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塑造了半个清华物理系,无儿无女。79岁不幸去世

1977年1月13日,在北京中关村有一位孤苦伶仃,无儿无女的老人。在饱受疾病折磨昏睡中离开了人世。他对自己的清白无法辩解!便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人世。在他的追悼会上好友泪流满面,多年的同事悲愤难当!故人已去,但活着的人依然愤慨!

我们回望过去,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位老人他几乎时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教出来中国物理界的半壁江山!

我们熟知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他的学生

华人诺贝尔奖物理获得者李政道、杨政宁

为我国数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华罗庚也是他的弟子!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我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叶企孙

01

1898年叶企孙出生于一个富足的家庭!在父亲的管教下,他饱读诗书。或许正是对典籍的涉猎,塑造了他一身儒雅的气质。他的父亲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业,是一所新式学堂的校长思想极为开明。

“即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父亲的这句话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就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1911年初,13岁的叶企孙考取了清华学堂,并成为了第一批清华学堂的学生!

在清华学期期间 “惜光阴、习勤劳、节斥欲、慎交友、戒烟酒”,这是他为自己立下了规矩。为此他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戒律,开始了在清华学堂的学习。


呕心沥血塑造了半个清华物理系,无儿无女。79岁不幸去世

清华堂第一批学生

在当时叶企孙还在清华成立了第一个学生团队—科学会。

并制定了“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实求学、切实做事”

在这一时期,父亲早年在他心中的留下来的“科学救国”的种子开始慢慢的发芽,开花。

02

1918年,20岁的叶企孙从清华毕业随机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

上个世纪20年代正式物理学的开端,也是他人生中最科学研究最辉煌的时代!仅仅两年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

二十出头的叶企孙由导师介绍参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测出普朗克常数---的准确数值!

在不懈的努力下,日以夜继!终于在1921年发表出了《用射线方法测定普朗克常数》而为世界物理学界所知道!

他的论文被众多的科学家引用,而他的名字被铭刻在许多经典物理著作中。这可以说这对中国科学家是第一次!

这些都代表着他将是一颗缓缓上升的天才,在美国他可以享受着奢侈的生活,别人的拥戴!

但是他拒绝了,他要回到中国!放弃了在国外树立起来的科学名望,选择回国!当一名拓荒人!

03

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成立。叶企孙便受聘为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并担任了物理系系主任一职。当属的物理系教授极为稀缺,几乎所有的物理课都是他一个人所上。

在当时国外的学者都认为中国人是搞不好科学的。在1929年出任清华院长的时,曾在校刊上发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在文中质疑了中国人不适合搞科学是没有根据的!

从这时开始他就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中国”

为此他一直在自己心中勾画中国科学的蓝图,发展物理科学必须要有足够优秀的物理学教师。于是他不计个人得失,一次次的请吴有训教授。甚至在吴有训到来之后主动请辞了物理院院长和物理系系主任请吴有训来担任!

在叶企孙的策划下,叶企孙、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等,一大批优秀的学者被网罗的了清华。这使20世纪的清华物理系人才济济!


呕心沥血塑造了半个清华物理系,无儿无女。79岁不幸去世

叶企孙为了清华物理学院不仅仅是请来了最好的老师,也为清华培养了数不胜数的优秀学生。

1926年,反动军警制造的“三一八惨案”震惊 全国。殊不知,在当时游行的队伍中,也包括叶企孙在物理系的第一届学生 王淦昌和韦杰三,而不幸的是,韦杰三在游行中枪杀,血溅了王淦昌一身。

当晚,王淦昌跑到叶企孙的居所,向老师讲述韦杰遇难的经过。一向温文尔雅的叶企孙狠狠地并责了王淦昌 谁叫你们去的! 你知道自己的使命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挨打?为什么落后? 你们明白吗? 要想我们的国家不遭受苦难,就只有靠科学!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 。

他不是不知道国家危难之际民众的呼吁的重要,但是他更明白这些人才是未来的国之栋梁!

他一生未婚,没有儿女!他把这些交过的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儿女!

04

叶企孙爱才,却心胸宽广,不拘泥于清华的人才,也不会因为年龄等客观条件而不给机会,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便是受益者之一 。当时去美国留学的有两个名额,当时叶企孙推荐了李政道。虽然有诸多人认可李政道的学习能力,但是李政道当年还是大二!怎么可能去学习更加高等的知识?不过在叶企孙的大力推荐下最后终于促成了李政道的顺利留学!

这让中国人出来了一位诺贝尔获得者!

数学大师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当时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是叶企孙力排众议让他在清华数学系任教,又送往剑桥大学深造的。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诞生了23位两弹元勋,其中一半是他的门生。他最终为国家培养的院士数量,达到了79名。

国家强盛,皆赖此公!

呕心沥血塑造了半个清华物理系,无儿无女。79岁不幸去世

05

1948年叶企孙在国民政府开始抢运教授的名单中,叶企孙这位爱清华爱得最深而又是最专业的人,对数十年师友梅贻琦的劝说也无动于衷,叶企孙告诉那些与他一样犹豫不定的人们“我相信共产党也是要办学的”

叶企孙留下的言行以及后来主持清华校务为清华留下了一批优秀学人,不少当时持怀疑、犹豫、观望态度的人从他身上找到了定盘星,纷纷表示愿意留下。

叶企孙又像初创清华大学理学院那样。向国内外杰出的人才广发电报、信函和聘书。他们中有的在养病或赋闲。有的在国外进修,有的在犹豫、杨武之、赵忠尧、华罗庚、余瑞璜钱三强、何泽慧、王大街、葛庭翅、胡宁、黄昆、朱光亚、李赋宁等人就是这样从四西八方召回清华的。

1949年10月1日,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1967年初,北大贴出了大字报,说叶企孙是特务。追溯根源竟然是在熊大缜身上。

当时已近70多岁的叶企村教授被批斗,关押。长时间受到了精神上的折磨!这位为中国培养了诸多大师的大师,在精神和肉体均受到严重摧残的日子里,无论受多大委屈,都不向别人倾诉,而是默默忍受。


呕心沥血塑造了半个清华物理系,无儿无女。79岁不幸去世


在关押期间由于叶企孙身患严重的尿毒症,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被褥终日潮湿,衣服少有更换。为减轻痛苦、他整日整夜坐看,致使两腿肿胀,皮肤发黑变硬,以读书为乐,读点古典诗词或历史书打发时间。

1976年,文革结束了,中国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而叶企孙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1977年初,叶企孙病情迅速恶化。1977年1月10日,叶企孙陷入昏迷,呼吸困难,被送医院抢救。期间偶尔醒来,便口中喃喃:回清华……回清华……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在医院因抢救无效,平静辞世,终年79岁。

按有关方面要求,叶企孙逝世的消息,所有报刊均不予刊登。即使是今天,若查阅叶企孙的生平,也只寥寥几字而已:“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至1977年1月13日),男,汉族,物理学家,教育家,上海人。
经历半生沉浮得失,叶企孙如此坦白温和地看着世人,不求理解,不加责问,没有敌意,因为他的真正敌人是愚昧、野蛮的人和权势。似乎在告诉人们他早年日记中的话:“向前直进、毋灰心,毋问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