、白肝”發病率居高不下怎麼辦?

在生魚養殖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肝膽健康,防控好生魚的肝膽疾病,才能提高養殖成活率,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