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分床、分房,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這兩天在我們的“陪你出發交流群”裡,有一位媽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計劃和孩子分床、分房,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於是,我們再次邀請到了曾經跟大家探討過《孩子被起外號怎麼辦?》的國家註冊心理師,同時也是一位5歲小女孩的爸爸——申濱老師,來和大家分享如何通過建立儀式感,幫助小朋友們順利分屋分床!

和孩子分床、分房,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小孩子到了3、4歲,家長希望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往往要和孩子分屋分床睡。那麼在分的過程中,孩子會因為種種原因有些抗拒,主要是因為兒童的弱小感受帶來的恐懼,因此會對爸爸媽媽更加依戀。


增加分房這件事情的儀式感

安,是我的女兒,去年她三歲半,從各個方面心智達到了可以分屋睡的程度,我們為她買了一個放在小床上的小帳篷,配上了小星星小月亮的led 燈,同時,重新裝扮了原來那個陪她睡的小房間。

在購買帳篷的時候,我就有意地讓她看到我在做什麼,她好奇地追問。我告訴她,我在為她買個漂亮的帳篷,這是為了她能單獨入睡的時候準備的,並描述了帳篷是如何的漂亮,她很開心。

同時,我告訴她,只有長大了一點的小朋友才可以單獨睡,因為她們已經開始

變得勇敢和獨立了,這樣才可以住進小帳篷,並且她可以邀請自己的“小朋友”,Tedy 熊,小狗,凱蒂貓一起睡在帳篷裡。

在分屋睡的那天之前,我一直都沒有把帳篷展示給她看。

和孩子分床、分房,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同時,我給她量了身高,告訴她:她已經長到了1米多,這也說明她長大了,我還把安上幼兒園的天數從三天增加到四天,並且其中一天是從 toddle two 改成了 pre school(更高一級的班)。

這一切都是在做一件事——增加這件事情的儀式感。


儀式感可以給予孩子們勇氣和力量

那麼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說儀式感之前,我們看看生活中都什麼時候會有儀式——

我們的祖先,在皇上登基的時候;在村裡要和鄰村開戰搶奪王富貴留下來的張寡婦家的兩頭坡腳牛的時候;在自己的家人離世的時候

前兩個離我們很遠,但是人會死亡,卻是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曾經那麼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突然就歸於無了,就像我們來的時候也是那麼突然,毫無徵兆。不免引起我們對於我們來自哪裡,去往哪裡,現在又為什麼生活在這裡的疑問,但這個問題,誰也沒有能力在本源的層面解釋清楚。

我們要如何的在這個情況下安心地送走親人,並且繼續有力量的活下去?

和孩子分床、分房,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我從澳洲回到中國,老朋友首先是接風,沒幾天又要送行。我每次都會想起“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這句詞。在這樣的時刻,要想和老朋友帶著嶄新的希望和能量回歸被我打攪了的生活本位,可能還真需要這樣的告別酒會。

這個世界有合理的存在,比如吃藥會好病;也有不合理的存在,比如為什麼人一定會死。也許是為了把這種合理的存在和不合理的存在聯繫起來,作為一個整體而活下去,人就需要儀式。

這樣的儀式,對於我們面對具有未知性的東西能夠帶來力量和希望,獲得新生的勇氣。

我們可以看到,死亡、災難、戰爭、朋友遠行等等,這些都是人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未知生活。這個時候我們總會舉行什麼儀式,而儀式結束後,我們確實好像獲得了什麼能量。

和孩子分床、分房,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有時候我們卻會比較討厭儀式的東西,比如開學儀式、開會做學習什麼東西的動員,甚至我們會討厭現代社會中出現跳大神這樣的儀式。

這又是為什麼?因為這些內容已經形式化了,所謂形式化是剔除了儀式中的未知成分。這就是為什麼面對疾病,天象異變這些科學已經找到了對策的東西,現代人會越來越排斥儀式的原因。

說到這裡,我想讀者一定明白了,為什麼要在分床分屋睡的時候,要給孩子加些儀式感了!

孩子尚對很多事情無法理解的時候,會有很多未知和恐懼,這是為了給他們增加勇氣和力量。

成人儀式也是一個道理。你還能想到生活中的其他儀式嗎?




申濱,國家註冊心理師,致力於通過推廣心理學讓更多的人開啟心智之門。

和孩子分床、分房,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