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打力,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借力打力,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ABC法則(A 、Advisor顧問、專家;B 、Bridge橋樑;C 、Customer客戶)就是A、B、C之間的關係法則,邏輯思維不強的人可能會犯暈。其實,ABC法則是根據借力原理而創造。在正規直銷行業ABC法則中的C是保薦對象,B是保薦者,A則是保薦者借力的對象。借力的對象可以很廣泛,包括B的上層直銷商、各種說明會及其主講者、直銷組織成功者、公司的形象代表等等。在這種ABC的關係中,C角色代表的是需求,A角色代表的是希望,B角色代表的則是一座橋樑。B的作用就是在C需求與A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兩者達成充分的溝通,幫助C的需求找到實現的希望。從這個原則出發,B可以根據C的不同需求,藉助不同的A的力量。A、B、C之間的關係依靠人的力量變得更加密切,ABC法則成為直銷成功的利器。

ABC法則,是指ABC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如果能夠熟練掌握ABC法則,作好基本動作,將減少新朋友的抗拒,並增加新朋友的信心。

顧問---積極的上屬,有一定成績的老師,公司的網站,客服中心,書和光碟等資料,系統,會場等等。都是我們的"A",我們一定要學會借力。善於借力。 橋樑---自己。是真正的主角,是否成功百分之八十在"B"。顧客---我們的新朋友c。

借力打力,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A"的作用:

"B"對"A"的適當推崇,可讓"A"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成功經驗,幫助"B"達成溝通新人"C"的工作,讓"C"對"A"的講解增強信任感。

在市場運營中,公司也不斷地推出各種可以讓經銷商借助的"A",如我們的公司網站、各種證書、照片、用戶見證、專家熱線、防偽標誌等等,可是並沒有好好地運用。

在營銷中,藉助"A"的力量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辦法。賣瓜的沒有不說瓜甜的,但是,顧客往往不相信賣瓜的說,這時要是旁邊有個吃瓜的也說瓜甜,顧客往往就動心了。在我們的經銷商中,很多人不知道相互配合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藉助"A"的力量去完成銷售。我們看到,成功的經銷商都有"A"的配合。但有些經銷商只知道自己沒完沒了地"傻"講,只相信自己的"說服力"和知識,只認為自己比較瞭解對方,不相信別人,這是很"愚蠢"的營銷方法。好好回憶一下為什麼自己的子女自己很難說教,交給別人就變得容易,因為太熟悉了,太瞭解了。實際上,我們所有可以借力的人都可以叫做"A",

"A"在我們的營銷中無處不在,關鍵是我們會不會很好地應用,使A發揮作用

"B"的配合

"B"在ABC工作法中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那麼我想問一句,在A.B.C三個角色裡哪個角色最重要呢,有很多人會認為是"A"角色最重要,總怪是"A"講死了"C"。其實,在這三個角色裡最重要的是"B"角色,因為"C"角色根本就不認"A"角色。他是因為"B"才來見"A"的,才來聽"A"講直銷事業的。"B"主要是通過藉助"A"的力度對"C"進行工作,要承擔好這個角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做"B"的要學會推崇"A",也就是為"A"造勢,使"A"在"C"(新朋友)的心中感到重要,這樣"A"才好展開工作。如介紹某位老師"A"時,要強調其成功的經驗多麼豐富或專業水準多麼高等。

一方面,對於你借力的"A"和顧客"C"之間溝通的事情你不瞭解,以至難以繼續接上話跟進,另一方面,也使"C"沒有安全感,故而不能真實地向"A"反映心裡的想法。正確的做法是"B"應始終陪同在"C"的身邊。一來可以瞭解雙方溝通的情況,同時向"A"學習其表達和話術。二來可以針對"C"的情況在其不好意思問的時候代其提問,以解"C"的顧慮; "A"就立刻知道"C"的問題,就可以通過對"B"回答的方式對"C"進行工作,也就是我們常說"敲邊鼓"。

"B"在事後對"C"進行進一步溝通。因為"B"和"C"是熟悉的,因此"C"比較容易向"B"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B"要主動了解"C"的情況和想法,並要將這些想法向"A"彙報,研討方法,討論怎樣跟進"C"。

A+B要組成工作小組共同對"C"進行工作。在銷售中,學會做"B",藉助各種"A"來幫助自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也是銷售中的黃金法則。在ABC法則中,"B"才是真正的主角。

借力打力,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為什麼會不成功,是因為普通人總是選擇與失敗者為伍。如果你選擇與比你更優秀、更成功的人在一起,那麼當你失意時,他會鼓勵你,幫你總結經驗教訓:失敗是暫時的,成功是最終的必然;當你成功時,他會提醒你:人生的意義不僅在於超越別人,最重要的是要超越自己。

很明顯,人們不會去關心您想要什麼,他們只是關心這事業機會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收益。所以,要幫助別人,先實現他們的目標,而不是我們的目標~你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地實現自己的目標,這就是直銷事業繁榮不變的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