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今年的春節假期不知道出了多少大廚,連老布都能精通好幾樣硬菜了。配著這寒冬時節,宅在家裡圍坐著吃頓火鍋可是又美味又方便,朋友圈裡幾乎每天都有曬火鍋照片的。不過這火鍋偶爾爽一把還好,但天天吃這麼燙的食物可就有問題了,人的食管就會第一個受不了。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佈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食管癌的高發地區為河南、河北、山西等交界的太行山地區。據一個河北高發地區的朋友介紹,當地居民特別喜歡吃滾燙的食物,這都高度提示食管癌很可能是“燙”出來的。

食管黏膜其實特別脆弱?

食管黏膜對溫度特別不敏感,所以很多人在吃燙食時,只會覺得嘴巴冒火,但不會當時就覺得食管有什麼不舒服。其實食道等上消化道黏膜十分柔嫩,正常耐受溫度為10℃~60℃,最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而50℃~60℃已經是耐高溫的極限了。如果超過65℃危害更大,就會燙傷粘膜。

而且食管有三個非常脆弱的地方,分別為食管入口食管和左支氣管交叉處食管通過膈肌的食管裂孔處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這三個部位都是食管比較狹窄的部位,當食物在下嚥過程中會與這三處黏膜親密接觸,如果食物過燙,就會直接刺激這三處的黏膜導致損傷,嚴重者會潰爛、出血。

食管黏膜燙傷後如何癌變?

由於食管黏膜的血液循環非常好,燙傷之後可以很快修復,久而久之就會使得食管黏膜增厚,對溫度的感覺更加不敏感,惡性循環之下食管黏膜就會出現慢性炎症。

但是,在這種一次次燙傷-增生-修復中,有些增生的食管黏膜細胞就會失控,偶然的機會就可能發生惡變,導致食管癌的發生。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因此如果長期進食過燙食物,持續性的損傷修復機制導致食管黏膜增厚,慢慢從淺表性炎症、潰瘍發展成惡性增生,最終形成癌變。

除了燙傷,還要小心什麼?

除了“燙”出食管癌,其他導致食管癌的因素還有很多。

1.過量食用醃製食品

泡菜、臘肉、臘腸等這些醃製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而我們已知亞硝酸鹽能誘發腫瘤,而且在我國食管癌高發地區的飲食和飲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顯著增高,所以高亞硝酸鹽飲食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2.不良的飲食習慣

狼吞虎嚥是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大家可能有過經歷,如果猛吞一大塊食物後能感到食管有種撕裂的感覺,這其實就導致了脆弱的食管黏膜損傷。一旦經常有這種損傷因素存在,進而引起癌變的風險就很高。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另外,長期飲酒也容易導致食管癌。酒精辛辣刺激,喝多了會直接損傷食管黏膜使其過度增生,時間長了也可能誘發癌變。

3.遺傳因素

食管癌有家庭性聚集現象的發病特點,在我國高發地區的調查發現,有陽性家族史者約佔1/4~1/2,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4.其他

除了以上致癌因素,還有吸菸、區域性的地質水質以及身體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也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特別要提到一點,吸菸不止傷肺,還傷食管!吸菸對食管癌有很明顯的影響。菸草中的很多致癌物質可隨唾液或食物進入食管並攻擊食管黏膜,從而損傷細胞引起食管癌。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食管癌有哪些特徵?

大家可以記住食管癌有兩大特徵:進行性吞嚥困難身體消瘦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因為食管是進食的主要通道,所以早期食管癌可能無明顯症狀,但是在食管癌進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阻塞食管,導致吞嚥哽噎感出現,這時大家一定要有所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

當食管癌進一步進展到中晚期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胸骨後疼痛、背痛或身體的明顯消瘦,這些都提示食管已經對周圍的器官造成了侵犯,要儘早進行治療。

總結

中醫最提倡的便是“治未病”,也就是預防和早期發現疾病,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重視生活中的各個細節,避免燙食、亞硝酸鹽、吸菸、飲酒、不良飲食習慣等這些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體檢覆查,必要時胃鏡檢查,力爭早期發現腫瘤;如果發現異常病變,積極治療。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火鍋吃著爽,但可要小心“燙”出來食管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