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嗓音條件”好嗎?

今天楊阿姨想和大家聊一聊所謂的“嗓子條件”指的是什麼?

初學唱歌的朋友肯定聽說過“嗓音條件”這個詞,我也聽過。“嗓音條件”是怎麼回事呢?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音怎麼這麼方便啊?”、“這嗓子賊亮賊亮的,金嗓音啊!”、“唱歌這麼好聽,條件真棒!”諸如此類的對話。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這個概念是沒有很明確的,只是單純地憑耳朵來判斷。那麼到底這個“嗓音指的是什麼呢?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你的“嗓音條件”好嗎?


我覺得應該分為幾個類別,那就是“音色條件”、“習慣條件”、“感覺條件”

首先是音色條件。顧名思義,就相當於一個人聲音的形象。比如亮、暗、啞、高、低、大、小等的一些形容詞,是由於每個人聲帶形狀的不同與喉部肌肉組織形態不同相組合所造就的這些音色,有的音色讓人聽起來非常舒服,比如播音員的聲音,但有的聲音就讓人覺得很難聽,很刺耳,比如一些恐怖片裡的配音,又或者是我們很喜歡聽某一個人說話的聲音,覺得特別享受。因此大家可以看得出來,所謂音色條件的好與壞是跟音色的具體用途和個人的主觀喜好相關的。 如果是放到唱歌上,老師會說,“你嗓音這麼厚,去學美聲或者播音吧!”,“這麼亮的聲音,唱民歌會很好!”等一些評定語,又或是聽歌時你喜歡聽這個歌手沙啞的歌聲而他不喜歡,他喜歡的你又覺得很無趣,所以

關於嗓音條件的這個“音色條件”是不能用一個具體標準來去衡量的,可能需要更多的維度來去判斷。可能你的嗓音在某些方面可以發揮作用,但在某些方面似乎又用不上。因此我們學唱歌時最好不要先把自己嗓音的音色規定在一個“框架”裡,那樣會限制住嗓音的發展和運用,要知道嗓音的可塑性非常強,講到了這一點,就要提我們剛剛說到的習慣條件和感覺條件了。

習慣條件。這個類型的嗓音條件是什麼意思?由這個詞我們不難看出,指的就是發聲習慣好與壞的關係。可能有的人唱歌的音色並不怎麼好聽,但是唱高音和低音非常方便,聽起來沒有那麼地吃力。我們學唱歌說到底還是要唱高音的,那這些人由於天生的喉腔內部肌肉組織關係的原因使得發聲習慣比較好,不需要去做發聲技術的練習也可以唱好高音,這些人就是普遍意義上的“天生條件好”的人,但這些人群往往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出現嗓音的退化,有一種唱不動的感覺(如張信哲,他的所有條件都不錯,唯獨在這一條上沒有更進步),這也就告誡我們

無論“天生條件”(習慣條件)再好,也需要去精進我們的發聲技術,重建良好的發聲習慣,這樣才能使歌聲永葆青春。舉一個例子,張傑。他天生聲帶比較薄再加上發聲習慣比較好,發高音就比一般人來得方便,早期他的演唱靠“天生條件”唱歌比較多,大家可以看看他早年的演唱視頻,高音很輕鬆,但還是有些不穩定。後來由於發聲技術的學習和進步,和早年的演唱有了很大的區別,音色更加飽滿,高音更加通透,尤其在《歌手》上的表演更為突出,這樣的過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要去羨慕那些“天生條件”(習慣條件)好,發高音方便的人,如果我們去進行科學的歌唱學習,養成好的發聲習慣,也可以發出“好聲音”。剛剛說到了嗓音的可塑性非常強,如果在後期的學習比較得法,是可以改變我們嗓音音色的,來達到“好聲音”,那麼達到這種“好聲音”每個人學習的過程又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快,有的人慢,這就要說到我們第三個條件了,感覺條件。

感覺條件。我們在學習唱歌的時候,老師教導我們去做一些正確的姿勢,比如位置、氣息等等。但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對這些名詞的解釋有千差萬別。所以有的人很容易理解老師說的那些詞彙,並且馬上可以做到要求,這就是“感覺條件”

,這“感覺條件”可以解釋成他調節自己喉部肌肉狀態的能力比一般人強,對發聲較敏感,可以“靈活”地控制。這些人往往有一個特點,就是模仿能力比較強。那麼感覺條件“不好”的人呢?他們對自己的嗓音沒有那麼敏感,也不知道怎麼去調節和控制,相對於前者就顯得比較“遲鈍”了。因此這“感覺條件”往往是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如果說前兩種條件屬於“硬件”的話,這一種就屬於“軟件”了。如果前兩種條件都沒有的人,這種“感覺條件”比較好,那麼他在學唱歌時,接受能力相比其他人較強,學習就快一步,來達到“好聲音”,如果沒有這種條件的人就慢一點。


你的“嗓音條件”好嗎?


好啦,關於“嗓音條件”這個話題楊阿姨就講到這裡,可能有些小夥伴會覺得有一點“理工軍”,但全部都是乾貨!!楊阿姨希望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嗓音來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哈!可能有的人全部佔有哈,那你的小宇宙可以爆發了! hah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