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书法技法里面的用锋?

盐阜九翼


用锋是毛笔书法用笔技术的关键。毛笔书法贵在用锋;不会用锋,就写不好毛笔书法。用锋最能体现书写者的技术水平。

毛笔书法中与笔锋有关的词语很多,如: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回锋、调锋……其中,中锋是重点。以前关于调锋的文章中谈过,中锋用笔是毛笔书法中最重要的笔法。赵孟頫讲“用笔千古不易”,指的就是中锋用笔。只有中锋用笔,才能产生有骨力的笔画——因此有的书法家提倡笔笔中锋。

中锋用笔就是令笔锋在笔画中心行进。古人用锥划沙来形容中锋用笔——中锋取骨。要达到中锋用笔,必须学会用锋。

当然,用锋有很多方法,这里就不再重复了,重点说一说运腕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毛笔书写时三个方向的运动:一个是上下方向的运动,一个是平面上的单方向运动,还有一个是平面上的转折运动。

在书写笔画时,通过手腕运动带动毛笔完成上述三个方向的运动:上下方向的运动,可结合手腕提起、按下的动作来完成;平面上的单方向运动,可结合手腕平移,加稍微提按的动作来完成;平面上的转折运动,可结合手腕提按、顿挫、回顶、转动等动作来完成——笔锋随着运腕的动作而产生聚散的变化,并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从而达到用锋的目的。

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用锋用到的这些技术动作,是要通过长期的书写训练——多临贴才能体悟到的。临帖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尽量与原贴写法一样形神兼备,你就会从中感悟到古人用笔的方法。

要掌握毛笔书法的用锋技术,还必须潜心钻研、笔耕不缀,才能驾轻就熟,熟能生巧,用锋自如;才会形成内筋、外美的字体;才会写出令人心服口服的作品。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也。”最后,用大书法家柳公权的这句话,与书友们共勉!


芳菲柏慧工作室


谈到运用或更好的运用书法中的一些技法,使写出的字更加美观匀称、清秀美丽、稀密适宜,那么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非常重要;无论笔法是正用、侧用、顺用、逆用,还是重用、轻用、虚用、实用,其目的是让笔毫之尖锋、文字之锋芒完全的展示出来,使写出字不仅浑厚圆润、俊秀生动,而且内含筋骨、棱角分明。

在前些天,寒柏回答了一个介绍书法技法中“悬肘”与“悬腕”是怎么一回事?两者在具体运用中有哪些不同?以及顺带也分享了一下“运腕”、“提腕”和“枕腕”,分别指什么?如何在日常书法练习中运用?在那篇回答中,不仅谈了书法中写字的要求、执笔的方法,还分享了一些写字时用笔的方法。此篇回答里,寒柏就重点介绍一下书法里的“笔锋”究竟指什么?如何在写字用笔时运用笔锋技法中的“露锋”、“藏锋”、“逆锋”、“回锋”和“折锋”、“中锋”等用锋技法?



汉字的书写法则、要求与方法

那么在平日里练习书法写字时,要想将书法中的一些技法运用得当、娴熟;运笔之时,能将笔之锋毫合拍取势,使写出来的字美观大气、端正有势,甚至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勤加练习之外,对基本的书法规则和要求、写字的标准及结构、执笔的方法和知识,应该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更快、更全面的提高自身水平,在写字练字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目标清晰。

汉字的书写法则,实际便是书法。其主要讲究的是写字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即行次、章法)等这些方法。

比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用力;用笔,要中锋铺毫、行笔时收锋;点画,要圆满周到、抑扬顿挫;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疏密得宜、变化错综、贯气全章等等。

在写字点画运用笔毫时,要掌握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方法。笔锋在纸上运转动作,就如人在走路一样,两条腿才起便落、才落又起,双脚交换起落、不可停滞,如此这样的一起一落不断提按,笔毫才能平铺在点画之中。

在书法中有所谓的“七字法”和“永字八法”,对于写字运笔的方法及法则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

七字法: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书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二家传于欧、虞、褚、颜等。所谓七法者,腋、压、钩、揭、抵、导、送是也。”

永字八法:以“永”字八笔为例,其法称点为“侧”,须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画为“勒”,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应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需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须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其力才集中在笔尖;仰横为“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画,出锋要稍肥,力要送到,如一往无收,易犯轻荡不稳的毛病;短撇为“啄”,落笔左出,要快而峻利;捺笔为“磔”,要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又因其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世亦将“八法”两字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笔锋指什么?分别有几种类型?如何在书写时用锋?

何为“笔锋”?

一曰为笔毫之尖锋,姜夔《续书谱》中有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妙。”

二曰谓字之锋芒,亦曰“笔锋”。运笔之时,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中心者,叫“中锋”;其能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出角者,叫“藏锋”;其将笔之锋尖偏在字之点画一面者,叫“偏锋”;一般以“偏锋”为书法之病,但“侧锋”取势,古人在行笔中经常用之。

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曰:“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 露锋

露锋是斜落笔或尖落笔写成的,露锋入纸时,其锋外露(亦称“搭锋”)。斜落笔写成的叫“侧锋”,也属于露锋,这样写出来的笔画俊秀生动、灵敏活泼。

—— 藏锋

藏锋是在落笔用逆锋取势的方法写成的,比如落笔中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或欲下先上等。笔锋藏在笔画内,叫藏锋,亦称“正锋”、“逆锋”,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浑厚圆润。

—— 逆锋

逆锋是落笔时笔锋先逆行,然后再转回行笔。比如写横是欲右先左,即下笔时先将笔锋逆推向左,然后再行笔向右。这样的笔划显得方整,便于做到内含筋骨。

—— 回锋

回锋是收笔时笔锋向回转,也就是往回带一下笔。写横划的收笔处,有的常用这种笔法。比如写横划到尽头处稍向右下顿笔,然后提笔向左带一下,这样显得笔划浑厚,笔力充沛。

—— 折锋

折锋多用于行笔转折处。比如写横折,写到横的尽头处,即可折锋稍顿向下,这样写出的笔划方整,骨力外拓。注:外拓,指向外开拓,也就是外露。

写横、竖等笔划的起笔处,也可用折锋。比如写横先竖下笔,稍顿,然后折锋右行;写竖先横下笔,稍顿,再折锋向下。这样写的笔划均显十分有骨力。

—— 中锋

中锋是指行笔时笔端的锋毫居中,也就是说锋尖要从笔划的中间经过,行笔过处,笔划浑圆浓黑。这样的笔划看起来很圆润,用中锋时可偏重使用腕力。

★不知以上的回答,是否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书法中笔锋的含义;也不知对于各种用锋技法的解释与分享,各位能否认可?总之,寒柏愿与各位喜爱书法、喜欢写字的朋友们互相学习、交流、沟通,谢谢啦!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请关注@寒柏陇卧子 ,获取其他精彩内容。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知识及文史知识等方面。

寒柏陇卧子


书法技法中用锋最重要,笔法即用笔锋,毛笔字写出了笔锋才是书法,无笔锋的毛笔字就是书写。

为什么?笔画有锋才有力,有力的字形才能活,有活力的毛笔字才是书法,否则写得外形再好看也只是书写。即使是名人的书写、官方的书写也只是院体、台阁体、馆阁体,成不了书法。

怎样才能用毛笔写出笔锋?只有把柔软的毛笔写成铁锥那样能画沙,像铜印那样能压泥,即唐人所说锥画沙、印印泥才能出笔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就是这样写的,请看附图书法。

他们究竟是怎么写出这样的笔锋来的?请看唐代鲁休诗:(怀素)自言转腕无所拘!再看现代沈尹默诗:腕力遒时字始工!

这么简单的用锋笔法:运腕提按让毛笔保持笔锋弹性就行了,学不会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王乃栋说书画


书法的线条点画,无论形状、质感、力度,都与能否正确掌握笔性有关,不了解笔性就谈不上懂得笔法。掌握笔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控制笔毫的能力

点画和造型,取决于:

(1)笔起落的角度,运行方向;

(2)笔入纸深浅(轻重);

(3)笔头形状。

第(3)条笔头状态变化,指运笔中,笔毫锋颖因受力产生的各种变形,如聚、散、扁(方)、圆等,包括笔头触纸方式,是用锋端触纸,还是笔腹着纸;是作势欲弹,还是腰软无力;是整齐铺展,万毫齐力,还是绞纽破败,声嘶力竭。

(1)和(2)的作用为大多数书法教材所论及,也容易在纸面上画出示意图,所以为大多数学书者所知,也较易于掌握,但最关健的因素——笔毫的组织状态——却往往给忽略了,结果造成运笔似的而非,点画外貌相近而质感意味相去甚远。



佛系画手爱撸铁


大家好!说到书法技法里的笔锋用锋问题和大家探讨探讨。笔者以为笔锋即字的锋芒,运笔写字时笔的锋尖有正、侧、顺、逆等各种不同方法。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云:笔锋有中、侧、藏、露、实、虚丶全`半这八种形态。又云:"中、藏、实、全,只是一锋、可谓中锋也,书写中锋全在握笔管,作书时将笔的主锋保持在字画中间。这里所指藏锋是指起笔时笔锋蓄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外露,正所谓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是也,这样写出的字才能点画饱满浑厚圆润。侧丶露、虚、半,亦是一锋,可谓侧锋也。是指运笔时将笔锋尖偏在点画一面,故写出的点画一边光一边毛。作字之法不外乎能将毛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得以八面出锋,淋漓酣畅,纯任自然,方为得法。

所以想写好书法,用锋是书法技法练习中重要的一环,须勤加练习,使各种笔锋练到运用自如方可更上一层楼。大家觉得呢!祝大家学有所长,共同进步。


翰墨情怀之放飞梦想


书法技法,即用毛笔写字的方法,也就是笔法,笔法包括执笔,运笔。掌握执笔是写字的前提,而运笔是怎样使笔锋在字的点画中正确行走,也就是怎样正确用锋!

所谓锋,把笔捻开捺平,笔的前端透光的部位就是毛笔的笔锋。笔锋在运行中表现为中锋和侧锋两种方式,还有一种偏锋,通常称为病笔!运笔写字也就是让笔锋与纸面接触摩擦的过程!运笔的过程可以分解成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笔锋在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毛笔字讲究笔笔中锋,为了字的圆润饱满起笔时我们需要藏锋,起笔逆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用笔最多的就是藏锋!藏锋是一种逆势,逆入可以增加力度,达到笔力雄健的效果!就如同打拳一样,打之前先把拳收回然后再打出去更有力量!如果起笔不藏锋,那么起笔处就会显得单薄无力,或者出现类似于鸭嘴的形状。行笔也就是起笔之后笔在纸上行走的过程,书法的行笔,特别是横,竖笔画行笔时要中锋,中锋行笔也就是让笔锋在笔道的中间运行,使墨汁从笔毫中均匀的由笔锋两边流泻在纸面上,写出的点画丰满圆润,结实厚重,有立体感,给人万毫齐力之感!那什么是侧锋呢?侧锋就是行笔时笔锋不处在笔道的中间,没有和行笔的方向保持一致而是处于笔道的一侧,。笔笔中锋的要求非常高,中锋行笔难以掌握,所以一般书写时中锋为主,中侧兼用!这样也显得有变化,又可以增加字的神态!说到了收笔,点画的每一笔都要有来有往,有起有收。笔画末端的处理方法就是收笔,,收笔要回锋。回锋收笔,使收尾结实圆浑,并与起笔相呼应!简简单单的行笔过程其实不简单,里面充盈着反复的提按,调锋的变化,以横画为例,起笔逆入,轻提。折笔向右下稍用力重按。紧接着笔锋向偏右上微微轻搓,笔锋调为中锋。行笔阶段笔锋轻提,至末端收笔处微微向右上轻挑,亦是提。随即向右下略重按笔,然后调锋轻提向起笔处回锋!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调锋,按提,提按,调锋重复变化的过程!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说就对笔法,对用锋有了一定的把握。提,既要有往下压笔的力量,更要有提的起来的力量!提要做到力到笔锋!按,最能表现用锋的力度,很多人往往按下去,笔画混沌,一团墨猪。

以上简单的说了一下用锋,更多的体会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自己体会到的才是领会最深刻的!理论终归要应用于实践!如有谬误,请书友多多指正!








戏云轩


结合实际运用中的经验做个分享。

用锋的目的是让毛笔发挥书写性,顺畅性,让线条产生变化。写书法时,应该注意整幅以及每个字的上下大小关系,在书写时要注意笔法的顺畅,每个人写书法时习惯不一样,但总体还是要八面来风,顺势而为,要了解每个笔画的变化,这样,在书写时无论捻管,手指,腕部变化,还是藏锋,露锋,顺锋,逆锋……都要体会笔锋在何处,这样心与手,力,气都能到达,就能充分表现毛笔线条的魅力!



紫砂艺术东篱先生


书法包括篆,隶,楷,行,草。其中篆书和楷书纯用中锋。隶,行,草是中侧混用。中锋见骨,侧锋见变化。纯粹的中锋和侧锋掌握并不难。难度在中侧之间的互相转化。特别在行书和草书的创作中。比如宋四家中的米芾书法中,中侧锋的变化使用,是历来学米的难点。

米芾书难学,就难在中侧锋的互换中。

如何在书法创作中自如的使用各种技巧。

中锋是基础,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通过篆楷两种书体的大量训练。在一笔一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训练到熟能生巧。

然后开始侧锋的训练。

有八个字送给提问者:轻,重,缓,急,转,折,提,按。

任何用笔的技巧全在以上八种用笔中组合。

其中最重要的是转。篆书全用转,而不用折。

一般篆书过关,笔力自然雄健。

提问者有不清楚的可从继续提问。


画家星首


书法讲究运笔,运笔重在用锋,怎样用锋呢?

一、要学会中锋用笔。也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中锋用笔首先执笔要稳,行笔要静(这里的静,不是静止,是指行笔要神情专注,凝神静气)。出现偏锋及时调整,不然即使是中锋,写出的线条也容易扁薄。所以,中锋用笔在笔法中占重要位置。等到中锋用笔熟练了,也可用侧锋、逆锋等书写,以求线条有所变化。

二、要学会提按用笔。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说对用笔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提,指用笔能提得起来,既要有往下压笔的力量,更要有往上提的力量,提也要力到笔锋,不可如强驽之末。按,最能体现用笔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线条粗钝,形成墨猪。有人下笔就用笔肚,按笔有余,提笔不足,书写起来僵、结、板,这是对提按笔法缺少体会与实践的结果。

三、要学会调锋。笔锋在书写过程中会再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锋,便会出现偏锋、绞锋、散锋等现象,这样既影响线条的质量又给运笔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在行笔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进行笔锋的调整,使之达到中锋用笔。

怎样进行调锋呢?

1、我们要注意笔锋的不同变化,灵活把注意笔锋的提按使转;

2、要仔细体会笔锋在行进中所产生的力量感,以表现线条质量为目的进行笔锋调整。要表现迟涩、徐疾、燥润等不同的感觉,就要求我们对笔锋的使转进行不同的把握与调整。

有人写字不知用偏锋,往往写一笔或一字便在砚边调整一下,不知一擒一纵快速反应而调锋。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能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这段话对我们用锋很有作用,我们要在书写过程中反复体验、思索。

学书的过程,就是对笔法把握、熟练的过程,只有把这一关过了,才能过到运笔如指、游刃有余的境界。笔法的把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前人和当代书家好的用笔经验,加上刻苦练习,一定能够掌握笔法技巧。


一纸一墨一乾坤


用锋即是用心,下笔之初笔尖是聚的,下笔之后,笔尖是散开的,所以说把笔锋理解为笔尖是不够准确的,笔锋应该理解为毛笔和纸的接触点的中心,心之所想,锋之能至,谓之心手双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