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提起司號員應該都不陌生,在戰爭年代,每當嘹亮的衝鋒號響起時,戰士們便同時一躍而起,向敵人陣地發起衝鋒,即便面臨槍林彈雨也毫不退縮。不過,司號員的號除了衝鋒、集合等常規作用,還藏著密碼。

萬中林,原47軍140師志願軍司號長,1948年入伍,當兵第二天便開始擔任吹號手,從遼瀋戰役吹到平津戰役,並一直吹到抗美援朝的戰場。作為一名老戰士、老司號長,萬中林講述了許多軍號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首先,司號有其獨特優勢。看過戰爭片的應該都熟悉旗語,尤其是軍艦上,旗語是兩艘軍艦經常用來交流的方式,但是司號同樣有密語,被稱為"號譜子"。

有的時候兩軍相遇,來不及打旗語,或者沒有旗子,司號便成為重要的交流方式。尤其是晚上,打旗語不太現實,號子便顯示出獨特優勢。號子傳播距離遠,聲音嘹亮,白天能夠傳到兩三里的地方,但夜晚可以傳到八里,大號甚至可以傳到十里。

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在戰爭年代,我軍的通訊設備極為落後,而且經常急行軍,在運動中殲敵,電話線根本來不及扯。從紅軍時期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經常面臨錯綜複雜的敵情,像淮海戰役,經常有敵我軍隊交織在一起的情況,這個時候,軍號便成為判斷敵情的快捷方式,只要軍號一響,立馬可以判斷敵情。

其次,司號裡面藏密碼。每一聲號都是有代表的,比如一個軍用一個號表示,軍下面是第幾師用哪個號,第幾旅第幾團等編制都是用軍號來代表的。通過吹號,司號員可以迅速判斷對方的編制,並上報給指揮員。

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司號員的吹號方式和應答方式,也是提前商定好的,而且經常變化。比如一個團裡的部隊,兩個營相遇,如果一方吹早飯號,對方回應晚飯號,則說明是自己人;如果對方答非所問,或者遲遲不答,便要立刻提高警惕,準備戰鬥了。

為了準確辨別敵友,司號員還得要非常熟悉我軍各個部隊的編制與番號,甚至要記到連一級的番號,這樣在兩軍相遇時,才能及時判斷出對方是哪個部隊的。

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再次,司號員是要經過嚴格訓練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司號員,也是要經過嚴格訓練的,因為一旦吹錯號,自己人和自己人打起來,後果不堪設想。

新手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上任,培訓是極為嚴格並且嚴格保密的。為了防止洩密,培訓都是沒有教材的,現場記錄也不允許,所有的號譜,所有的專業術語,都要牢牢記在腦子裡。當司號員能夠牢記一百三十多個號譜子,能夠熟練回答且不出錯,便可以當司號員了。

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司號員也有日常的專業訓練,在訓練的時候是老手新手一起練習,老手帶新手。因為戰爭年代打仗很多,而司號員位置重要但犧牲也多,經常成為敵人射擊的目標,所以用這種老手新手混合練習的方式,可以更快地培養新手,在老司號員犧牲後可以迅速補充,戰爭年代就是如此殘酷。

最後,還是因為保密的需要和司號員的特殊位置,司號排一般都是團部直屬的,隸屬於團部直接管理,戰鬥時根據情況下派到營、連。至於司號譜等密碼內容,也只有團級指揮官和司號員知曉,營級指揮員和連級指揮員都無權知曉。

營長:排長犧牲可由班長代理,但司號員犧牲我便成了聾子和瞎子

因為司號員的特殊位置,所以有些營長和連長在談到司號員時,曾經感慨地說:"犧牲一個排長,班長可以代理,但是犧牲一個司號員,我就成了聾子和瞎子。"可見在戰爭年代,司號員的地位是多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