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嗓音条件”好吗?

今天杨阿姨想和大家聊一聊所谓的“嗓子条件”指的是什么?

初学唱歌的朋友肯定听说过“嗓音条件”这个词,我也听过。“嗓音条件”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音怎么这么方便啊?”、“这嗓子贼亮贼亮的,金嗓音啊!”、“唱歌这么好听,条件真棒!”诸如此类的对话。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于这个概念是没有很明确的,只是单纯地凭耳朵来判断。那么到底这个“嗓音指的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你的“嗓音条件”好吗?


我觉得应该分为几个类别,那就是“音色条件”、“习惯条件”、“感觉条件”

首先是音色条件。顾名思义,就相当于一个人声音的形象。比如亮、暗、哑、高、低、大、小等的一些形容词,是由于每个人声带形状的不同与喉部肌肉组织形态不同相组合所造就的这些音色,有的音色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比如播音员的声音,但有的声音就让人觉得很难听,很刺耳,比如一些恐怖片里的配音,又或者是我们很喜欢听某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觉得特别享受。因此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所谓音色条件的好与坏是跟音色的具体用途和个人的主观喜好相关的。 如果是放到唱歌上,老师会说,“你嗓音这么厚,去学美声或者播音吧!”,“这么亮的声音,唱民歌会很好!”等一些评定语,又或是听歌时你喜欢听这个歌手沙哑的歌声而他不喜欢,他喜欢的你又觉得很无趣,所以

关于嗓音条件的这个“音色条件”是不能用一个具体标准来去衡量的,可能需要更多的维度来去判断。可能你的嗓音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但在某些方面似乎又用不上。因此我们学唱歌时最好不要先把自己嗓音的音色规定在一个“框架”里,那样会限制住嗓音的发展和运用,要知道嗓音的可塑性非常强,讲到了这一点,就要提我们刚刚说到的习惯条件和感觉条件了。

习惯条件。这个类型的嗓音条件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我们不难看出,指的就是发声习惯好与坏的关系。可能有的人唱歌的音色并不怎么好听,但是唱高音和低音非常方便,听起来没有那么地吃力。我们学唱歌说到底还是要唱高音的,那这些人由于天生的喉腔内部肌肉组织关系的原因使得发声习惯比较好,不需要去做发声技术的练习也可以唱好高音,这些人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天生条件好”的人,但这些人群往往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出现嗓音的退化,有一种唱不动的感觉(如张信哲,他的所有条件都不错,唯独在这一条上没有更进步),这也就告诫我们

无论“天生条件”(习惯条件)再好,也需要去精进我们的发声技术,重建良好的发声习惯,这样才能使歌声永葆青春。举一个例子,张杰。他天生声带比较薄再加上发声习惯比较好,发高音就比一般人来得方便,早期他的演唱靠“天生条件”唱歌比较多,大家可以看看他早年的演唱视频,高音很轻松,但还是有些不稳定。后来由于发声技术的学习和进步,和早年的演唱有了很大的区别,音色更加饱满,高音更加通透,尤其在《歌手》上的表演更为突出,这样的过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要去羡慕那些“天生条件”(习惯条件)好,发高音方便的人,如果我们去进行科学的歌唱学习,养成好的发声习惯,也可以发出“好声音”。刚刚说到了嗓音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后期的学习比较得法,是可以改变我们嗓音音色的,来达到“好声音”,那么达到这种“好声音”每个人学习的过程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快,有的人慢,这就要说到我们第三个条件了,感觉条件。

感觉条件。我们在学习唱歌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去做一些正确的姿势,比如位置、气息等等。但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对这些名词的解释有千差万别。所以有的人很容易理解老师说的那些词汇,并且马上可以做到要求,这就是“感觉条件”

,这“感觉条件”可以解释成他调节自己喉部肌肉状态的能力比一般人强,对发声较敏感,可以“灵活”地控制。这些人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模仿能力比较强。那么感觉条件“不好”的人呢?他们对自己的嗓音没有那么敏感,也不知道怎么去调节和控制,相对于前者就显得比较“迟钝”了。因此这“感觉条件”往往是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如果说前两种条件属于“硬件”的话,这一种就属于“软件”了。如果前两种条件都没有的人,这种“感觉条件”比较好,那么他在学唱歌时,接受能力相比其他人较强,学习就快一步,来达到“好声音”,如果没有这种条件的人就慢一点。


你的“嗓音条件”好吗?


好啦,关于“嗓音条件”这个话题杨阿姨就讲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有一点“理工军”,但全部都是干货!!杨阿姨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哈!可能有的人全部占有哈,那你的小宇宙可以爆发了! hah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