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蜀汉和曹魏互相调换位置,那么谁会最终统一?为何?

月影青霜


历史没有如果,那我们就是按平行世界来算,不过首先说明一点那个时候也不会叫蜀汉而是季汉,魏则是蜀魏,说结论,统一的会是季汉而不是蜀魏,仗打的是国力,不是说你有几个牛逼的将军牛逼的军师就可以左右国家的兴亡的,季汉的国力要比蜀魏的国力强大的多


2020年还在用苹果4


如果把蜀汉和曹魏互换调换位置,那么依然是曹魏会统一。曹魏有统一的资本,而蜀汉却没有。


蜀汉调换到曹魏的疆土

蜀汉和曹魏调换,蜀汉即使占据关中蜀汉也守不住这么广阔的疆土。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熟知曹魏有五子良将,但是确很少提起八虎骑。八虎骑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低于五子良将,曹魏就算有着这十三员大将境内也是时常出现叛乱。而蜀汉方面只有五虎将,这五虎将又能守护住多少地盘。曹魏的地盘多处疆域与异族敌国相连接,蜀汉能否抵御住这些异族敌国都是问题,统一就更是看不见希望了。

而且蜀汉内部有两大派系,一旦疆土变得庞大那么这两派就会内部分化地盘互相争夺,严重可能都会发生政变一分为二。


曹魏调换到蜀汉的疆土

我觉得如果曹魏仅仅拥有益州、荆州两地,即使是只有十万大军也能一统天下。曹魏内部文臣武将太多了,简单的部署再依托有利地形那么蜀汉和东吴谁也打不进去。张辽、李典守永安,加上一万士兵驻守那么可以防止东吴偷袭;荆州方面派遣曹仁、徐晃二人驻守,加上四万荆州军足以自保;汉中派遣夏侯惇、夏侯渊二人驻守,谁能越界。

曹魏荀彧、荀攸、贾诩等人一样可以为曹操规划出平取陇右、蚕食雍凉、再图关中的战略方针。安排好防御之后曹操再率兵亲征那么蜀汉会一点点被蚕食掉。一旦蜀汉灭亡了,那么东吴也不足为虑了。


总结:蜀汉偏安一隅还能勉强自保,若是换到了关中位置也只是朝不保夕,灭亡是迟早的事。而曹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所有条件,如果给曹魏放在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地域,那曹魏在前线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了。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历史没有如果,蜀汉和曹魏也没法互换位置。不过既然题主提出了这一问题,不妨推演一番。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倾颓,诸侯纷起。最终大浪淘沙,曹操成为老大,挟天子而令诸侯。

注意,曹操姓曹,不姓刘。所以说,曹魏代汉,总给人一种篡逆的感觉,好多人不服啊,就连曹操也不敢自己称帝。

假如说,蜀汉和曹魏位置,那就好办了。

如果刘备有曹操这样的实力,加上他姓刘,而且还是皇叔,有实力有名分,他号令诸侯,就比曹操名正言顺得多。

其他人,袁绍袁术之流,孙坚、马腾、公孙瓒等等,包括曹操,实力上不行,又没有皇室血统,大家干嘛要听你呢?

刘协是傀儡,刘备掌大权,这并不会引起大家大家太多的反感。不管权在谁手里,反正都是老刘家的。

即使是刘备把刘协给废了,也是老刘家内部的权力转移,仍然是汉室天下。

所以说,不是一统天下的问题,而是老刘家的汉室江山乱过之后也不会“三分天下”,仍然会维持一段历史时期。


劉亭長


可以说,基本可以确定是处于北方的那一方。

也就是说,如果蜀汉和曹魏调换一下位置,曹魏占据益州蜀地,而蜀汉占据河北中原地区,那么蜀汉将会极大概率的赢得天下的统一。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

蜀汉地区,汉中和益州等地,虽然有着天然的崇山峻岭屏障可以作为军事防御的堡垒,但是它在带来了巨大防守便利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阻碍了进攻。人家打不进来,同样也代表你打不出去。

如此一来,河北中原地区土地肥沃,粮草充足,地处中原地区的政权就可以厉兵秣马的发展经济与军事,慢慢的先把南方地区统一,而后将蜀地围困起来,慢慢的蚕食。所以,最后地处蜀地的政权便会被困死在这自然屏障之中,丝毫没有办法影响天下的大势。

这便是蜀地最大的两面性。


从策略上来讲

如果蜀汉扎根在中原地区了,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治国之能,必然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原地区积累深厚的世家大族的政治资源。而且刘备乃是皇亲国戚,正好符合了名正言顺的道理。如此一来,更加有利于中原地区的团结,使得政权得到巩固与发展。

且从历史上看,历来是北方的政权在争夺统一的时候占据最大的优势,蜀汉能臣武将也并不比曹魏少,必然能够利用好中原这一片王者之地。


总结

如果交换,很大概率上,蜀汉会统一天下。



文史走马灯


如果互换位置,只能说刘备统一的可能性大了而已,并不能确定一定可以统一。

众所周知,汉末时期能否取得天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士族的支持,刘备可疑的出身在这方面会给他增加阻力。

早年刘备之所以屡战屡败在中原站不住脚,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直到在荆州得到了一部分荆州士族的支持才有后来的发展。

反之曹操家族本族是曹参后裔,出身家族是夏侯婴后裔,都是几百年的世家,曹操自己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当然,地理上曹魏方面比较有优势。地盘大还有西部的养马地,这点如果互换是优势。

两下相抵的结果,只能说好于在蜀中,但没有必胜的把握。



西域大都护


蜀汉占据在长期占据着荆州,益州。荆州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益州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所以蜀汉的经济实力并不差。反观曹魏拥有着兖州,徐州,豫州这三个地方,不管在人口,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是有优势的。蜀汉灭亡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人才的凋零,而曹魏势力人才一直都不会缺乏。

如果,蜀汉与曹魏势力调换位置,在短时间内蜀汉实力确实会增强,但随着人才的越来越稀少,土地会慢慢的被蚕食,最终还是会面临被吞并的可能。而统一全国的是司马家族,并不是曹魏势力,不管如何发生变化,最终,三国归晋还是不可改变的


只讲给你听


丝语观点:历史没有如果,格局决定成败!池鱼只是池鱼,在那也成不了真正的龙,只要刘备的人生“格局”不变,怎么换等待他的都是失败。


刘备从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聚义起兵,在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之前始终过着东奔西逃,被人追“杀”、寄人篱下的生活,请出诸葛亮之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才慢慢发展壮大,成为拥有荆州、益州之地,可以与曹魏、孙(东)吴成鼎足之势的蜀汉势力。

但是,在其打下汉中,特别是在他入川称帝之后,就开始满足于现状,过着乐不思图(天下)的生活,可以说刘备“迂腐”和易于满足、不思进取的人生小格局早已经注定了其难守初衷和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命。

一,“迂腐”,不知道变通。由于刘备的“迂腐”陶谦三让徐州而不受,使徐州之地落于小人吕布之手;由于刘备的“迂腐”听不进诸葛亮等的再三劝告,使蜀汉多次与荆州失之交臂,一次次丢失蜀汉发展的良好时机。

二,安于现状,不守初衷。由于刘备安于现状,不守初衷,在打下汉中之后就急于入川,入川称帝之后就不思进取;尤其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更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据荆、益,待”的告诫,几乎举蜀汉全国之力为关羽报仇,最后弄了个的结局。

其实,曹操刚刚出道的时候,和刘备不多,也是势单力薄,是靠他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记得,当初他发矫诏令征讨董卓的时候,先有乐进来投,夏侯惇与夏侯渊各引壮士千人来会,后有袁术等十七镇军马往洛阳云集。

也曾经历过兴师报复仇,大战吕温侯,兵败于淯水,煮酒论英雄等人生波折与起起落落,但是,正是因为曹操不服输和胸怀天下的人生大格局才使得他矢志不渝、恪守初心,一步步将曹魏战舰打造得越来强大,并带着曹魏战舰驶向成功的彼岸。

所以,不管怎么换,只要刘备的人生格局没有改变,成功仍然是曹操,而不会是刘备。


油茶历史丝语


曹魏,曹魏人才济济,更有司马懿家族在后,阿斗无能不可能长久。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国鼎立

蜀汉拥有着世界上的天然壁垒,如果它不占据这种地势,可以说是无法自保,更谈不上进攻二字,如果后来没有腐败也很难被灭亡。

▲三国曹魏

而曹魏占据北方,且势力很大,其实力远超于吴国,占有天子拥有百万雄兵,它的土地能让他自立也可以证明曹魏占据的北方土地非强者莫属。


▲三国西蜀

一但蜀汉和曹魏调换位置而不调换实力,那么蜀汉可能等不到发展良好就已被灭国,要知道蜀国能北上那魏国也能北上。

▲坚城

可以说魏国广大的土地很多是源于魏国强大的部队所致,他用这些部队远征外族,使得部分地区被魏国占了,同时还兼并了不少的割据势力,这点蜀国也做不到,更别提守住北方的广大疆土。


南政昔风


要真是互换一下的话,蜀国的人那么少,地那么多,全国人民就撑死了。

魏国人民那么多,蜀国的地盘那么少,魏国人民全部饿死了。

然后孙权坐着船,骑着马,笑眯眯,乐呵呵,不用打,直接称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