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是不是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一点?

甘文飞


2017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统筹管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明确指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考核政策和标准。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简章须明确各个专业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学费标准等内容。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自主确定不同学科、类别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满足相关条件毕业时,所在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学习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之所以现在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的含金量存在质疑,原因是因为其原先是与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与招生是分开不同时间进行的,各个学校的培养要求及条件也不同,而且据相关说明政策公布也才两年多的时间,第一批纳入国家统一招生的非全日制学生还未正式毕业,以后的发展和毕业证书没有完全得到社会各种企业的认可,所以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

不过2019级研究生报考人数已高达290万人次,其中非全日制的报考人数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说明时代对于非全证书的认可度在进步,建议早点考,拿到手的证书才是真正有含金量的!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对你有帮助。


金金又叫kingking


我们就是第一届非全,某互联网名校,我们班大家当年的考研分也都很高。我也在TMD之一呆了有一年了。现在大家正在经历秋招,前几天去拿三方,看到了我们班同学基本的校招情况,有阿里,腾讯,滴滴,小米,网易等等,都很不错。你读研究生不就为了有个敲门砖?更好的找工作?你还真以为自己能研究个什么东西?大家都自知肚明吧。在公司一年时间里也看了更多面试,全日制北航的,北邮的,中山大学的等等过不了面试还是过不了。这些都是很NB的学校,以前来面试的很多都是我从北邮找的实习生,到现在面试只通过了一个。别的学校我不知道,像我们北邮这种码农工厂全日制也很多水平差的,当然大神也很多。从我们班的就业情况来看真的很不错了。不管那些连以前的在职和现在的非全日制都分不清的喷子怎么喷,我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就随他喷去吧。


硕士毕业啦


非全日制研究生总体上要比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要低,因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方式与全日制研究生不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主要考两门,总分300分,英语100分,联考200分,过线170国家线。也就是说只要考到170分以上基本可以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学校都有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985院校,相对而言比较难考。因为竞争机比较激烈,含金量相对较高。

第二,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上课方式不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主要是周末集中上课,基本除节假日以外,每周都要过去上课。老师授课方式主要是以学生讨论为主,一般不安排课后作业,但极个别老师也会安排课后作业,一门课大概上四天两个星期,也就是两个周末。

第三,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目的不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对在职人员进行理论在培训,通过理论培训更好的服务于实践。而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对学生的理论进行提高。侧重于理论方面,因为培育培养的目的不一样,所以上课的和上课的方式和上课的时间不一样。

第四,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方向不一样。非全日制主要是通过在本单位发现问题,通过理论的研究更好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在于对策和长期性的制度建设。而全日制研究生更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验和调研为主,解决一些面上的问题。

第五,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大概15000以上,不包括吃住行,不参与学院或者是学校任何奖学金助学金。同时学校不提供相应的住宿,有的学校课本都是要自己购买。

总而言之,相对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三年学费要比全日制研究生高的多,成本较大,但是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系统性的学习,所以含金量没有全日制研究生高。





体制公文写作大讲堂


19年研究生上岸,看到问题不请自来谈谈我的观点。

先说结论:目前总体来看,非全相比于全日制是会差一点。

毕竟相比于全日制培养方案,非全只是要求周末上课,如果没差的话,大家肯定都抢着报考非全了。

不过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郭嘉在16/17年(记不清了)取消在职研究生改为非全日制,所以说非全还是新出现的事物,但很多人包括报考的学生在内都是以看旧事物(在职研究生)的眼光对待它。

二者其实是有显著区别的,在职研究生是单独划线的,愿意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大多有一份正经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考试的结果导致在职研究生划线都很低,加上培养方案和全日制不同,所以社会认可度不是很高。而非全是和全日制统一划线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进入复试的分数线是一样的,这说明如果当初报名非全的同学报考全日制,他们也是可以进全日制复试的。这相较于在职,起码在生源上提升了一截。

研究生(不管是不是非全)能不能取得社会的认可,和其学校培养方案也有关系,像北航、华科等培养出来的非全也挺吃香的。

想想十多年前专硕刚出现的时候网上也是如此的对专硕不认可,现在几乎听不到了。

就像我说的,非全和在职是不一样的东西,需要时间让公众和社会去了解它,它总体比不上全日制,但是肯定比以往的在职好。


猿天罡


不是低一点,是低好大一点,如果全日制的含金量为10分,纳入统考之前的非全日制的含金量为2分,2017年之后纳入统考的全日制含金量顶多4分。

非全日制又叫在职研究生,在2017年之前非全日制都是各学校单独考试,考试内容也相对简单,但是由于非全日制只有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因此社会认可度低。2017年8月30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了新规定,即非全日制也纳入全国统考,毕业也能拿到双证。

从统计数据来看,哪怕是面临没有学上的风险,仍有70%考生表示拒绝接受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当问到原因时,大部分学生担心的还是非全日制文凭不被社会所认可。


纳入统考之后的非全日制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招生难。从中山大学的非全日制录取情况来看,中山大学在材料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等几个专业均有招生名额,但是实际录取情况却是这几个专业最后都没有招到人。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它985高校,如山东大学非全日制的几个专业实际录数人数均小于计划招生人数。招不到人,招不满人是各大高校非全日制招生面临的常态,在招收到的人数中,有大部分人也都是调剂过来的。


研究生三年毕业,2017年纳入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将在今年毕业,具体市场认可度如何,让我的拭目以待。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认可度肯定比不上全日制。好比当年的专硕,非全日制要想获得大家的认可,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考研小秘书


非全日制纳入到统考范围之后,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全日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该规定出台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和之前相比确实提升了不少,但非全毕竟是新生事物,不同的人对于非全日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至于非全日制的含金量怎么样,这需要看你考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你就读的院校层次。

如果你目前已经有工作,考研的目的是想获得一个硕士学历,方便以后升职、加薪,那么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还是非常有用的。

就拿我自己身边的朋友来说,有些人目前已经参加了工作,要么是在当公务员,要么是在国企工作,他们考非全日制,主要就是为了想获得一个学历和学位证书,因为有了硕士学历之后,想要晋升工资、职务等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些。

并且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也鼓励员工在职进修,如果员工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会有物质奖励和学费补助。

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非全日制,可能不是自愿的,这些学生一志愿报考的是全日制研究生,但因为初试成绩或者是综合成绩,没达到院校的录取标准,而被调剂的非全日制。

这种情况下非全日制的含金量怎么样?和你以后的职业规划,以及所在的学校层次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研究生毕业之后,你想选择继续深造,选择考博,那么影响并不是很大。

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到统考范围之后,现在一部分学校已经有非全日制的毕业生,按照高校“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条件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规定是非全日制统考研究生报考条件,参考全日制统考研究生标准。

如果你研究生毕业之后想找工作,那么这就和你的院校层次以及专业方向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985院校,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只有学校的就业情况比较好的优势专业,在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但也有一部分高校只要是专业硕士,都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如果你读的是双非院校的非全日制,不论是哪个专业,在毕业的时候想要依靠一张硕士文凭,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度都是比较大的。

但如果你就读的是985院校的优势专业,学校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一般都是按照全日制的标准来进行培养,再加上用人单位对这类学校的认可度比较高,只要你在校期间表现不是特别差,在毕业的时候,不论是想跳槽,还是想依靠硕士文凭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度都不是很大。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升学与考试


说说17年后吧,非全现在只有两种,一种已经工作,纯粹是为了镀金,为以后的升职跳槽做准备;第二种就是应届生,没考上全日制,调剂到还可以学校的非全,心里忐忑不安,明知分数低一些,怎么考试、毕业的心里都清楚,但又抱怨,然后希望可以和全日制平等对待。

非全其实是面向广大在职人员,然后呢,有应届的没考上全日制,又不甘心去别的地方,又觉得有个硕士有必要,试问应届生没工作的有直接报考非全的吗?

含金量怎么样还不清楚吗,一步弱步步弱,要求平等待遇,暂时不可能。

一个学生工作日在外面上着班,周末去学习一下,考试60分万岁,反正不能评奖学金,读这个学历只是想跳槽,有了更好,没有也要走,然后呢?怀着跳槽的心,钱也赚了、工作经验也有了,到毕业又想占应届毕业生的坑,这招真高,优秀,太优秀了,好处全占了。

最后发现好处占不全,怎么能让自己吃亏,要求平等对待,只有这样,利益最大化。

上述为在职考非全,还有很多应届生。

假设这个同学应届生,考全日制呢,分数少一点,又不愿去次一些的学校,然后努力安慰自己我也是XX名牌大学研究生,没有奖学金、生活补助,亦或是和全日制一起周一到周五上课,非常努力,然后呢,发现就业市场好像不认,太打击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热血青年的积极性,发现读了非全还不如本科,失望,想要发声,想挽回损失,然后翻出当年录取时说明非全和全是一样培养,觉得被骗了。

从非全的定位来说,全日制付出了三年时间、无任何工作经验、没有工作收入,现在反过来却被非全要求平等,怎么可能呢?既有学历、赚钱,还有全职工作三年的经历,还嫌不够多吗?

应届毕业生稀里糊涂去了非全,只是当时画的大饼太好,自己居然相信了,同样是研究生,其实含金量是不一样的,社会很现实,对的,你们是最惨的,现实和网络上叫得最凶的也是你们,花了三年时间、没有补贴奖学金、没工作经验,到头来发现社会对学校其实很了解,函授啦、夜校啦、成人自考啦、一专二专啦、一本二本三本、硕博啦非常清楚,远超想象。

现在要是给非全同等公平对待,那才是对全日制及整个培养教育体系最大的不公平。


万物尘浮


不请自来。

首先呢我看了一下大伙的评论,争论的交点基本都是搞不清全日制,非全日制,同等学力申硕(也就是大伙所说的有水分,很好考的在职读研,这个一般只给学位证没有毕业证)的区别。有很多人认为非全日制=同等学力申硕,其实并不一样,如果说他俩有相同点,那就是不用全天在学校呆着,其他的再无交集可言。非全日制也需要和全日制一样学习,一起参加统考,同一天考试,同一套试卷,但是二者之间都有自己的招录名额,一般不存在竞争。

其次,同等条件下对于还没工作的人,还是要考全日制,毕竟有很多岗位需要“全日制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就这一条就否了非全;但如果你已经工作了或者成家了,没那么多时间,那就可以考非全来提高自己。

最后,希望已经考上研究生的朋友以后能一帆风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做贡献;没考上的也要加油努力,不要气馁,虽然压力很大,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不肯透漏姓名的小张


初试复试,统招统考,比如安徽财经大学非全是每个周五周六周日上课,课程安排非常密集,系统性学习,除了上课时间不一样,其他学习方面全部一样,学生有宿舍,有作业,有考试,课程有必修课选修课,每门课必须指纹和扫脸签到,旷课三分之一则不能参加期末考试,我想说现在非全也并非是混文凭


可达飞鸭


就像高考,成教和全日制的区别,一个是脱产一个是非脱产,不过对于研究生其实本质上区别不大,因为研究生偏项目,有些差点的学校基本没有项目,所以全日制并不比非全所学的东西多。但是对于社会认可度区别有点大!因为以前研究生招生很少,大多数学校都是重点大学的学校,都有研究生项目,扩招后,没项目的研究生学校太多了!现在研究生很水,所以从学的知识来看,非全和全日制很多学校并没有区别,区别在社会认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