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兴平这三所职业学校你知道吗?

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兴平这三所职业学校你知道吗?

农业中学是一种职业学校。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和群众对文化教育的迫切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学校。农业中学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一定文化和农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

学制两年或三年。课程开设有语文、数学、农业基础知识、和政治。其他课程可多可少,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

1960年春,全县有农业中学11所。学生342人,教师13人。兼职教师27人。1960年底,农业中学全部停办。

1962年按照中央“调查、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兴平对农业中学进行了调整。全县设有农业中学三所,大阜农中、阜寨农中、桑镇农中。阜寨农中62级一个班,63级一个班,64级一个班。65级两个班。学生共306人,教师8人。直到1967年学校停办。

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兴平这三所职业学校你知道吗?

1963年9月,我拿着文教局的一封介绍信,就到阜寨农中当了民办教师。

当时兴平有三所农业中学,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阜寨农中地址在阜寨公社马阜村。离县城十五里,成立于1962年。占地面积约十亩。原先是一座古庙,后来加盖了几排教室。最早古庙是商店,一排教室是卫生院。后面有一个操场,可打篮球和乒乓球。东边有灶房,一片菜地,一个水车。学校北边是马阜小学,东西两边是庄稼地。环境绿化,空气清新。

学校设备简陋,上课休息以敲击悬挂的一块铁板为信号。所以有“农中农中,铁板当钟”的说法。教师有县公办教师,也有民办教师。我上班时,在学校的樊志义老师是负责人。他是大学生,教数学。还有语文老师王登峰,娃娃性格,喜欢玩杂技,顶板凳,后来还学会了针灸。后来校长是杨笃勇老师,曾在南郊中学教数学。不但课讲得好,还多才多艺。此外还有物理老师吴崇清和青年教师吴春阳、张联会、王致中、何平、魏玉芳。虽然是农村学校但是教师个个敬业爱岗。不幸的是魏玉芳老师英年早逝。学校当时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物理、农基、体育、美术等。学生大多是阜寨公社的,也有西吴、庄头、县城的学生。有走读的、也有住宿的。老师是新来的和尚爱念经,学生是纯朴诚实的农村娃,师生关系很融洽。62级是一个班,有学生23个人,班主任是刘兴汉。班长是金左光。那时候条件差,没有留下学校和学生的照片资料。学生连毕业证都没有发,实在让人遗憾.

在杨笃勇老师指导下,我不断向老教师学习,认真备课、试讲、批改作业,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那时候,语文教学好像有个套路,先范读课文,然后板书生字、生词,领着学生读写,然后讲解时代背景,分段讲述,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布置作业。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记得苗树英同学有一篇作文写得很生动,写的是抗日战争时的事。当时我想,这娃可能是个外地娃,到兴平落了户。因为日本就没有打关中来。陈青言同学写的《向日葵》,我作为范文还在班上读过。

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兴平这三所职业学校你知道吗?

那时候条件很差,我当时是试用期工资是34元。从家到学校都是走路。后来才买了一辆自行车。没有电,我们在罩子煤油灯下办公、备课、改作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手边仅有几本参考书,和报纸。大家都清楚,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课本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星期天回县城查资料,向人请教。

那时候,老师也没有多大的压力,同学们学习也不紧张。课余时间,有时打蓝球,打乒乓球,也可以到田间散步,老师和同学年龄也差不了多少,有时也打打闹闹。那时粮食紧张,我也很喜欢吃学生让吃的锅盔馍。可是有一次,一位老师上课批评学生,没想到这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话:“赔我的馍!”老师当时下不了台。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老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当时,学校的生活很简朴,请了一位村民当炊事员,每天三顿家常便饭。有时面由自己磨,菜是自己种的。老师灶上有时还有肉。农村的同事和学生,笑话我磨面时不会吆牲口,说牲口停下来,我就推着牲口说:“走走。”其实那是编的,我很快就学会了磨面。

由于杨校长喜爱文体活动,篮球打得好,又爱唱秦腔,所以学校的课余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学校的师生篮球队和外单位比赛几乎没有失败过。乒乓球也屡战屡胜。文艺队也很活跃,记得还排过《红灯记》折子戏。杨笃勇扮演李玉和,学生侯青春扮演李奶奶,当杨校长对侯青春说:“谢谢妈”时,大家笑成一团。性格软绵绵的李振辉扮演日本兵,,大家说这是个善良的日本兵。连二胡都拉不好的我,竟然敢拉板胡,现在想起来都有些羞愧。学校的宣传队有时也到农村演出。

1966年7月23日起,县上集中1900名中小学教师,在西郊中学举办教师集训会。当时我们学校在晚会上,排演了眉户剧《追料》幽默风趣,受到了欢迎。

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兴平这三所职业学校你知道吗?

同年11月,我当时被选为师生代表,到北京接受了毛主席第十一次接见。回来后,又和张联会老师组织了杨志超、杨参军、王彩霞、叶桂云等学生步行到延安串联,走了十一天。一路上到处都有加油的口号,“步行是英雄,坐车是熊。”“不到长城非好汉”。可是,过了泾阳我和张联会就走不动了,一个拄上了棍,一个走一会就要休息。学生给我们起了外号,一个叫“三条腿”一个叫“二里半”。到延安后,我们发现有汽车返回,第二天就乘车匆忙回兴平了。后来,又有栾双凤组织的女子长征队、西吴十丈铺学生也组织了长征队,都步行走到了延安。

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兴平这三所职业学校你知道吗?

杨笃勇老师一直对我很好,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处处关照,我对他很感激。可是在那一段特殊时期,我给他也提了些意见,并无恶意,无非走走过程,但他却误会了我,耿耿于怀,一直到他回户县再没见面。这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成了终生遗憾。

虽然说农中的学生,大都是没考上中学的小学生,上农中后,正像学生们说的,“农中农中,光念不升。”但珍珠不会土里埋。后来脱颖而出的也还不少。李全喜、张文超就考上了高中。于新团考上了纺织技校。李全喜、贾防娃后来考进高等学府。参军转干的,有的转业分到企业,也出了不少人才。南佐的一个姓张的同学 就在解放军总参就职。金光玉军校毕业后从医,成了副主任医师.从医的还有陈香果、苗爱莲等。还有一部分同学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有的还当了校长,如金佐光、杨重义。史秉彪还成了著名画家。当然这仅仅是我知道的。

桑镇农中、大阜农中、阜寨农中,兴平这三所职业学校你知道吗?

在农中我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开始给报社和广播站投稿。第一篇稿件,是听到的故事《乔巴捉鬼》,第二篇是一个谜语。“公社门口,一个娃娃,张圆大口,有舌没牙,不吃饭,不喝茶,会唱戏,会说话。”打一物。虽然都是“豆腐块”但激起了我的创作欲,开始了写作生涯。

1966年后,农中停办,教师都回本地任教。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