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东经112.71度,北纬38.72度,地处黄土高原的这个点在地图上渺小得就像太平洋中一粒沙子般不引人注目。

然而,她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成千上万儿女们魂牵梦绕,牵肠挂肚,引以自豪的根,如兄弟般让人难舍,如父母般让人思念,让人眷恋。这就是我的家乡——西平村。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西平村地处黄土高原上忻定腹地同川,同川因其境内的一条河--同河而得名。这里三面环山,气候温暖,风光迤逦。一条蜿蜒小河穿境而过,滋养着两市县八十三村沟壑纵横、平坡结合、梯洼俱沃、极富层次感的土地和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人民。


卧虎山,雄居同川区域中心。饮同河福寿泉水,握南北川梁大地,仰华北屋脊五台圣境,接滹沱平原仓黍沃土,状若虎踞,伏保平安。可谓同川地区的一颗明珠!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家乡西平就是这颗明珠山下的一个小村。

西平村背依卧虎山,面向滹沱河,古时一汪清泉自西向东从村前流过。左据姑山,右扶西岗,镇稳致远、视野开阔,冬隔寒风凛冽,夏迎清风徐来,实属宝地也。

村子依势而建,错落有致。坡头瓦房鳞次,崖下窑洞天成,街心楼台庭院,边崞墙高巷深。既能尽情沐浴阳光的温暖,又能饱享雨水的滋润。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西平因地处普济寺之西,且有大片平坦之地能供耕种而得名。据信在隋末唐初就有先人定居于此,有家谱明确记载的历史就有650年。祖祖辈辈、子子孙孙,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自从先人们踏上这块土地,千百年来,开荒修田,垒坝拦洪,打井栽树,筑墙造屋,前仆后继,勤苦劳作,才有了今天美丽富饶的家乡。

春天,万物竞绿,生机勃勃。层层梯田,道道沟坡,梨花绽放,果花飘香,似丹青彩墨,似雪花飞扬。待到仲春暖洋洋,你方唱罢我登场,漫山遍野,枝繁绿装,枣花吐蜜,香飘万里,满眼金灿,沁人心脾,招彩蝶飞舞,引蜜蜂繁忙。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夏天,绿树成荫,庄稼疯长。一阵凉风习习,又见闪电划空而过,倾盆大雨泄满村庄,屋檐下的大缸水盆满的溢出,村口老池里的水荡漾着能撑船掌舵。又是一年风调雨顺,家人们忙着追肥、护苗,锄镂、间果。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秋天,丰收季节。地里的庄稼纷纷成熟,高粱红腮,玉米露黄,糜子低垂,谷穗昂扬,葱白诱人,豆荚鼓胀,山药、红薯撑破了土壤。抬头看,摇钱树上挂满了果,酥梨、红果真袭人,红枣就像火烧云,压得枝垂了地,树弯了腰,抵树的圪杈想崴脚。男女老少齐上阵,套上车,担上筐,拿上干粮不歇晌,梨入了窑,枣上了铺,粮食成垛堆满了仓。东家连夜往回拉,西家灯下打开了场,一派祥和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冬天来了,瑞雪飘洒,炊烟袅袅。忙活一年的人们终于能好好歇一歇了,戏台院,靠墙边,圪欄上,暖烘烘的阳光。人们吃完饭慢悠悠地聚在一起,你有什么好故事,他有什么好新闻,闲情逸致,海阔天空。欢乐撒满了街巷,笑声传遍了村庄,回味今年的收成,展望明年的光景。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南沟坡、戏台院是西平人的灵魂,是西平人的精气神。从蹒跚学步到耄耋老人,爬南沟坡,看戏台院,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程。没觉得苦,不觉得累,都把它当做锻炼自己坚韧不拔毅力的良师辈,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印在了脑,刻在了心。不管离开家乡多少年,想我的亲人,也想我的南沟坡、戏台院。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西平村村子不大,常住人口不足八百,以农耕为主。西平人在种好地、栽好树的同时没忘了教育下一代,读书、识字、学文化,孝悌、谨信、爱国家,勤俭、持家、善始终,要为亲人过上好日子而努力,也要为家乡改变面貌、为社会发展进步而拼搏。

西平人自古重视教育,自明清以来参加科举得中官封职位91人;革命战争年代,国共两党将军级人物就有7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光县团级以上党政军干部就达100多人;教授、副教授、中学教师等将近30人;其他如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企业带头人、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数不胜数。可谓文韬武略,才子辈出,是全市有名的“将军村”、“英雄村”、“文明村”。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不管走到哪里,西平村永远是家乡人的根。根基深则枝叶茂,枝叶茂则福荫广。近几年,在各级领导及村族宗亲们的带领、关心和努力下,西平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无论走得多远,戏台院那棵大槐树依然挺拔,依然茂盛。望着家乡游子远走的路,牵着家乡游子思乡的心,盼着家乡游子的成就与辉煌!

民族复兴的大旗高高举起,建设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指引下,不忘初心、奋发图强、勇于攀登的西平人,一定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美丽的家乡-西平村

作者简介:刘志利:原平市南白乡西平村人,现定居北京,高级验光师,闲暇时喜欢唱歌唱戏,有时也爱舞文弄墨,学着留点文字,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