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一女生,每月要求父母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

老哥聊生活


我認為「過分」,你不想想你的父母一個月收入多少,除了給你交完一大筆學費,一年還要給你4500*12=54000元生活費,還不說有其他費用,這對於普通家庭可不是一筆小數字,你父母能承擔起嗎?孩子。父母養你不容易,啥事量力而行,吃飯穿衣量家務,攀比,物質欲永遠都填不慢你空虛的靈魂,實際的好。我家姑娘大學期間每月只要1000生活費她都覺得夠了,多了不要(像穿衣服,回家路費什麼的另外給)我們當父母的都覺得少了點,但她就能做到,還開心。

學好本事才是你應該的,於你,於家庭,於國家都是好的。


山的南邊是故鄉


過不過分?我覺得應該看你的家庭收入吧!

如果你的父母是億萬富豪的話,那每個月給你別說是4500塊錢的生活費吧,給45000都很正常呀!

如果你的父母是工薪階層,月收入萬把塊錢,兩個人加起來兩三萬的話呢,給你4500,確實壓力挺大的!

作為大一女生,即使在一線城市,一個月的生活花費平均應該不超2000塊!當然有些從小家境比較好,在大學裡面又需要很多課外培訓班需要開支的話,確實2000元錢也不夠。那要求父母每月給4500,只要有合理的理由,並且父母負擔得起,那並不過分!


燕子向陽飛


我不知道,現在的小孩都怎麼回事,問父母要錢,那麼理所當然!我是80末的。記得我那時候讀書,父母就給我300到500不等!而我同學們每個月不低於800元,但我從沒想過,要和別的同學們比較,因為,每個家庭不一樣,我覺得父母供子女上學讀書就不容易,本身家庭環境就這樣!做子女如果一點也不體諒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子女,真的,和白眼狼有什麼區別!

生而為人,當知做人,要懂得感恩!我不知道,現在大學生活費要多少,但從你的所質問的口氣來講,就是一個不懂感恩的人,看著就來氣!



欣空歲月


這個問題要看你父母每月收入是多少了。如果你的母親是李湘,一個月10萬生活費也不過分。如果你的母親是我,那你不是過分,是太過分。因為我一個農村教師,一個月工資只有2300,這點錢還要養活公公,女兒和兒子,是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費。等我女兒上大學了,我估計最多給她一千多的生活費吧。衣服乾淨舒適就好,不一定非得名牌。飯菜營養衛生就行,不一定非要很貴。


熱愛教育的鄉村教師


這要看家庭條件,如果你的家庭很有錢,那這四千五百塊錢可以不算過分,可以買點衣服,化妝品,吃大餐。完全可以的。

如果是家庭條件一般,父母上個班一個月賺幾千塊錢,或者農村的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那就過分了,四千五百塊錢就太多了。

我那個時候上大學的時候,這都十幾年了,那時候一個500塊錢,我還花不完。

所以這要看家庭條件。多了多花,少了少花,學生還是學習為重!



張樊啟晨媽媽


不過分,只是覺得悲哀


十年一品溫如明


我認為「過分」。兩年前,我女兒讀大學,每月1000元生活費。我做生意虧了,有段時間連1000元生活費也付不起,我給女兒每月1000,她也不多要,不夠用自己還去勤工儉學,週末去發傳單,後來我才知道她不夠用還去送過外賣。

我給女兒生活費1000元確實很少了,這是個例,這不是標準。但是要4500元確實有點過分。多數父母掙錢能力不強,母親工資一般2000-3000元,父親若上班也是3000-4000左右,除開父母應該吃飯的生活費,房租費,還不夠。

究竟多少合適呢?我認為生活2000就合適了,家裡有錢可給2500元3000元即可。平均一天50-100元,多了會慣壞孩子。


市場千里眼


我上大一時候,每個月家裡給800元生活費,當然,那是2009年的時候。上大二我開始在外做兼職瑜伽教練,每個月零花錢3k左右,大三轉成專職教練,只不過沒畢業公司不給交保險,月工資5k左右,大學本科畢業直接去健身房做的教練外加無限。我學的是國際貿易專業,到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是健身教練,摸爬滾打,月工資1萬以上。


小宇78676642


我覺得不太夠,怎麼也得四五萬,你這點生活費酒吧一個卡座都不夠


擺渡靈魂深處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不容忽視。他們年齡偏低,沒有收入,但是又有著獨立的客觀的必要消費需要。所以小,初,高,基本上靠家長的消費來滿足,開始工作的成人靠自己的工資來滿足獨自的消費需要。大學生超前的消費觀念和滯後的消費實力構成了矛盾點。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我把大學生的消費非為兩種:基本必須生存需要,和可選性高層次情感需要。 基本必須生存需要,最簡單的就是溫飽問題,這部分是不管花費錢多或者少,都必須要滿足的。不管家裡條件比較差還是其他原因,你可以減少這方面的消費金額,但不可能沒有這方面的支出。所以這是家長們和大學生自己首先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金額數目。近些年物價水平提高很多,但是大學裡的物價相對來說比較低廉,我們量化一下消費數字,一頓基本早飯5元,午飯15元,晚飯10元。一天下來30元的溫飽行支出。一個月也就是1000元左右。

此外,我們還需要一定的交通費,通訊費,



可選性高層次情感需要,服飾化妝等相關費用,書籍等學習費用,娛樂,交際,戀愛等相關花費。這些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和需求程度來決定消費金額。這個層次的消費往往是基本必須生存需要的消費金額的數倍。研究多個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之後,大學生的消費支出在這呈現了巨大的差異。舉例來說,有些學生幾千甚至上萬元的“AJ”鞋子可以一個月買好幾雙,從這個細節上我們就生動的感覺出這方面的消費差異。

回到題主的問題,

回到題主的問題,剛上大一的一位女生,每月要求父母給4500元的生活費。沒有過不過分這一說。


如果題主家庭條件尚可,在經濟層面上沒有壓力,有能力去提供這個消費。並且父母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符合這樣的支出。題主可以想一下自己平時的生活消費水平,可以問詢自己哥哥姐姐,學長學姐的消費結構,來得出自己每個生活費的多少。

其實生活費多與少的問題,可以依照一個很重要的健康的消費觀念,就是量入為出。老話說,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再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消費。大學生作為人一生中重要的成長階段,是塑造人的三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三觀會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