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見來談談常武高中一體化招考公示


一孔之見來談談常武高中一體化招考公示


3月10日,常州市教育局發佈了《關於開展常武地區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政策優化調整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公示》。公示針對常武高中一體化提出了兩種實施方案。

方案一:從2020年起,對符合中考報名條件的常武地區考生(含回考生、往屆生等),就招生範圍、招生對象、報名方式、體育考試項目、熱點高中名額分配、志願填報、中考劃線、錄取方式等,實施統一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政策。

方案二:在2020年到2022年,實施三年過渡期政策;從2023年起實施統一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政策。三年過渡期內,以2019年招生計劃為基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常州市第一中學、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4所高中在增量計劃中每年共安排200個招生名額,面向原武進區(含橫林鎮、遙觀鎮、橫山橋鎮)符合中考報名條件的考生(含回考生、往屆生等)招生;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江蘇省橫林高級中學3所高中在增量計劃中每年共安排200個招生名額,面向原主城區(含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及原戚墅堰區的潞城街道、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符合中考報名條件的考生(含回考生、往屆生等)招生。其餘招生計劃的招生維持原有政策不變。

這個公示立馬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常州市區一些家長認為,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市教育局出臺如此政策,弄得人心惶惶,意欲何為?

與此相反的是,身處武進的家長們,個個眉開眼笑,恨不得舉起雙腳來擁護這個聖明決定。

這內裡還是存有博弈玄機的。今天,我一孔之見來談談。

教育產業化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因為國內供需平衡嚴重失調,導致教育經費緊張,中國政府在教育界推行以“財政視角”的教育改革,以彌補國內教育經費不足,主要圍繞經營、市場化、收益等方面展開。

據說當時這項政策由時任教育部長的陳至立推行,至少在我看來,彼時教育產業化的起點是真誠的。

然而,基於中國普遍缺失信仰的國情下,教育產業化之路遭受的重重杯葛,自不待言。

不過這二十年來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把教育產業化的惡暴露得淋漓盡致,不僅徹底喪失了民眾的支持,即便是教育行業內的人,也對此詬病多多。一邊是權力尋租和傲慢到了瘋狂的地步,一邊是計劃生育導致的人口通縮,以孩子為本,讓教育經費成了一家最主要支出後引發家長的焦慮重重。

被動就被動於此。

雖然教育部早已放棄“教育產業化”政策,陳至立在後來也多次表示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搞“教育產業化”,事實上,這個閘一開,是很難關閉的,教育產業化帶來的後遺症讓N多學校開始明目張膽“亂收費”。

食髓知味,沒人會和錢過不去,公民同招也不過是個幌子,有能量有渠道的家長們,他們依然一擲千金,所謂的教育公平、同一起跑線,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如果說九年制義務教育還在國家指導的框架內進行著,那麼萬人爭上高中的局面,依然是家長們無法逃避的焦慮常態。

常武高中一體化招考公示的解讀,要放在這個大背景裡去思考。

九年制義務教育,沒錢的可以選擇公辦,有錢的可以選擇私立或者通過學區房去獲得入學名額。但是,高中怎麼辦?畢竟現在家長的觀點已普遍達成共識,只有大學才可光宗耀祖,才有璀璨前途。如果讀個藍領技校,一來打擊孩子自尊,二來家長走出去也臉面無光。

以前萬人爭考象牙塔的現象,現在提前了,高中招考就開始面臨抉擇。

大體上,常州的高中數量和質量是高於武進的。現在教育局搞這麼一出常武一體化,顯然資源會被共享,常武地區的學生理論上是公平了,這就是所謂的教育公平吧。

當一個原本不公平的招考政策公平化後,必然會打破一種平衡,這就滋生了市區家長的煩惱和武進家長的欣喜。

而更多的常州家長認為,市區教學一直在減負,武進卻從沒減負一說,這委婉地表示了對市區初中教育質量的擔憂。

站在各自的角度去理解,誰都沒錯,那麼教育局錯了?我覺得教育局也沒錯。

相反,在倡導教育公平的宗旨下,常武一體化還做得不夠完美,既然武進可納入市區,何不把金壇溧陽也一併納入一體化的範疇?相對的教育公平,不如索性來個絕對的教育公平。這一來可以堵上市區家長的嘴,也可以讓武進家長的欣喜稍微降降熱度。

我是從不認為靠地區差別就可以讓自己孩子走上人生巔峰的。

有多少智商,學多少本領;有多少能力,創多少事業。誰能說得定一個本科生出來就比一個專業理髮師的社會發展前景好?誰能說得定一個研究生出來就比一個藍領技術員更適應企業的節奏?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