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后烦恼解决办法找到了

朱之文,人称大衣哥。一个山东单县朱楼村因为唱歌走红的农民,现在说起朱之文他也是很有名气的,而且据说朱之文现在的一场演出就十几万,一年的收入更是有千万元之多,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了。

成名以后,老朱给村里办了不少事,但总有人不满足,这让他有点心烦。

朱之文在成功后不仅努力为村里打井、修路、按装变压器,还为慈善拍卖大衣,这次疫情发生后,他先给武汉捐款20万,又给所在郭村镇捐款20万…可同村村民们竟然说:这对他是九牛一毛,他要想叫俺说他好,就为庄上每人买辆小轿车、一人再给1万块钱。朱之文并没有说因为自己名气大了,挣钱也多了而选择搬出村子,而依旧是生活在原来的那个地方,而家里也是保持着成名前的模样,并没有装修的多豪华。虽然说朱之文很低调,村里的村民在得知了朱之文的变化之后更是天天对他进行“骚扰”,还有甚者向他借了几十万都不归还。之后朱之文也就不敢再往外借钱了,因为借不到钱,有些村民就开始靠拍朱之文的各种私生活挣钱,整天被人拍,朱之文现在可以说没有一点私人生活空间。面对老朱一系列的烦恼,该如何化解?编者以为这是摆在老朱所在的郭村镇和朱楼村,镇村两级主要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解决老朱的烦恼,要同正在开展的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改变镇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具体作到“三个利用”:

一是利用朱之文这个朱楼村以及单县的名片, 参照特色文化型模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朱之文大舞台为龙头,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建设“朱之文文化产业园,”开展乡村文化旅游,探索出一条新时期依靠朱之文特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

二是利用朱之文资金优势,借鉴浙江省安吉县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做法,全村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规模养鸡场,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支柱。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农产品可注册“之文”牌,打造“之文”无公害种养加系列农产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利用朱之文“粉丝”效应,参照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开展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并实现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上"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充分利用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优势,发挥朱之文名片作用,可聘请朱之文担任单县名誉县长、郭村镇名誉镇长、朱楼村名誉村长。建设“朱之文文化产业园”、“朱之文旅游产业园”、“朱之文农业产业园”。当地村民收入得到增加、生活得到改善,向朱之文借钱不还、乱拍视频等骚扰行为自然就不再有了,老朱的烦恼问题也将随之得到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