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因為處在大唐由盛轉衰的節點時期,縱使杜甫身懷大志與大才,卻依舊鬱郁一生而未曾得志。杜甫是名門之後,但其家道卻日漸中落,終歸也曾是受到過良好的教育與薰陶。雖然自小頑皮,但杜甫在讀書方面卻很有天分。年少時杜甫喜好四處遊學,在大好河山中寫出了不少佳作,也展示出其少年時代不凡的抱負與志向。成年之後的杜甫面對社會現實,在感悟民間疾苦之時憂國憂民,更留下了無數名篇佳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這位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許多名句流傳千古,至今仍為世人熟知。這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其中一員,語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長篇詩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其中飽含了杜甫對國家、人民的擔心和憂慮,也借個人思家的情緒表達出自己忠君愛國的情懷,更寄託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無奈。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深刻地反應了當時難以調和的社會矛盾。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唐朝當時的達官貴人、富貴之家裡,好酒好肉多到因為長時間吃不完都散發出臭味的地步:而寒苦之人窮困潦倒、飢寒交迫,最後只能因禁不住凍餓而死在街頭。杜甫運用如此形象的對比,不僅深刻揭露出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現實與不公,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權者的荒淫腐敗、枉顧民生。殊不知,此句中所描述的悽慘場景,不僅來源於杜甫當時的真實見聞,更是其個人的一段親身經歷。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話說在公元747年,唐玄宗突發奇想昭告天下,徵召全國上下所有“通一藝者”前往長安應試。此時年已35歲的杜甫剛好起了求取功名的念頭,遂起身前往長安參試。不曾想此次主持考試的奸相李林甫,因其忌恨讀書之人而導演了一場“野無遺賢”的荒唐鬧劇,直接導致當時所有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都落選。經此一遭,大詩人杜甫也算是第一次真正地見識到官場的黑暗與複雜,但這只是其坎坷仕途的一個開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自持文采才能舉世非凡的杜甫並未因此而氣餒,從此便留在了長安等待機遇。然而命運弄人,杜甫在屢試不第之下,竟於長安城中呆了十年多。期間杜甫飽受挫敗,其內心也是萬分難過。憤慨不已之下,再加上久經窮困生活的折磨,他接連舉起手中的筆,用一首首詩歌批判社會、控訴不公。其實杜甫眼看著科舉之途行不通,也曾考慮借權貴之手實現願望,比如他曾想通過大將軍哥舒翰謀求個一官半職。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這天杜甫剛來到哥舒翰府前,遇到府中走出幾名家丁正欲處置一筐垃圾。杜甫不經意聞到筐中隱約散發出陣陣臭味,定睛一看竟是腐爛了的肉。想到自己困居長安窮苦潦倒,當時更有受災百姓餓死街頭,而這些達官貴人家卻又肉因放太久吃不了而發臭扔掉。現實如此之諷刺,令杜甫感觸頗深。生活日益窘迫之下,杜甫將老婆孩子送去了奉先。考慮到時任奉先縣令者與其妻子乃同族之人,杜甫覺得將家人送去那裡應能受到照料。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未曾想,杜甫妻兒寄人籬下日子過得並不好。755年,杜甫被朝廷任命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也就是個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的低階小官。時年四十有四的杜甫久居長安十年有餘,無可奈何的他迫於生計只得接下這一任命。然而不久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大唐陷入一片戰亂。剛得了個小官的杜甫不僅沒能一展抱負、為國效力,反而開始為生存而四處逃難。同年十一月,杜甫去奉先省親,剛到門口就聽到陣陣哭聲。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是杜甫的所見所聞,更是其親身經歷

​推門而入,杜甫方知自己未曾見過面的小兒子已然餓死。悲憤之下,杜甫就其在長安十年的感受,結合歸家沿途的見聞,寫出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要知道杜甫的身世在當時還是不錯的,畢竟因家中世代為官,杜甫有著免交地稅、免服兵役的特權。即便如此杜甫的生活仍舊這般艱辛,就連自家妻兒的溫飽都不能保證。可想而知在“推己及人”之下,當時唐朝普通百姓的生活會困苦到何種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