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下閘蓄水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下閘蓄水

網絡圖片

[百度百科: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經濟帶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基礎設施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是兩廣合作、桂澳合作的重大工程。工程壩址位於珠江流域黔江河段大藤峽峽谷出口(即廣西桂平市南木鎮弩灘村),距離桂平黔江大橋約6.6公里。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2015年正式開工,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74.8億元,計劃於2019年11月實現大江截流,2023年全線竣工。樞紐建成後,將在珠江流域防洪、水資源配置、提高西江航運等級、保障澳門及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水生態治理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5月17日,世界最高的船閘閘門——大藤峽水利樞紐船閘下閘首人字閘門啟動安裝。 2019年8月22日,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船閘下閘首人字閘門處繼續施工。該閘門設計高度47.5米,該閘門位於廣西最大最長的峽谷——大藤峽出口處,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該工程建成後,西江船舶通航噸級將由當前300噸級提高至3000噸級規模,年均貨運量由當前的1300萬噸提高至5400萬噸,成為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關鍵節點。]

10日9時,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誌性工程和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正式下閘蓄水,標誌著工程投入初期運用。

  按照工程建設計劃,蓄水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計劃用10至15天的時間,將上游庫區蓄至44米高程,滿足船閘通航和首臺機組發電兩大關鍵節點目標需求;第二階段計劃到5月中旬前蓄至52米高程,庫容16.1億立方米,相當於110多個西湖水量,將有效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能力,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初步形成。

  工程一期蓄水期間,將在確保西江下游供水、生態和航運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抬高水位,爭取早日恢復通航,使黔江通航等級將由當前300噸級提升至我國內河航運最高等級3000噸級規模,年運輸能力將由1300萬噸提升至5200萬噸。

  左岸3臺機組全部發電,還可改善桂中旱片灌溉用水條件,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能力。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肩負防洪、航運、發電、補水壓鹹、灌溉等重任,工程總投資357.36億元,於2014年11月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