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學校要讓私人開的培訓班進入學校推銷?各種藝術類、體育類都有,還有保險?

沉默不是因為詞窮


我是珊姐,一個為了孩子上學不斷研究學校的兩個娃兒的媽媽,我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首先,要看這個學校是公辦還是私立或者民辦。如果是公辦是絕對不可以進入學校的,除非有教育局的批文,否則是違反規定的。家長如果發現有惡意行為,可以去舉報或者要求學校停止這樣明目張膽的推銷。

其次,如果是民辦或者私立學校,學校的自主權會比較多,即便是幼兒園都有可能會把相關培訓機構的宣傳單塞進孩子的書包,並讓孩子告訴家長喜歡這個,喜歡那個,讓孩子告訴家長要報名。但如果學校推薦的機構不具備相應的資質,各項指標都不達標,作為家長也是一樣可以像學校提出質疑的,也可以拒絕參加相關的培訓。

另外,孩子的培訓班參差不齊,家長很多時候是沒有時間去考量其資質和情況的,如果孩子剛好需要,學校推送的又比較不錯,那麼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其實學校也幫家長解決了選擇培訓班的問題,而同時學校也有了相應的收入,這或許也是個“雙贏”的辦法吧。


珊姐談擇校


我想表達一個事情!學校並不是要讓校外的培訓機構進入學校進行推銷。而是在前幾年,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學校向社會購買一定得服務!也就是說這是政府行為引導!

政府為啥要這樣做呢?這是很多人不解的疑惑!

首先,社會非常多的私人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的存在足以說明市場的需求!抵制是不可能的,因為私人培訓機構確實對很多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既然有幫助,為啥不好好利用呢?

其次,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學校老師私下招收自己學員在外辦培訓機構,如果學校老師自己在校外辦培訓機構,在利益的驅使下,老師在學校上課就必然會出現教學不公平的現象!

所以,政府通過引導學校向社會購買第三方教育服務,是為了更好的讓孩子在課外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多方面增長見識!也可以很好的制止某些不良的學校教師現象!也讓很多上班族家長不必每天請假提前接送孩子等等!

總體來說,校外機構進入學校進行教學,對學校,孩子,社會機構都是有促進作用的!千萬不要單方面覺得是學校讓校外機構進入學校進行課程推銷!學校如果沒有政府的允許,沒有哪所學校敢這樣做的!

我是專注於3~7週歲幼兒體育教育工作者,有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交流![呲牙]






運動自媒體人


看到這麼多人在回答 但是貌似大家一邊倒的都說有暗箱操作和灰色交易 我覺得大家要用一個公正的眼光去看待 不能一上來就斷定肯定有不為人知的交易 如果這樣想的話 思維起點定了 往後怎麼思考都是一條路走到黑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一下 (以下代表個人觀點,提供一種思路,歡迎討論)

現在的公校是不敢也不願意去做這種一錘子買賣的 家長都不是傻子 不用說費用高了 就是有普通費用 如果有家長捅到教育局 校長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責任老師也難辭其咎 又掙不到錢還可能惹得一身騷 學校圖什麼呢?

  1. 學校的活動 每年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各種活動 光靠學校的幾個音體美老師玩不出什麼花樣來 就是那麼幾個專業 不如外面的機構課程豐富 如果有一個學校聘請一個校外老師指導活動 又不收學生任何費用的情況下 指導的節目獲得獎項 那這個學校肯定會獲得各方面的褒獎
  2. 校長個人業績 這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我帶出來的學校參加過什麼活動 拿過什麼大獎 這是個人榮譽啊

3.教育大環境下的改變 政府從08年就提倡"素質教育"喊減負減負的 不讓上課 那學生該幹什麼?總要想一些有意義的事做吧


個人認為 校企聯合一直都是一個趨勢 學校不可能所有的課程都有 但是學生素質在提高 學校也必須做出改變 通過教育大環境下的統一管理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在合理的範圍內加入一些市場行為無可厚非 學校也是一個社會的小縮影 指望一個老師會所有東西那不現實 術業有專攻嘛 在外的機構能夠生存下去 肯定有他的優勢 學校把這種優勢引入學校給自己和老師、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藝家音樂袁老師


有利益呀,利益驅動下人啥事幹不出來?這事一般發生在校風不怎麼嚴謹的學校。

假如你是普通學校校長,賣保險的說在你學校給個機會推銷保險,每賣出一份給你提成300塊,粗略估計能賣出去一百多份,你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幾萬塊,你允許不允許?

明天辦培訓班的來了,同樣的套路你就輕車熟路了。反過來講如果沒有經過學校領導同意就去推銷東西,那麼領導知道後會第一個站出來叫保安把他們趕出去,並聲色俱厲的罵他們下次別讓看到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啊 呸!我是說事出必有因,要想一下為什麼有些培訓機構能在學校裡橫行,而有些就進不了學校大門。

學校讓他們進去推銷,是因為學校能在他們推銷成功後過得好處,僅此而已。


職場軟實力


教師負責幫培訓班在班內宣傳,統計名單,學生報名交錢後培訓班負責人按人頭給教師提成,就這麼簡單!


點根菸繼續前行


回扣


W醉紅塵


有一種關係叫做朋友,有一種關係叫做無利不起早,做過市場的人都知道沒有金錢交易哪來的推薦?


劉峰


其實直接回答題目很簡單,因為私人培訓班給學校、校長和老師利益輸送,所以被允許進入學校推銷。但是從另一方面這也是當前教育現實造成的結果。

培訓需求巨大、公立缺失

我國的教育一直在呼籲減負,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但實際上,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家長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精力壓力,而學生承擔的是課業壓力、技能壓力和身體壓力。

從學習上看,高考依舊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終極目標,很多家庭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就是在為高考做準備,為了在這相同的十幾年學習時間裡趕超同級其他人,家長開始給孩子提前教育,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就開始各種課後補課,然後初中高中更是完全沒有空閒的時間。可能補課未必會提升孩子多少學習成績,但是一定會讓你產生不如別人的心理。

再從其他技能上看,現在基本上城市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都要報幾樣興趣班,主要是藝術類和體育類。素質教育到今天,國家政策已經明確提出綜合素質評價在升學中將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這更加大了家長的焦慮。以前可能只在意孩子的文化課,現在還要同時兼顧其他的課程,要有一技之長或者多技之長,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至於落後。

公立和在線培訓缺失。這種補課班、培訓班並不適合線上,一方面在線教育效果低於面對面授課,另一方面家長更願意學生在某個固定的空間學習,而不是對著手機和電腦。同時家長交錢之後可以放心,不需要看著孩子在線學習。

而公立的補課班和培訓班就更不合適了,公立只能是學校,不能再開設補課班。至於培訓班,因為學生零散,個性化需求較為分化,而且需要大量教師資源,公立無法太市場化的定價沒有辦法負擔成本。

所以,學習和技能上的需求,公立和在線培訓的缺失,讓家長和孩子只能去選擇私人培訓班。正是因為有這樣切實的需求,學校才在收到利益輸送的前提下順水推舟,讓這些私人培訓進入校園推銷。


很多事情都不是單純的表面原因造成的,表面上可能是有人收了錢或者提成,但實際上是市場需求造成的,這也是現代教育的弊端所在,但是我國人口太多,情況比較複雜,教育改革很難,而做到人人滿意就更難。希望以後可以有更有智慧的領導人、教育專家可以找到真正讓學生快樂成長,順利成才,家長負擔更輕,更放心,學校和老師更從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