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姓氏中為何有田尻,犬養,飯冢這些不雅的字?

於無聲處34


實際上,拿中文去套日語,往往會越向深裡面研究,越迷惑。

先解釋一下問題中的例子,像'犬養",不是狗養的意思,而是指“養狗的人”,一種職業。比如孫中山的好友,死於暗殺的日本第29任首相犬養毅,就姓這個犬養。

日語的語法跟咱們的習慣不同,謂語和賓語是反置的,比如抗日神劇中經常用的一句——“花姑娘大大的有”,就是漢奸們根據日語的習慣,自創出來的。

尻(漢語拼音:kao),單純看,的確有屁股的意思,但在日文裡也有盡頭、邊界的含義。跟姓氏相關的,可能取了第二個意思,也算不上多尷尬。而地名有“尻”的,在日本也並不稀奇,比如下圖這個。

當今,除了天皇沒姓氏外,日本公民都有屬於自己的姓氏,量還不小,區區1.28億人口的日本,光姓氏就超過了13萬個。其中大部分姓氏,算起來,也就100多年的歷史,基本都匆忙誕生於從明治維新中,官方強制的“文明開化”改革下;而相比咱們中國,有著5000多年曆史傳承的燦爛文明,也才孕育了兩萬多個姓氏。

(日本十大人口最多的姓氏)

其實,明治維新前的日本老百姓,過的真是非常湊合,不管在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上,都跟咱們沒法比。

有多湊合呢,跟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在1875年之前,除了講究家族傳承的,有爵位的貴族、官僚外(將軍、大名和高等級武士),絕大多數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而且名字也起的非常湊合,比如,男丁就直接叫大郎,一郎,二郎,或者區別一下,叫太郎,次郎....

此時,貴族的姓氏也沒什麼花樣,就是“藤原”、“近衛”、“九條”“源、平”等等,我教過的一個日本學生就姓藤原,看來她家祖上是真闊過的。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天皇和他的幕僚們深感老百姓過的太“不正式”,也不方便編造戶籍,課稅徵役。於是,在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國民,均可起姓”的決定,授權並鼓勵老百姓給自己找個姓氏。

然而,大家隨便慣了,竟然沒有多少人響應。此情此景下,日本政府幹脆在明治八年(1875年)頌布了強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了“凡國民,必須起姓”。期限過了以後再沒有姓氏,就屬於抗拒法令的反政府行為了,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此時,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說,一方面是時間有限,另一方面是文化程度真的更有限。所以,都給急壞了,為了應付官府,老百姓們發揮及其有限的想象力,把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環境、住所到自然現象統統的給利用上了。

比如,有人家靠著山,就用“山下”或者“山本”為姓;有的出門看到了田地,那就叫“田邊”或者野田;渡邊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井上姓他們家周邊肯定有口井;離墳地近的,就帶著個“冢”字;姓“三木”,可能就是因為他家的門前剛好長著三棵樹。

也有以職業當姓氏的。比如,鵜飼則是飼養魚鷹的漁夫,前面說的犬養,就是以養狗為生的人家。

下圖這位女外交官叫豬口邦子。當然,這個”豬口“是從了夫姓的,她老公叫豬口孝。很顯然,這類豬口、豬飼的姓氏,跟其老祖宗曾經從事的職業密切相關,後代就這麼大大方方的延續下來,心態超好。

同時,有些人為了表示”勇猛“,喜歡用一些動物名字當姓氏,像‘熊’,“虎”這些猛獸。此外,還有一個用動物做的姓氏,在抗日神劇中算是比較出名的——龜田,可能是在祝福自己長命百歲吧。

所以,大躍進式的突擊起名字,讓這些速成的大量姓氏普遍都說不上高大上,過於突兀,五花八門的,超級接地氣。

但是,也有講究人家,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或者肯花錢,請一些“文化人”(當時大多是僧侶,他們受教育水平比較高)幫自己取姓氏。比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曾經就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道歉,並在韓國的抗日英烈紀念館下跪的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鳩山”一姓,就取自一句古詩詞,顯得很風雅,有山林林立之意。還有搞名人效應的。比如,瞭解到祖上可能貴族“專享”的藤原氏血統,為了套近乎,就叫“近藤”、伊藤、遠藤、加藤,“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條”等等....

最後,再說說日本的一個大姓氏——安倍。這個很特別,屬於”追星“的產物。當年日本曾有過一位大神級別的著名的風水師,他的名字是安倍,於是大量崇拜者就直接把偶像的名字認作了自己的姓氏。

不過,有個例外,那就是天皇全家自始至終是沒有姓氏的。因為,天皇的人設是大神在人間的肉身代理,貌似因為過於高貴,所以凡人的姓氏反而配不上他了。

然而,如果公主出嫁,就會自動脫落神籍,從夫姓;而娶進皇室的媳婦,等於自動放棄了孃家的姓氏,變成“無姓”的神族。雖然二戰後,日本被民主改造,天皇一家早從高高在上的大神家族,墜入了人間,成了沒有實權的蓋章工具和典禮上向大家揮手的“吉祥物”,但這個傳統,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