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瓊:在嚴謹細緻中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戰疫重醫人 | 曾維瓊:在嚴謹細緻中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曾維瓊: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科黨支部副書記、重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

戰疫重醫人 | 曾維瓊:在嚴謹細緻中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不久前,上游新聞的一篇報道《專家“火眼金睛”黔江女子經4次檢測最終確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僅讓許多人瞭解到咽拭子核酸檢測還存在“假陰性”的情況,還讓人對這位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的專家產生了好奇。


這位專家,就是重醫附二院感染病科黨支部副書記曾維瓊

戰疫重醫人 | 曾維瓊:在嚴謹細緻中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契而不捨

4次檢測最終確診


1月29日下午,黔江迎來了難得一見的冬日暖陽。作為前往黔江中心醫院支援的曾維瓊,檢查完醫學觀察隔離區後,在全科樓門口看到一位戴著口罩的女子蜷縮著身體,坐在石墩上曬太陽。


曾維瓊上前關心女子,瞭解到是因肺上有問題,到醫院做篩查時,便開始細心詢問女子的流行病學資料,並立即得出了診斷——是疑似患者。


曾維瓊開始對患者一邊勸說,一邊送至疑似病房隔離觀察等結果。很快,第一次檢測結果顯示:“陰性”。


“是高度疑似病人,一定要多次反覆做確診檢查。”曾維瓊堅持道,隨即與專家組討論決定讓女子在醫院繼續留觀區觀察,多做幾次檢測。

戰疫重醫人 | 曾維瓊:在嚴謹細緻中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會診病例現場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到第四次檢測結果出來:該女子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曾維瓊堅持對患者進行4次核酸檢測的“固執”舉動,避免了一個新冠肺炎患者的漏診。這樣的“火眼金睛”,是怎麼煉就而成的呢?“我哪裡有什麼神乎其神的火眼金睛,不過是長年在醫療工作中養成了嚴謹細緻的習慣罷了。”曾維瓊笑著說。


正因長期在工作中比一般人更加細緻入微、詳盡周密,曾維瓊以一名醫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將科學防控做到了極致。


迎難而上

組建救治中心,完善院感防控體系


在戰“疫”第一線,醫護人員需要激情、勇氣,更需要冷靜、細心。為了實現“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要求,在重慶黔江區,包括郭述良、曾維瓊等人在內的市級專家組專家們發揮各自專長,分工協作,高效指導黔江中心醫院建設患者集中救治院區,幫助病人儘快入住,得到及時治療。


1月中下旬,曾維瓊趕到黔江進行支援。抵達的第二日,曾維瓊立即對抽調到救護中心的醫護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讓她擔憂的是,兩百名醫護人員中僅有一名是感染科醫生。不僅如此,她還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協助當地政府重新組建一個新的救治中心,並主導中心的感染防控工作。

戰疫重醫人 | 曾維瓊:在嚴謹細緻中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曾維瓊(左一)現場指導集中救治醫院做好救治準備工作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感染病科專家,曾維瓊對治病救人頗有心得、遊刃有餘。但此時,她犯了難。救治中心是在當地兒童醫院的基礎上建立而成,但兒童醫院並不具備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條件,急需改造。她負責制定的感控工作流程與救治中心的場地佈置息息相關,而救治中心相關的制度也是一片空白,而且還缺乏具有感染防控工作經驗的醫務人員。這一切對她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挑戰。


“醫院的改造一旦完成,就不能更改了,這是人命關天的事情,必須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來完成這項任務。”時間緊迫,患者的生命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從病人預檢分診、完善發熱門診,到科學劃定疑似病區、確診病區,全流程的標準化實施方案都要儘快搞出來。曾維瓊知道,自己必須儘快拿出方案。


她迎難而上,迅速開展工作,進入醫療區現場勘察、熟悉場地,每天都要走一萬多步

。在寶貴的休息時間,她也在腦子裡模擬傳染病區的工作流程路線,精細化每一個佈置,以最快的速度協助完成了醫院改造方案。在當地政府的全力配合下,僅4天后,救治中心已經組建成功並開始收治病人。


她把重點放在了幫助醫院完善院感防控體系上。為了嚴防院內交叉感染,尤其是醫務人員“零感染”,曾維瓊嚴格標準、嚴格流程、嚴格程序,制定了多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規範和制度,完善各項工作流程。工作嚴謹的她不放過每個細節,每當醫務人員進入隔離區工作時,她都要通過視頻的方式檢查醫生護士的穿戴是否正確甚至連醫務人員脫鞋、脫衣服的位置都要再三確定,確保絕對安全。


即將要離開黔江的當天上午,曾維瓊還在堅守崗位,重新擬定了7條發熱門診的相關診治事宜。


排版:黃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