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健康證明,抵不過1個過時的健康碼?

11日晚,武漢人葛蕾在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被擋在登機口。她曾於1月24日在二連浩特市確診,一度被列為重症,但已於2月6日出院,並接受醫學隔離觀察至3月9日。她計劃回海南家中休息,有關部門為她提供了治癒出院證明等10份證明健康狀態的文件。然而,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不認這些,僅因她的健康碼是紅色而拒絕讓其登機。

10份證明文件抵不過1個健康碼,這件事暴露的問題值得重視。疫情暴發以來,各地紛紛推出健康碼系統,意欲通過數字化、人群分類提高防控效率。但前述案例表明,一些地方的防疫工作簡單依賴健康碼,而又不及時更新數據,存在思維僵化、本末倒置、簡單生硬等問題,給民眾出行添堵。

據記者瞭解,在中國民航旅客健康申明填報系統、海南省健康一碼通系統中,葛蕾的二維碼均為紅色。然而,3月11日距離她治癒出院已經過去30多天,而且她的醫學隔離觀察也已於3月9日解除。這意味著,這些數據庫可能存在病例情況更新不同步、不及時等問題。

10份健康證明,抵不過1個過時的健康碼?

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藉助大數據手段防疫的思路很好,但有一點值得注意:有效開展大數據防疫工作,一個重要前提是各種數據都能準確、及時反映最新實際。數據不僅要“多跑路”,更要“快跑路”這樣才能讓群眾少受累、不遭罪。一定不能讓陳舊的數據,成為群眾正常出行的“攔路虎”。

有人認為,專家會診同意解除隔離措施證明、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等文件可能造假,而健康碼造假難度更高。應該說,文件造假的可能性確實無法完全排除,但是,遇到極個別有爭議的乘客,還是有辦法核對文件真偽的。“一刀切”地只看健康碼,自己工作方便了,卻讓乘客堵了心。

機械地只認健康碼,還有一個弊端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發現葛蕾的健康碼顯示為“確診”狀態,採取的行動僅是拒絕讓其登機,他們沒有通知任何其他部門。作風不嚴不實,可見一斑。據記者瞭解,最終是她自己輾轉聯繫到內蒙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才被安置在一家酒店。試想,如果她真是確診病例,將給防疫帶來多大麻煩?

10份健康證明,抵不過1個過時的健康碼?

健康碼。圖片與本文無關。來源:海口日報

另外,數據更新不及時,意味著可能將已解除觀察的民眾誤認為“確診”,也可能將密切接觸者、疑似患者和剛確診的患者誤認為“正常”,這無疑是一個防控漏洞。

當前,很多地方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近期可能會有不少像葛蕾這樣的人,具有復工、返崗、出行的需求。希望各地各部門及時更新數據,堵塞防控漏洞,多一些實事求是的服務意識,少一些為圖省事的“一刀切”,別讓“10份證明文件抵不過1個健康碼”的情況再次出現。(葛蕾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