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瘤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該如何處理?

高老慢


我是鄉村達人小劉,家中從事種植行業,並且本人有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致力於傳播三農知識,若有三農方面的任何疑問,請關注我留言,有問必答!

這種玉米上的瘤子我小的時候吃過,當時到地裡看到長了瘤子的玉米,還給朋友說這玉米壞掉了,後來才知道這個瘤子是可以吃的,不過現在一般很少能見到了。這種瘤子一般是黑粉菌造成的,我們這邊一般都叫黴包,那麼這種瘤子是怎麼形成的呢?

瘤子形成原因

第一:高溫乾旱

若是玉米在早期遭遇乾旱氣候,後期又迎來高溫的話,就會很容易形成這種瘤子了,因為前期的乾旱讓玉米的抗病性變低,然後高溫又會促使這種病菌的產生,所以就很容易在玉米上出現瘤子。

第二:雨水少

土壤中的這些病菌在雨水較多的時候發病比較輕,因為下雨多會導致土地較潮溼,這樣會讓病菌種子發芽還有可能受到分解作用而導致死亡,出現瘤子的機率小,所以我國南方這種瘤子長的也少。

第三:種植地點

若是常年種植玉米,而且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長過這種瘤子了,那麼土壤裡就會累積很多黑粉菌,而且種植的品種長期不更換,也會使這個種子的抗性越來越差,這樣遇到病菌適宜的環境,它們就會大面積的蔓延開來,危害玉米並在玉米上長瘤子。

第四:品種問題

長出這種瘤子可能是選玉米種子的時候沒有挑選有抗性的種子,還有就是有的種子可能已經帶有這種病菌了。並且在產生了瘤子的時候沒有及時發現,及時清除掉瘤子。

該如何防治

第一:加強田間管理

在收完棒子後要抓緊除去土壤裡的病菌,多翻土耕地,種植密度要合理,平常防止出現乾旱的現象。玉米已經長了瘤子,需要在玉米瘤子還沒長起來的時候就拔下來,然後徹底清除掉,這個需要經常去田間觀察玉米的狀態,長期堅持。施肥要注意不要單一施肥,要氮磷鉀均衡配比,並且可以給玉米補充一些微量元素,加強玉米的抗性。

第二:藥物防治

若是帶有瘤子病菌的種子,需要給種子消毒,可以使用福美雙可溼性粉劑和水混合成粘稠狀溶液,再將玉米種子加入攪拌即可。

玉米地裡的這些瘤子雖然有人說吃著好吃,還把它當個寶,但是小劉認為這種東西還是比較影響玉米的產量的,所以說能避免就儘量避免。


高小白的vlog


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瘤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這種東西我們長江中下游還真不多,很少看見,我們這的春玉米,秋玉米都都難得見到,而中熟甜玉米我是怎麼也沒見過。這東西原來不注意,前幾年一同姓老中醫他問我鄉下有這玉米瘤子賣不?說最近失眠,自己什麼都試過,效果不行,聽說這玉米瘤子很安神,問我知道否,你是搞食(藥)用菌的呀?



當時就蒙圈了,因為這是一種黑粉病真菌,發展的菌絲團形成的瘤狀,的確在田中很難發現,因為對菌學有些瞭解,查了一下資料,這瘤子形成原因,要有比較適應的乾溼度和高溫,在我們這裡種植的要麼早熟品種,最易形成瘤的營養體是玉米的穗和沒成熟漿狀玉米粒,這時早熟玉米正於高溼,也不是三十五度以上高溫,待這個玉米兩最易形成瘤的條件不合,多數就是形成黑粉而無瘤狀體結成。秋種晚熟品種成熟期早過了高溫期同樣也不成瘤,同樣被感染也就一攤黑粉,一動散了。甜玉米倒是這立秋邊乾旱高溫期成漿,讓他自己到附近田裡尋找一下,他說老農種過三,四年從沒見過這玩意!



他託我問問鄉下有沒有,就問問鄉下住高山的同學家裡有沒有,終於打聽到一家在那挖過的油茶山上,覺得可惜了功夫,就在挖過的土中點播了許多玉米,那高山向陽面特別乾旱,沒有什麼好成熟玉米,反而我問的玉米瘤子不知多少,終於託人搭一大蛇皮袋給那老中醫。我電話告知,那油茶太乾旱了,今年發了這麼多真菌病,明年乾脆不要種了,那大片山裡用藥是防不了的。

該如何治理?

發了這瘤病,多數在原來就有真菌孢子密集存在的,當然這病形成有一定條件就是較幹,在較干時又是高溫,一旦乾旱蟲子發生就厲害,蟲口傷害被這黑粉菌孢子或菌絲侵染,在最營養又好吸收的穗和玉米嫩漿上形成菌絲團,這就是王米瘤子。這個就北方又幹燥揍上玉米剛上漿,所以發生普遍嚴重。

主要是減少病源,選用抗病品種。

化學防治,在玉米種子時用粉鏽寧拌種,減少氮肥用量,防止害蟲危害,一旦發病初期,用殺菌劑多菌靈減少發展程度。


老艾葉


大家好, 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像題主所說的玉米地裡長出瘤子一樣的東西,我在老家也見過,其實就是玉米受到黑粉病的影響,出現了病變,產生出來的灰包現象,對於正常生長的玉米好處不大,需要我們及時的處理才好。

有的人形容這樣的玉米屬於變形,的確一眼看上去好像沒有食慾的樣子,但在小時候記得玉米灰包是可以做成美食的,畢竟以前生活水平不好,農村裡的野生果蔬自然成為了飯桌上的一道菜。現在還是建議大家少吃吧,類似蘑菇這樣中毒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大家現在生活水平富裕了,還是吃一些健康的食物才好。

那麼,碰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處理呢?

第一是要掰下來,不要讓真菌感染到其他的健康玉米,如果一棵玉米上出現的情況比較多,可以考慮把整棵玉米秸稈都拔掉,以絕後患。


第二是及時的噴灑農藥,進行預防治理,儘量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作業,要不然碰上雨天會讓藥效有所降低。

第三是在玉米田地間進行除草鬆土,為玉米的生長創造比較良好的環境,有必要的話可以追肥,增強玉米植株的生長免疫力。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的關注,讓我們一起學習交流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大家好,我是秦農視野。玉米上長出像瘤子一樣的是什麼東西?該怎樣處理?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玉米上這個類似瘤子一樣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害怕,在我們當地被叫做“灰包”,因為它是灰色的。其實這是黑粉菌,屬於真菌的一種,一旦玉米植株感染上黑粉菌,那麼這一棵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子就會被破壞,所以很多農民朋友特別討厭它。以前如果在玉米地裡發現它,就會把它掰下來扔掉,後來才知道,應該把它連同整株玉米焚燒滅菌處理,否則如果這種黑粉菌處理不徹底,第二年還會出現病菌。

玉米地裡如果出現幾棵這樣的情況,那麼問題不算嚴重,但是如果是大面積出現,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先要查清楚病菌的根源出自哪裡,是種子帶有病菌,還是土壤裡帶有病菌,找出問題然後對症下藥。不然玉米就會大面積減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這種黑粉菌的深入瞭解及認識,它的營養價值也被發現,如果玉米發生黑粉菌,人們不像過去那樣把它掰下來扔掉,而是帶回家做菜吃,美味獨特還有營養。需要注意的是,剛摘下來新鮮的黑粉菌可以食用,一旦幹成粉末狀了就不能吃了。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點贊哦,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玉米是一種常見的粗糧作物,煮玉米還是我們平常都愛的一種吃食,我們吃到口中的煮玉米都是玉米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很多玉米在生長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各種禿尖、不結粒或少粒,粒上生蟲等各種問題,還有的玉米長瘤子,以前在農田裡見過長瘤子的玉米,第一反應就是這玉米壞了,不能吃了。

這瘤子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是玉米感染了黑粉病,前期如果氮肥施的過多,而磷鉀肥施的過少,則玉米的抗病性就會降低,在多雨或溼熱的天氣,很容易爆發黑粉病,如果玉米地裡玉米間距又太小,更容易加劇病情。黑粉病期間,尤其是氣溫溼熱,在玉米地裡經常會看到玉米上結的瘤子,瘤子結的多了,最直接的後果會造成玉米減產。

這種瘤子初期比較嫩,外面一層銀色的薄膜,往裡剝開,也是脆生生的,待瘤子後期,稍微一碰,就有黑色的粉狀物質飄出來,最後變成黑色的粉塵。長有瘤子的玉米再怎麼補救也是不行了,所以要預防的話,一定不要待瘤子長成,但是有的地方卻拿這瘤子當寶貝,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瘤子還有個名稱叫烏米,有的地方還專門吃烏米,後來才知道原來這烏米是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的,有安神解毒的功效,要選在烏米嫩的時候吃,可以做成湯,也可以拌著吃,這兩種吃法都味道鮮美,因為知道的人比較少,所以下次見到這種瘤子可以掰下來試吃一下,因為這瘤子不好儲藏,所以集市上賣的也比較少。

我是農人答農事,上面就是我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農人答農事


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瘤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這個是玉米灰包,一種有益菌,可以炒來吃,或者做灰包粑粑吃都可以,食後對人身體有好處。小時候我媽媽經常炒玉米灰包給我們姐弟仨吃,吃完後滿嘴黑呼呼的,但我們很愛吃它,現在地裡已很少看見灰包了,想找它來吃都難。

造成灰包的原因

灰包又稱黑粉病、黑瘤子,從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都可發病,一般拔節期和揚花期發病較嚴重。主要是因為氣候溫差變化過大、重茬種植等原因造成。

灰包對玉米的危害

患了灰包的玉米,植株和莖葉扭曲畸形,有的矮化、萎縮;有的植株各節的基部發生病變,節點處會長灰包;有的植株頂部會發生變異,頂部長灰包。長了灰包的植株不能結玉米棒子,並且灰包逐漸腫大分裂,生成菌癭,產生更多的冬孢子,將進一步對其他沒產生病瘤的植株進行危害。


防治灰包方法

  1. 種植時選用抗病害優良品種。一塊土地儘量選擇品種輪換種植,就是今年種這個牌子的玉米品種,明年改種其他牌子的王米品種種植。
  2. 玉米苗期多觀察,及時發現病變植株,及時將它鏟鋤,並將植株帶離土地,並把剷除的地方灑上鮮石灰殺毒滅菌處理。
  3. 及時防止蟲害,特別是貪夜蛾、玉米螟等蟲害對王米植株造成的傷害,及其他機械作業對植株的傷害,免得留下損傷增加患病率。
  4. 合理施肥。要農家肥和化學肥料相互搭配使用,促使植株粗壯、挺拔,增加抵抗抗病能力。
  5. 如果頭年的土地有感染過灰包,今年種植時需把土地進行封閉滅菌處理。
  6. 在種植玉米前可以選擇給玉米拌種、或者浸種的方式種植,增加玉米的抗病能力。

以上就是玉米地裡,玉米長了瘤子的原因和防治方法。雖然灰包可以吃,但它必竟影響玉米產量,早預防早根除為好。

關注【留守傅姐】與你分享當下農村種莊稼、種菜的日常生活。

留守傅姐


在農村玉米地上,有些玉米會長出一些瘤子一樣的東西,這實際上是一種真菌。



這種東西事實上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農民並不知道這些事情。而且有時候玉米上長了這些東西之後,就會導致玉米的產量減少。所以原先農民們都非常討厭玉米上長這種東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玉米上長的這個東西事實上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玉米上長的這個東西,農村稱作是烏米。烏米是玉米生長的時候感染了一些真菌導致的,很高的藥用價值,長期吃的話可以有寧心安神,補中解毒,益氣養陰等作用。以前農民們都不知道,把它當做我害的東西扔掉了,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實際上是一種難得的營養品。



總之以後在玉米地裡看到了這種東西,最好是趕快摘下來回家煮著吃,有很好的作用哦。


平安話三農


對農民來說,在種植玉米及其它農作物上,見到這種黑瘤狀物不稀罕。有人說可以吃,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比玉米營養還高,真不敢苟同。但是我們這是沒人吃那個東東的,嫩時呈纖維溼性狀,老熟後一層薄皮裡面就成了黑乾粉。據說這東西具有傳染性,如不及時防治和清除到地外,會傳染給其它玉米或來年的玉米。



它的學名為玉米黑粉病,為玉玉蜀黍黑粉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在玉米整個生長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可經風帶蟲攜把菌體侵染於玉米的各個部位如間節,葉鞘,葉腋,雄穗,雌穗等部位。形狀樣式大小不一,呈瘤狀物,外表初期呈一層白色或淺綠色發亮的薄皮膜,後呈灰色,老後會乾裂散出黑粉。


發生特點;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殘體或堆放的秸稈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發產生小孢子,借風力氣流、雨水、昆蟲傳播。從植株幼嫩組織、傷口、蟲傷處侵入為害。形成病瘤後,散發大量黑粉,傳播到別的植株上擴大為害。高溫乾旱、施用氮肥過多,蟲害、病害最易發生。

預防應對;選擇優質多抗品種;生長期及時防治病蟲害,發現苗頭,及時清除帶出地外深埋銷燬;合理施用化肥;高溫天氣注意防旱;一噴三防施藥時,可加入殺菌劑,播種時種子可用20%粉鏽寧乳劑拌種;總之,種植玉米主要是為了玉米豐收,能吃不能吃不重要,儘可能防治避免玉米長黑粉病,它必定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產量及品質,還是不生為好。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每年到玉米收穫的季節,都會在玉米地裡發現幾棵長出像瘤子一樣的大包,黑黑的看著就有些噁心。當時也不以為然,只感覺玉米長成這樣可惜了,所以只能將其扔掉,直到後來聽別人說才知道,這不起眼的東西竟然是寶貝。

在我們這邊,這種現象都稱之為病態,根本沒人願意看到這種情況,殊不知這玉米長出瘤子一樣的東西叫烏米,不僅有著食用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甚至對人體還有不少的益處,看似黑乎乎的東西,不僅對人體沒有副作用,而且還有很好的效果,真是小看它了。



雖說可以食用,但是我還是不敢吃。至於說如何處理,如果許多玉米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聯繫收購農副產品的人進行收購,若出現少量現象,則可以摘回家品嚐品嚐,實在不行也可以帶出田間深埋或丟掉。


總之,如果發現玉米長出瘤子一樣東西,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說不定比賣玉米還划算,當然要確定是烏米。當然要想來年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可在玉米播種前,選用包衣玉米或用藥劑進行拌種,可有效減少此現象的發生。朋友們,你們吃過烏米嗎?歡迎評論補充,謝謝!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每日分享實用三農資訊,帶領大家瞭解更多三農。謝謝大家!!


肥仔農經


第一次見到玉米瘤子的時候,真的是被嚇了一跳,那黑黑的又不規則的瘤子,看起來真的讓人有點作惡,一畝平均有三四十棵玉米都有這種的情況,那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完了,今年的收成肯定非常差”。後面叫村裡的種植專家黃叔到田地來看一下,被黃叔的一席話才領悟過來,原來這個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瘤子,心裡才安心。作為在農村長大的農民,我來說說這種玉米瘤子叫什麼,要怎麼處理呢?

玉米瘤子是什麼?

經黃叔介紹,這種玉米瘤子叫“灰包”,它是一種真菌,所以我們又叫它“黑粉病”“黑粉菌”。它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非常高,現在對玉米瘤子則是有種“可遇不可求”的狀態。

出現玉米瘤子的原因?

  • 土壤感染

玉米瘤子是一種真茵,由於它的出現,極有可能在生長過程中,真菌落入土壤裡,而這種又是容易隱藏並滋長。如果沒有實行3年左右的輪作或者沒有進行徹底消毒,那麼在來年的玉米種植上又可能會再次被感染。

  • 玉米種類

低劣低產的玉米種類是產生玉米瘤子的原因,農戶通過地攤或者私人用戶那邊購買,貪圖便宜,又未對玉米種子進行消毒。

  • 交叉感染

玉米的生長是經過苗期,穗期及花粒期三階段,而這長生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更加用心的去呵護,但在雄花散粉至雌花時,極有可能被真菌感染,或者受到病蟲害的交叉感染,從而加大產生玉米瘤子的機率。

預治玉米瘤子措施

1、土壤消毒:要對土壤進行徹底消毒,可採用相關消毒藥劑噴酒在土壤上或者撒點石灰,草木灰等,這樣可以降低感染機率。

2、玉米種類選擇: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去購買,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高質量高產的,同時具備抗病災的品種,這才能有效降低出現玉米瘤子的機率。

3、生長過程留心變化: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異常現象,特別是在授粉階段,更會引起真菌交叉感染,所以一定要特別加強看護,同時也要預防病蟲害的侵襲。

玉米瘤子在很多地方都被視為寶,大家都積極在找這種“美味”的瘤子,有些農戶或者飯店都用玉米瘤子來煲湯或者是爆炒,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藥物價值也高。遇到玉米瘤子,還是好好珍惜享受它的美味吧,畢竟現在出現的機率越來越小。

玉米瘤子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有潛在原因的, 我們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所在,才能降低出現的機率,才能讓玉米有一個好的收成。


我是“老六侃農”,謝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今日能與大家共享三農資訊,萬分榮幸。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記得動動您的小指頭轉發給大家共同學習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