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点赞“大美仁寿”

媒体观察点赞“大美仁寿”

3月14日,媒体观察类的自媒体公众号“深吼”发表了题为《心里装着“十万家”,号上才有“十万加”——县级融媒体中心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的文章,围绕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探寻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之路。

文章大篇幅提及仁寿县融媒体中心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在树立融合理念、创新宣传方式、服务民生、策划活动以及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优异表现,充分肯定了仁寿在机制上大胆创新,在提升用户凝聚力注意力的同时,又将这些凝聚力“变现”,为中心发展“输血”的做法。

媒体观察点赞“大美仁寿”

原文如下:

“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必要存在吗?”

前几天,因为手痒,写了一篇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文章,未曾料到,文章发出后,引发热烈讨论,有人直接打电话来问。

当然有必要。问题是具体的路该怎么走?其实我也不知道。比较庆幸的是,一些认识的朋友,同时他们是,或曾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直接操盘手,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

尽管从比例来看,成功的还比较少,甚至是极个别,但正因为少,才显得珍贵。

媒体观察点赞“大美仁寿”

仿佛是黑暗中地平线上第一缕曙光,他们的出现,可以为还在混沌中苦苦挣扎的其余一些个案提供一些前进的方向,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希望。

基于此,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又电话采访了他们,并从中探索了一些共性。

瞠目结舌的成绩

一月涨粉5万,日活粉丝量超20%,一个月17篇10万+爆款,这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如何做到的?

一个月涨了5万多粉丝。”接到笔者电话,仁寿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欣喜地报出一个数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个多月以来,融媒体中心所属的“大美仁寿”APP涨了5万多粉丝,是这个客户端运行以来最多的月份之一

至此,这个地处成都平原南缘的百万人口大县,其融媒体客户端下载量首次突破了50万,与此同时,仁寿当地目前的智能手机拥有量只有80多万,也就是说,

当地每三部智能手机用户中,就有两个是该县融媒体客户端的用户。

相比之下,成都市双流区,人口同样接近百万,客户端已经运行5年,但下载量只有5万。前者整整是后者的十倍之巨。

无独有偶。川南古蔺,虽然人口不到100万,智能手机用户不足50万,但是截至目前,其融媒体中心所属客户端“古蔺融媒”下载量高达31万,其中,仅仅一个月新增15万用户。

媒体观察点赞“大美仁寿”

一定程度上说,下载量大并不代表影响力就大,因为存在很多的僵尸用户,甚至一些地方迫于行政命令,出现下载量等于卸载量的现象。

上述两家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据了解,当前“古蔺融媒”的日活量达到8万多,占用户总数的27%左右,相比之下,一年前,其刚运行时,日活量只有8000多人。“大美仁寿”的日活量也高达近20%。

过去一个月,我们就诞生了17篇10万+的稿件。”“古蔺融媒”的负责人透露,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过去一个月,他们累计发稿4000多篇,这一数字是当地排名第二的客户端的两倍之多,其中10多篇阅读量突破十万+。

“大美仁寿”表现同样不俗,过去一年多,客户端上超10万+的稿件多达200多条,几乎每天一篇,其中甚至有单篇稿件超过300万的爆款。


别具一格的结构

专程看新闻的没几个,缴水电气费、吐槽爆料、投票抢口罩的一大堆

一个‘宅家秀’活动就吸引了近3万粉丝。”说起这50多万粉丝的“来路”,“大美仁寿”的负责人扳起指头算了一笔账。

不只是搞“宅家秀”短视频摄影比赛,同时还搞疫情期间征文比赛,两个活动,让客户端用户在短短一个月噌噌上涨了5万。

搞活动吸引粉丝,是“大美仁寿”“古蔺融媒”等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看家法宝。这次疫情期间,“古蔺融媒”也面向当地中小学生,进行有奖征文,吸引了一大拨粉丝。

一年多了,他们搞的活动还多。评选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妈妈,还有各种网络直播,口罩演唱会、广场舞大赛等等,活动一场接一场,搞活动,投选票,将用户一下子吸引到客户端上来。

不只搞活动,还提供渠道,一年多来,当地成功拿到了水、电、气、学费等缴费端口,只要打开APP,就可以实现便捷缴费,这又“拴”住一大批用户。

此外,他们还提供专门的爆料吐槽平台,实行有奖实名爆料,反映身边问题,问题经过查证属实,一方面给于金额不同的奖励;另一方面将问题转交当地12345市长热线和网信巡查队,进行跟踪解决,“察民情”“解民忧”“疏民怨”,几管齐下。

搞活动“引”一批,搞服务“粘”一批,来爆料“留”一批,还有就是搞整合“迁”一批。

在仁寿,“大美仁寿”建成运行后,几十个部门的乡镇原有的平台大部分都迁移到统一平台上来,这样,群众看什么信息,就不用再去同时关注多个公众号了。

进一扇门,办完所有事。”一个“大美仁寿”就成了仁寿的网上政府中心和网上综合体,可以一站式满足居民所有需求。

相比之下,新闻信息虽然在整个APP中占据显著位置,但绝大部分用户并非专程来看新闻的,而是在来爆料、投票、抢口罩等行为中“顺便”看了新闻。从整体来看,新闻信息占整个平台的信息总量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

“顺便”来的量也很大。这也就是为啥两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经常出现10万+的“爆款”的原因。


彻头彻尾的转变

淡化单一宣传平台,强化综合治理手段;欲抬头引领,先埋头服务,不拿写新闻的“短腿”跟别人的“长腿”比,专心做服务

“我们走过弯路的。”聊完当前的“辉煌”,“大美仁寿”的负责人主动说起一段伤心事:

“大美仁寿”客户端原本叫“视听仁寿”,顾名思义,主要是以提供文字图片声音等视听信息为主。

“古蔺融媒”原来甚至没有自己的客户端,只有借助别人的平台。“借”劣势是明显的,发稿容量有限,每天只有几条,没有主动权,不能改稿。

困境不一样,但影响力小是共同的,一条稿子发出去,几百上千的浏览量就不错了,10万+更是望尘莫及。官方的声音弱,民间的声音倒是嘈杂巨大,小小一个县城,自媒体账号几十个,成天追逐各种负面花边,杀人放火。

官方的宣传,很多时候成了“在空旷无人的广场呐喊” 。喊破嗓子,也没人听。“为什么?”“人都走光了。”

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还面临生产能力弱、传播渠道差等先天不足,跟新华社比写新闻吗?跟央视比拍视频吗?跟微信比渠道吗?

一堆巨头,个个都是“大长腿”,相比这些,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是作为一个媒体,完全是个“小短腿”。

是拿自身“短腿”去跟别人的“长腿”比,还是勇敢承认自身不足,另辟蹊径,找到自身的“长腿”?

媒体观察点赞“大美仁寿”

困惑中,灵感的火花也在绽放。一次偶然的机会,仁寿融媒体中心的负责人在出差的过程中,被万达广场的一句广告词“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一下打中:“为啥我们不把融媒体中心办成当地的‘网上万达广场’?”

深入万达逛一圈,思路就更清晰了:传统百货山河日下,但通过大量引进餐饮、游乐中心,万达广场不仅留住了人气,还带动了百货的销量。

融媒体中心也完全可以通过提供服务,来聚集人气,进而提升影响力——

就这样,一个思路逐渐成型:跟着万达学整合、跟着微信学传播、跟着今日头条学投放,跟着自媒体学贴近……多种智慧,汇聚一堂,“视听仁寿”于是变身“大美仁寿”。

——大在格局:

欲达到10万+,要先忘记10万+,新闻宣传是短板,就干脆大大方方承认,转而选择自己的长处,俯下身子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淡化外宣平台,强化基层治理手段。

偶然之间,这与中央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县级融媒体中心就是要“引领群众,服务群众”。

8个字,其中4个字讲群众。

——大在视野:

想达到10万+,先抵达10万家。一个家庭一般四五个人,10万家就是50来万,只要服务好这几十万人,就成功了。

要有影响力,先得有凝聚力。重新扣好第一颗扣子后,融媒体中心建平台、转方向、搞活动、增服务——一连串动作之后,凝聚力噌噌提升。


无心插柳的“惊喜”

原本刻意淡化的宣传阵地,经过前期的服务铺垫,意外强大起来,凝聚力注意力提升直接带来影响力引领力的提高

历史上,仁寿县城“蓝顶子”特别多。

所谓的“蓝顶子”,就是居民楼上用蓝色彩钢瓦自行搭建的违章建筑,最多的时候,航拍照片中,密密麻麻全是“绿帽子”,这成为外地人笑话仁寿人的一个方面。

“想拆拆不掉,不拆有人笑。”“怎么办?老仰绊。”几届县委政府都想干这件事,一直拆不下来。

另一大“顽疾”是人力三轮车取缔问题。历史上,人力三轮车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负面效益越来越多,利益更加盘根错节。照样是几届书记县长,包括公安局长都想取缔,也办不成。

转机出现在去年。有一家“蓝顶子”发生火灾。县级融媒体中心迅速组织力量,大张旗鼓地报道,不仅报道其危害,而且报道其成因,全平台几十万人在看,一时间,拆除蓝顶子成为全县的主流民意。

再去拆,阻力立马减少很多。“这不是县委政府要拆,这是群众的呼声。”

同样的还有人力三轮的取缔难题,也几乎是不经意间,自然就解决了。

从之前说话没人听、不愿意听,到振臂一呼,聚者云集。两大事件中,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党的主张和群众意志实现了统一,老大难迎刃而解,融媒体中心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这是国家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官方阵地的凝聚力影响力强大了,直接带动当地舆论场的根本转变。去年,仁寿县外溢舆情同比下降60%,实现了从“人口、舆情”占全市“双一半”排第一,到舆情数降至全市第三的转变。

“官方主流的声音从来没有这样清晰有力量。”经此两战,很多人都在感叹。他们没有想到,原本淡化的宣传阵地,经过前期的服务铺垫,却意外强大起来。

无心插柳,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引领力影响力在逐渐提升。这份意外之喜,反过来更加坚定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强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在古蔺,当地已经把医院挂号等服务整合进客户端。在仁寿,当地将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比重和种类。目前,他们已经在客户端中增加电商平台。

宣传影响力不断强化的同时,另一大“意外之喜”是中心的造血功能在不断增强。

按照中央的意见,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事业单位,但是从已有的成功案例来看,这种财政包养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够激发中心活力。

相反,仁寿古蔺等地在机制上大胆创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员工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大大激发了员工积极性。

在提升用户凝聚力注意力的同时,又将这些凝聚力“变现”,为中心发展“输血”。现在,两中心员工的月均综合收入能达到一万元左右。

平台有看头,员工有搞头,未来有奔头, 良性循环的通道就此畅通!

媒体观察点赞“大美仁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