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引言

對於所有的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可以乖巧懂事,但現實往往並不如人意,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時,特別是一些男孩,往往都會發展成“熊孩子”,讓無數家長頭疼萬分卻又無計可施,但父母知道嗎,孩子的行為過於“皮”,很有可能是因為缺乏行為意識的表現。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3歲男童在親爸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爸渾然不知,親媽已“笑瘋”

小麗家的“熊孩子”今年三歲,由於生的是個男孩,所以平時孩子也比較調皮搗蛋,常常令小麗和丈夫頭疼不已,但考慮到孩子在這個階段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比較強,孩子也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所以夫妻倆一般都會任由孩子玩耍,沒想到,夫妻倆卻原因低估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某天,小麗正在廚房忙碌,就讓老公帶著孩子去房間玩耍,過了好一會兒,原本以為孩子會大吵大鬧,沒想到今天卻異常安靜,小麗心底感覺不妙,連忙到房間看了一眼,沒想到孩子果然在“作妖”。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只見孩子他爸已經在床上睡得“不省人事”,3歲的兒子則乖乖坐在一旁,受傷還拿著一支彩色水筆,正在爸爸的身上塗鴉,不僅如此,孩子甚至連爸爸的臉都沒放過,全身上下塗滿了密密麻麻的顏色,看上去頗有幾分“人體藝術”的感覺。即使被孩子畫成這樣,親爸仍然在睡夢中,絲毫沒有感覺到孩子對自己做出的“惡劣行徑”,見到如此搞笑的這一幕,小麗也笑得“不能自拔”。不過對於孩子的這個行為,雖說孩子年紀還小,調皮一點無可厚非,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孩子對於“行為意識”的缺乏。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行為意識”對孩子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1、缺乏行為意識可能導致孩子做出錯誤的舉動

當孩子的成長過程較缺乏“行為意識”時,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比如案例中的熊孩子,趁著爸爸睡著的時候在其身上亂塗亂畫,就屬於一種錯誤的行為舉止,雖說孩子目前的行為無傷大雅,也沒有造成什麼惡劣的後果,但長時間缺乏行為意識,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在將來也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2、缺乏行為意識的孩子容易養成壞習慣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好習慣都是靠長時間養成的,壞習慣也是如此,當孩子缺乏行為意識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在這個過程中養成壞習慣,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行為意識,以免孩子因缺乏行為意識而養成一些不正確的壞習慣。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3、行為意識可能會影響到將來的為人處世

如果不培養孩子的行為意識,等孩子將來長大之後,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孩子與他人的交往。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沒有為其養成正確的行為意識,就會導致孩子做出一些傷害到他人的舉動,不僅如此,行為意識還會滲透在一個人的行為處事方面,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當孩子缺乏行為意識時,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行為意識

1、對於孩子錯誤的行為要嚴厲糾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一些錯誤的行為舉止,一定要第一時間制止孩子的行為並令其改正,避免孩子下一次再犯類似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正確的“行為意識”。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一味地縱容孩子。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2、教育孩子怎樣才是正確的言行舉止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對孩子起到一個正向的教育作用,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往往分不清什麼行為是正確的,或者什麼行為是錯誤的,在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擔任起“指路明燈”的作用,教育孩子怎樣才是正確的言行舉止,並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趁爸爸睡覺,3歲男童在其身上大玩“人體藝術”,親媽已“笑瘋”



育兒問題熊爸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熊爸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