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暴力敢發聲,對暴力零容忍

2015年12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審議通過。

2016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

2020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四週年了。


《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四年來,婦聯投訴家庭暴力的婦女人數降低,全國婦聯信訪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婦聯繫統收到家暴投訴44071件,2018年婦聯繫統收到家暴投訴39371件,2019年家暴投訴為36002件。


反家暴法施行四週年 | 遇暴力敢發聲,對暴力零容忍


《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四年來,全國每年頒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數據逐步增加。2016年687份,2017年1469份,2018年1589份,2019年2004份,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5749份。(來源:全國婦聯)


為什麼我們仍覺得家暴問題很嚴重?


客觀地說,在反對家庭暴力問題上,從《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到社區、婦聯、民政等多種救濟機制的初步建立,再到每一起案件背後輿論的高度關注,全社會整體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道路依舊漫長。


據全國婦聯2019年調查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約30%的家庭存在家暴,其中90%受害者是女性,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妻子遭受丈夫的毆打。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生活在暴力陰影下的受害者。

反家暴法施行四週年 | 遇暴力敢發聲,對暴力零容忍

▲2019年11月25日,也就是在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當天,一段令人揪心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一男子抓住女子的腳往電梯外拖。女子雖然盡力蹬著電梯門反抗,最終還是被男子拖出電梯。事發後,警方迅速介入。


為什麼第一次被打後不選擇離開?


事實上,家庭暴力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平等的社會經濟關係,比如說老人因為年邁仰仗子女的贍養與照料,一些妻子更多投入家庭育兒需要依賴丈夫的收入,孩子因為幼小需要父母長輩提供養育資源,在這些情況下,受害者往往難以“直起腰桿”。


實際上,他們不應該被指責“為什麼不選擇離開”,而是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多物質、精神上的支持,更多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護!


還有很多受害者認為家醜是不可外揚的,寧願忍氣吞聲,也不會公之於眾,因此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反家暴法施行四週年 | 遇暴力敢發聲,對暴力零容忍


系統性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但

不再沉默是可以邁出的第一步


什麼是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明確規定,家庭暴力是指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以後不要說“打是親、罵是愛”了,這種給對方造成傷害的行為,往往是違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第三十七條 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被家暴的對象是誰?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事實上,據全國婦聯調查,婦女、老人、小孩、殘疾人等都是家庭暴力的首要受害者。值得注意的是,《反家庭暴力法》同樣保護“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比如說同居的男女朋友,也同樣有效。


反家暴法施行四週年 | 遇暴力敢發聲,對暴力零容忍


遭遇家暴時,你該如何做?


反家暴法施行四週年 | 遇暴力敢發聲,對暴力零容忍

反家暴法施行四週年 | 遇暴力敢發聲,對暴力零容忍


當你遭受家庭暴力或存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時,應第一時間報警,並注重保留證據。最有利的證據是公安機關出警記錄、告誡書、傷情鑑定意見等,必要時及時就醫。


同時,可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根據《反家庭暴力法》,人身安全保護令變成人民法院受理的獨立案件,可以在不提起任何訴訟的情況下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發現本單位人員有家庭暴力情況的,應當給予批評教育,並做好家庭矛盾的調解、化解工作。

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第十六條 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告誡書應當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等內容。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央視社會與法”提示

對家人暴力相向,不代表強大

而是無能!

收手吧,別再讓家人瞧不起你!

別讓自己等著法律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