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深圳的“硅谷”图谋与短板

近期有关深圳的新闻中,这则新闻无疑值得重视:据深圳轨道办消息,3月1日,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中武区间(中山大学站-武汉大学站)左线盾构顺利始发。这意味着继中山大学之后,武汉大学也将落户深圳光明。

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纷纷落户,再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莫斯科大学、墨尔本大学先后来袭,如今又“牵手”武汉大学。国内外名校被不断“拉拢”,“深圳速度”正在被注入新内涵,深圳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呢?

诚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过去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深圳的一块短板。但近年来深圳显然有意识的要补齐这块板了,2016年该市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可见其决心。《意见》提出,到2025年时深圳将新建10所左右高校,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目的仅止于此?这怕不是深圳的真实想法。就目前而言,深圳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力,无疑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也正是近年来,深圳得以快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创新之都的根本原因。

当然,也正如深圳市长陈如桂所指出的,那就是相比于东京、首尔等先进城市,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型人才总量与创新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其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基础研究投入还不足。这也正是深圳之所以要大补高教短板的原因。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旨在于利用其自身非常强劲的科研产业转化力,再通过发展高教,补齐自身在学研方面的短板,形成真正内生的、完整的学研产链条,从而将深圳打造成,类似旧金山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这样的创新之都。

当然,我们需注意到的是,于深圳而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无疑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充分的。深圳要想真正打造创新之都,其他两块短板也需下大力气一并补齐:

首先,深圳与北上广最大的差距在于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深圳的确可聚拢大量的知识精英。但问题在于,如果事关他们本人及家人的医疗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果事关其子女的基础教育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这些知识精英又真能留得住吗?也就是说,如果这座城市,无法提供与之匹配的公共服务,那么它的吸引力也必然会下降,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而知识精英能否留得住,不独只局限于医疗教育资源,还有房价。硅谷一直是企业家们理想的天堂,无数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怀揣着灵感和梦想,纷纷奔向湾区。可2015年以来,这种画风开始突变。据“硅谷竞争与创新项目”的一项调查,2015年硅谷居民减少了差不多7500人。一向以创新、自由、开放、包容著称的“硅谷”为何吸引不了创业者,留不住人了?负责“硅谷竞争与创新项目”的约翰·梅尔维尔认为,人们之所以离开硅谷,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住房成本高应该是很大的因素。此外,随着房价上涨,硅谷地区的商业租金,也随之火箭式蹿升。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不喜欢硅谷,企业的租金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此外,高房价还间接的带动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提升。当房租的上涨,引起了员工基本生活成本的刚性上升,必然会倒逼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为此,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前部长亨利·希斯诺斯就对硅谷发出警告,说如不能解决高房价问题,将会严重制约硅谷的经济发展。事实上,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有着“硅谷”图谋的深圳。高企的房价,已经让很多年轻人为之却步,也让华为这样的企业,不得不将更多部门,转移到房价更低的东莞。

正如木桶定律所表明的,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它最长而是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木板。也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深圳在恶补高等教育短板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供给同样不足的医疗和基础教育这些公共资源,经济的巨子,社会发展水平的矮子,这样的结构于深圳的长期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此外,还需切实控住房价。控制房价的关键又在于增加土地的供给,深圳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填海。我们则建议:首先,深圳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将土地管理理念由现有的“行政区行政”向“区域性行政”转变。所谓的土地“行政区行政”,简单地说,就是基于单位行政区域界限的刚性约束,而形成的一种切割、闭合和有界的政府土地治理形态。但在市场化、区域化、信息化面前,这种形态越来越受到巨大挑战。伴随单位行政区域内大量土地管理问题,向毗邻行政区域的日益“外溢”和渗透延伸,“内部”土地问题开始出现“区域化”和“无界化”的态势。这时,一种崭新的政府土地治理形态,即基于“区域性行政”的区域土地管理形态也开始出现。为此,我们建议,深圳应进一步摒弃传统的“内向型行政”或单边行政的弊病,而采取“区域性行政”和合作治理的哲学观,以土地问题为价值导向,而非以行政区划的切割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与邻近的东莞和惠州的联系。通过由“行政区行政”向“区域性行政”理念转变,来突破行政区划的约束,向东莞和惠州要土地。此举也可进一步推进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其次,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高质量的用地政策、精细化的土地管理,无疑成为深圳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密度的必然要求。为此,深圳还需进一步提高自身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系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