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中国一半人祖籍都来自河南?

在不少河南人的记忆里都有关于大槐树的传说故事,这个传说故事讲述了河南的一段历史。我们来听一下这个故事,白胡子老爷爷和蔼可亲的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的家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你一定要好好记住了。你把你的小脚伸出来看看,小脚趾指甲是不是两瓣的?”孩子好奇的看了看脚,发现真的是两瓣的。

为何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中国一半人祖籍都来自河南?

山西洪洞大槐树

那么河南人的老家真的在山西吗?福建人又为什么到河南祭祖呢?福建和河南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这其实跟历史上的战乱有所关系,一般来说,战乱时期会发生比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河南人从西晋开始,一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迁入福建,第1次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被五胡所占据。那一带的百姓被迫只能南下逃亡。第2次是在唐高宗时期,因为闽南一带经常有动乱,所以朝廷派人进入闽南平乱。后来陈政的儿子陈元光在漳州定居。

为何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中国一半人祖籍都来自河南?

“开漳圣王”陈元光

福建的姓氏以陈和林比较多,那么陈姓就和陈元光有所关系,所以陈元光也有着“开漳圣王”之称。在唐末五代时期,中原经历了多次战乱,河南人被迫三次大规模的南迁。而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福建地区。

说完福建,我们再来说说广东,广东也有一个和河南有关的地理名词,这个地理名词就是珠玑。广州有一条珠玑路,南雄有一条珠玑巷。

我们这里特别提一下南雄的珠玑巷,这条巷子有1.5公里长。有一种说法说客家人说的汉语是最为纯正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从中原地区迁徙过来,一路南下。当然这也反映了当时客家人在多次战乱面前的逃难经历。

为何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中国一半人祖籍都来自河南?

广东南雄珠玑巷,距今千年有余,仍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这些珠玑巷的客家人族谱能够上溯到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的珠玑巷。那么广东的这一批百姓是如何从汴梁移民到广东的呢?

北宋和南宋时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一次是北宋时期的靖康之难,另一次是元灭宋的时候,百姓不得已向南部逃亡,当时岭南是重要的移民地,而珠玑巷是一个移民集散地。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迁移出去多少人呢?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河南战乱纷飞,朱洪武带兵扫北,河南经历了战乱,人口非常稀少。朱洪武就决定从人口相对比较多的山西洪洞县向河南迁移了数万人。

为何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中国一半人祖籍都来自河南?

其实在金朝的时候,山西就已经向外移民了,在元末明初的时候,也有陆陆续续的外迁。查阅山西各地的资料会发现,确实有大规模的移民迁出,而迁移的地区大多是山西,河南,河北地区,一共有三个省18个市。

那为什么说祖先来自大槐树呢?这是因为洪洞是山西移民的中转站,很多人都从大槐树下经过,所以祖先的记忆就全部归于洪洞了。那脚趾两瓣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在人口迁徙的时候有一些百姓不服从,所以官兵就采取了一些措施,导致脚趾变成了两瓣。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的,这其实是民族的一种特征。因为脚趾两瓣并不是山西人特有的,很多省份也都有这种现象,只不过山西和陕西出现的概率比较高而已。

为何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中国一半人祖籍都来自河南?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由卢永祥率领的清军部队带领了五六千的士兵,准备到山西镇压革命军,这一支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准备血洗洪洞城,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士兵们看到城外的大槐树的时候,纷纷将武器放下,盔甲卸下。之后他们跑到大槐树下下跪参拜。因为卢永祥的这支部队有着洪洞大槐树的共同信仰,这是他们的老家,所以是万万不忍杀戮的。这是一件在民国初年被津津乐道的事情。

现在槐乡的后裔遍布了全国18个省,500个县,还有一些远在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年祖辈们携带着老人孩子,背井离乡。在他们回望家乡的大槐树的时候,流下了多少伤心的眼泪。所以说洪洞大槐树和海内外同胞是连理同枝的。洪洞情节,融于血脉之中,永远无法割舍。

为何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中国一半人祖籍都来自河南?

三万槐乡后裔寻根祭祖

而中国的移民历史上,其实像洪洞大槐树这样作为世代记忆为故乡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山东的枣林庄,南京的杨柳巷,但是洪洞大槐树的影响却是前所未有的,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社会变革之后。山西人的后裔辗转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可以说洪洞移民遍神州。

山西人口迁移到河南,河南人口又迁移到各处,所以有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的说法。至于中国人一半祖籍是不是来自河南,要算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在这几千年的文化交融里,不管是天南地北,各地区的百姓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