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刀劈三關"建奇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伴隨著恢弘激昂的《鋼鐵洪流進行曲》,100面功勳榮譽戰旗重新集結、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成為此次規模空前的大閱兵重要亮點之一。

本系列文章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為您逐一介紹這100面戰旗背後的歷史,由於能力、時間與精力所限,內容依然可能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並接受我們最誠摯的道歉。

100面功勳榮譽戰旗背後的歷史(5)——襄陽特功團

“襄陽特功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前身是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支隊一大隊,1938年誕生於河北磁縣。戰爭年代,先後參加了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屢建戰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徐向前為襄陽特功團題詞

1948年6月13日,劉伯承、鄧小平下達關於襄樊戰役的部署。命令以陳賡指揮二縱、四縱為西兵團,第一步奔殲老河口、谷城之敵,其主力適時控制漢水西岸,伺機直趨襄陽。以王宏坤指揮桐柏軍區主力、六縱為南兵團,第一步奔殲襄陽之敵,對漢水西岸須以適當兵力兜擊可能逃走之敵,對漢水船須控制之。以上兩兵團統歸陳賡指揮,戰役定於21日開始 。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襄樊戰役作戰示意圖

由於襄樊是“控川陝豫鄂之門戶,握武漢三鎮之鎖鑰”的戰略要地,所以蔣介石和國民黨國防部長白崇禧對此地戰略防禦十分重視,特意在襄陽設置了第十五綏靖司令部,任其心腹、特務頭子康澤為司令官。康澤又特地從南京請來“川軍名將”郭勳祺任副司令官,率3個旅共2萬多人防守。

與此同時,中原野戰軍首長決定迅速解放襄樊,戰鬥由第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統一指揮。我軍先是迅速解放了樊城,樊城潰散的敵人只好逃進襄陽城。王近山準備以“猛虎掏心”戰術,放棄歷來攻襄陽城必先奪山的戰法,集中主力“刀劈三關”,即奪取城西南高地上的琵琶山、真武山和城西正面鐵佛寺一線守敵的堅固防禦,而後依託西關,突破城垣。

三營首克琵琶山。琵琶山位於襄陽的“城西走廊”右翼,南接鳳凰山、虎頭山,控制著我軍攻城的要道。我軍的第49團3營接到攻打琵琶山的任務後,立即組織各級幹部、戰士偵察地形,明確了打法,決定以7連進行正面攻擊,8連由西南插敵側後,以部分兵力配合7連殲敵,其餘阻擊虎頭山和真武山來援之敵。拿下琵琶山是實現整個攻城計劃、擊破襄陽防禦鎖鏈的首要環節。

1948年7月8日黃昏,第49團團長苟在合帶領3營向琵琶山發起攻擊。該營經充分準備後,在4門大炮火力掩護下,在團長苟在合同志親自帶領下,於18時30分對敵人發起勇猛進攻,經15分鐘激戰,即全殲守敵,全部佔領陣地,我軍英勇地劈開了這“第一關”。但不幸的是,在此次戰鬥中團長苟在合壯烈犧牲,年僅34歲。琵琶山戰鬥,為攻克襄陽城立了頭功。旅首長獎給7連“所向無敵”錦旗一面,為8連記集體一等功一次,為9連記中功一次。

二營攻上真武山。3營激戰琵琶山首戰告捷,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同時也給全團指戰員們以極大的鼓舞。團部決定以2營攻打真武山。駐守真武山的是敵第106旅第15團的一個加強連。2營接受任務後,首先組織幹部、戰士對敵陣地形偵察了4次,明確了任務和打法,並結合3營攻打琵琶山的成功經驗,進行沙盤作業,根據敵陣地地堡多的特點,著重演練了小兵群打地堡的戰術動作,解決了戰鬥中的關鍵問題,每小組都制訂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攻佔真武山戰鬥經過圖

7月9日傍晚,我軍開始向真武山發起攻擊。由於戰前我軍細緻地偵察了敵軍地形,指導員帶領的突擊排在20分鐘內就連續爆破了敵人的18個地堡,又乘敵軍不備殲滅了隱蔽在交通壕內的敵人,迅速搶佔了敵軍殘存的工事,保障了我軍主力向縱深挺進。敵人在前沿陣地失守、後路又被切斷的情況下,龜縮在一座寺廟裡負隅頑抗。我軍戰士在營長的指揮下,通過架人梯翻牆頭進入寺廟內,以擲手榴彈、白刃格鬥等方式將守敵殲滅。至此,“刀劈第二關”也獲成功。2營此戰榮立集體一等功。

一營突破城西門。隨後,我軍採用“撇山攻城,直搗西門的戰術”。避開敵人山頭陣地的火力,直接攻城。

7月10日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電令康澤:“匪眾我寡,守備襄樊,則更單薄,著即放棄樊城,秘密集中,全力固守襄陽待援”、“已令整編第七、第九師主力分道兼程來援,因抽調兵力需時,務須能固守到七月二十二日”。當日下午,樊城守敵懼怕被殲,在飛機掩護下放棄樊城,遵照命令撤過漢水,縮回襄陽城內。

7月11日起,解放軍各參戰部隊按照各自分工,發起總攻擊。第六縱隊主力採用在城西狹長走廊上挖交通壕和梯次掩護的辦法,毅然楔入西關,激戰至13日將大部西關佔領。

西關告急,康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他迫不及待地向遠在南京的蔣介石乞求援助。蔣介石在覆電中給康澤打氣:“共軍必無遠程炮與重武器,棄山守城,固守待援。”14日下午,白崇禧派飛機掩護城南山地敵軍全部撤回襄陽城內。康澤明知不能抵禦解放軍的進攻,但還在電臺裡向蔣介石表示決心:“生決與城共存亡”。故作鎮靜,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

他命令下屬照例每天升旗、降旗,也照例每天給下屬講話,給部下打氣,要部下和他一道把自己的胸膛當作抵抗共產黨進攻的武器。同時,他又不得不向南京發出最後乞電:“職固守最後碉堡以待援軍。”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1948年7月15日,人民解放軍突破襄陽城西門

15日20時30分,解放軍對襄陽城發起總攻!火炮不斷轟擊西門防禦工事。爆破組在炮火中連續爆破,把城牆炸開了一個大洞,1營作為攻城的一把“尖刀”,首先突破西門,同敵軍進行逐街逐巷爭奪,襄陽城內戰鬥空前激烈。

激戰到16日拂曉,各參戰部隊很快便把敵人壓縮在康澤司令部所在地東街楊家祠堂和古樓一帶狹小區域。直到這時,康澤仍繼續負隅頑抗,幻想蔣介石派援兵解圍。殊不知,援軍在途中遭到解放軍強大兵力阻擊,已無法到達襄陽城。

康澤司令部周圍步槍聲、機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四面八方皆有解放軍喊話聲:“繳槍不殺!”“投降不打!”這時,胡學熙找來一套士兵服,勸康澤化裝成士兵,趁亂逃走。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康澤將頭一梗說,“這不是我康澤的為人。”奉令指揮堅守碉堡和坑道的副官回來找康澤,可找遍了司令部亦不見康澤的影子。好容易在右邊一條坑道里發現康澤正頭戴鋼盔,盤著雙腿,像老僧入定似地席地而坐。便和衛士將康澤扶起來送到中心碉堡的底層。一直跟司令官形影不離的易謙、胡學熙早已丟下司令官自己逃命去了。

康澤在坑道里“老僧入定”時,副司令官郭勳祺則在中心碉堡裡督戰,指揮特務營和憲兵數百人拼死抵抗。僵持至下午16時,王近山指揮部隊開始了最後的攻擊:炮兵射擊,步兵衝擊,工兵爆破,楊家祠堂的圍牆被轟垮,塔樓工事被炸塌。突然,又有幾包炸藥從碉堡牆根爆炸,驚天動地,碉堡裡蔣軍官兵非死即傷。解放軍戰士端槍衝進碉堡底層時,只見康澤臥倒在地上,身軀右側被火藥燒傷,但傷勢不重,因戴著鋼盔,頭部未受重損。

在解放軍強大的軍事攻勢和政治攻勢下,襄陽守敵2.1萬餘人被殲,康澤、郭勳祺等一批高中級軍官被俘。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中原軍區授予團隊“襄陽特功團”榮譽稱號

1948年7月,中原軍區第6縱隊授予第17旅第49團“襄陽特功團”稱號的錦旗。

  1. 1營出色地完成了這“刀劈第三關”的任務,榮獲“襄陽登城第一營”稱號,
  2. 3連榮獲“威震襄陽”錦旗一面。
  3. 李法科被記大功一次,馮秀林、嶽有清榮獲“登城英雄”稱號並立一等功。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6縱17旅49團改稱第12軍35師103團。9月,103團打到浙江義烏,駐防浙江金華。

1950年2月,103團一路西進。最後,103團移防四川璧山。35師兼組璧山軍分區。

這個階段,襄陽特功團的番號為人民解放軍第12軍35師103團。駐防四川璧山。

1951年3月,第12軍35師103團改稱志願軍第12軍35師103團(團長王西軍、政委苗興華),入朝作戰,最後駐防朝鮮抱川。

抗美援朝期間,襄陽特功團的番號為志願軍第12軍35師103團。

1954年4月,從朝鮮回國,稱陸軍第12軍35師103團,歸華東軍區建制。1955年4月,歸南京軍區建制。

1985年10月,103團歸入34師建制。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襄陽特功團”石刻前,軍地共同重溫入黨誓詞。

1998年,襄陽特功團為東部戰區陸軍常州某預備役通信團,該團移防至江蘇並改編為預備役部隊後,踏上了新的征程。從此以後,常州某預備役通信團歷屆黨委始終把“襄陽特功團”的光榮傳統融入官兵血脈,使之成為團隊開拓創新的不竭源泉,努力續寫新的輝煌,先後獲得了“軍區預備役部隊建設先進單位”“全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王近山指揮襄陽特功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