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分別與輸血安全


經過與新冠病毒兩個多月的慘烈鬥爭,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回顧我們在這個鬥爭過程到了2月中旬最艱難、幾乎無計可施的時候,恢復期血漿療法成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當然不是什麼新鮮療法,這是人類與病毒上百年抗爭的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因此,恢復期血漿療法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對於人類和病毒的鬥爭來說。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們的血型分別和輸血安全。

人類血型有很多種型,而每一種血型系統都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並且有免疫學特性,這也是輸血要以同型血為原則的原因。

最多而常見的血型為ABO血型(分為A、B、AB、O四型)。其次為Rh血型系統(主要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再次為MN及MNSs血型系統。據國內外臨床檢測,發現人類血型有30餘種之多。"

那麼我國14億人口中,哪種血型的人最多呢?據相關機構調查數據來看,我國血型的人群比例是A型血型:28%, B型血型:24%, O型血型:41%, AB型血型:7% ,所以,從這個數據來看,以O型血的人群為最多,A型血次之,B型血第三,AB型最少。

因此我們下面主要介紹ABO血型的來歷

ABO血型是依據紅細胞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糖脂上寡糖鏈差異進行分類的血型系統。如果連接在紅細胞表面蛋白質或脂質上的寡糖鏈是由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半乳糖、海藻糖4個單糖依次相連組成,則形成所謂的O抗原。如果寡糖鏈是在原O抗原寡糖鏈上再多連接一個N-乙酰半乳糖胺到與海藻糖相連的半乳糖上,則形成A抗原;如果寡糖鏈在原O抗原寡糖鏈上再多連一個半乳糖到連接海藻糖的半乳糖上,則形成B抗原。

人類紅細胞表面的A抗原和B抗原是如何形成呢?糖基轉移酶在紅細胞表面寡糖鍊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人類糖基轉移酶主要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上發揮作用。阿爾法-1,3-N-乙酰半乳糖胺轉移酶(GTA),催化N-乙酰半乳糖胺與O抗原寡糖鏈中與海藻糖相連的半乳糖之間形成共價連接的反應,最終形成A抗原。阿爾法-1,3-半乳糖轉移酶(GTB),催化半乳糖轉移到O抗原寡糖鏈與海藻糖相連的半乳糖上,形成B抗原。因此根據人類個體糖基轉移酶的表達情況,如果僅僅表達GTA 的個體,紅細胞表面含有A抗原,表現為A型血;僅僅表達GTB的個體,含有B 抗原,則表現為B型血;如果兩個酶都表達,則此個體同時含有A和B 兩種抗原,表現為AB型血。反之,如果兩個酶都不表達,則為O型血。

血型分別與輸血安全

血型分別與輸血安全

不同血型的血液裡可能存在抗-A或抗-B抗體(也稱血凝集素)。這些抗體通常是免疫球蛋白IgM,無法通過胎盤從母體進入胎兒血液,但會在出生後一年內出現在人體內,產生原因可能是環境中某些與A、B抗原決定簇類似的糖類的刺激。這些抗體遇到與本身血型不合的紅細胞時,就會產生溶血反應。例如一個A型血的人輸入B型血,就會立刻導致體內的血清中的抗-B抗體與B型血紅細胞表面的B抗原結合,引發補體介導的紅細胞自溶。相同的抗原抗體反應也會在B型血的人輸入A型血或者O型血的人輸入其他血型的血液時發生。

可以發現AB型血的個體,其紅細胞攜帶A和B 抗原,血液的血清中沒有任何抗-A和抗-B抗原的抗體,所以AB 型血個體的血清可以作為供體輸入任何血型個體,同時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個體的紅細胞,而不是全血。O型血,由於其紅細胞沒有A和B 抗原,血清含有抗A 和B的兩種抗體,所以其血清只能提供給O型血,而紅細胞能夠提供給任何血型的個體,同時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個體的血清。

血型分別與輸血安全

因此,我們原來都知道的"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AB型血是萬能受血者"的說法是不科學、不嚴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