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前兩句詩中,你能想象到怎樣的畫面?

用戶9274897958865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是宋朝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非常有名的愛國詩作,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一個秋夜將盡,黎明將至的早晨,生活在敵佔區的詩人又是心緒難平,徹夜未眠,在略顯清涼的晨風中他披衣起來,推開虛掩的綮門走向原野。

在晨曦微露的天光下,隱隱望見遠處黛青色的群山,默默地矗立在天邊,一座座山峰宛如一把把鐵青色的利劍直刺蒼穹,彷彿要刺破這濃重的沉悶與彷徨。隨著震耳欲聾,奔騰咆哮的流水聲,他慢慢來到了萬古奔流的黃河岸邊,只見河水滾滾滔滔,彷彿攜帶著萬丈怒火衝向遠方,直流向東海里去了。

戰事不利,自己只能拖著有病的身體淪落在敵人的鐵蹄下苟延殘喘,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軍隊才能夠打回來,橫掃殘敵,轉眼間又是一年過去了,怎不令人望眼欲穿,老淚縱橫!





芳徑歌者


很喜歡陸游的詩作,愛唐婉愛美人更愛江山,恨宋俗恨朝政更恨多少期許。“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是他一生極切的盼望。“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是他熱愛國家的情懷。三萬裡河東入海意像屬陰柔,代表精髓骨血;五千仞嶽上摩天意像為陽剛,代表浩然正氣。詩詞顧然美好,但現實只有李杜的文彩,卻沒有秦漢之武功。


琴簧汗舞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真是氣勢恢宏。

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就該讀這樣的詩,行路也應該去行這般的路。

猶如三萬裡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仿若五千萬仞的華山,聳入雲霄迫近青天。這樣的山川河流如此壯闊,怎能不讓人心胸開闊?

僅這兩句,那讀起來自然會非常開闊,但正是因為這兩句,才讓下面的兩句讀起來更加悲傷。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曉菲英語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前兩句用誇張手法極寫祖國壯麗河山,後兩句調轉筆鋒實寫遺民受盡凌辱但復國之心不變。

通篇讀來實寫“祖國山河欲在,遺民初心不滅。猶如黃河東入大海,華山高刺雲天,一統華夏勢是歷史必然。”

所以,本人認為詩詞前兩句與後兩句渾然天成,斷不可割裂理解。他不光是寫祖國山河壯美,更是體現的一種中華民族精神。厚重雄渾,氣勢磅礴。華夏的屹立盡在於此。

虛實結合,這才是該詩獨到之處,詩人的情懷,也是詩之魅力!

不知大家意下如何?一家之言,僅供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