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戰“疫”推動“雙戰雙贏”

抗擊疫情,是一場醫療“戰役”,也是一場數字化戰“疫”。疫情期間,封城、封村成了常態,線上教育、視頻會議、遠程辦公、網上診斷等逐漸興起,數字化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與升級,為戰勝疫情與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數字化技術讓疫情工作底數清、情況明。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並運用“大數據+網格化”手段,精準滾動摸排所有相關人員,尋找“隱性傳染源”;百度地圖慧眼遷徙大數據,助力人口流動定位,“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可視化呈現了精確到市的疫情分佈,推出省、市、縣、區不同層級的確診病例活動軌跡地圖,做到每日數據實時更新,避免人群聚集與交叉接觸;部門聯動,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城市大腦”平臺,讓城市各個部門在疫情期間實現了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在部門、行業間統一運營和調度,有效實現了城市內疫情的一體統籌、一體防控。數字化技術讓疫情工作底數清、情況明,有效加強疫情發展趨勢的動態監測,及時識別重點防控區域和高危人群,為快速確定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打好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數字化技術成為復工復產“及時雨”。讓電商、物流和快遞在城市社區內暢通起來,努力實現“人受控、物暢通”的目標;誕生“健康碼”,由個人在手機上自行申報,後臺經大數據分析審核,生成每人一個的二維碼,亮綠碼可正常通行,黃碼和紅碼則要按規定進行隔離並打卡;利用釘釘、騰訊會議等網絡辦公手段實現企業線上辦公,緩解企業用工壓力;推出生產設備遠程監控與維護雲服務,充分發揮大數據、5G和AI等技術優勢,提前佈防和分類施策,精準定位風險等級,助力疫情精準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數字化技術成為復工復產“及時雨”,主動了解掌握就業工作動態,實現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精準對接,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努力做到“點對點”“一站式”直達服務。

面對這場疫情風暴,各級地方政府迎來治理能力的大考。但福禍相倚、危中有機,各地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數字化戰“疫”推動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雙戰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