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适合用含氯肥料吗?为什么?

用户1102654871009


你好,算你问对人了我种姜二十几年了,不过种的不是很多,每年收获20000-30000万斤左右,看天气多方面因素,太多了也管理不过来,我们村里地是高低田地,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有机肥在种植前可结合整地撒施,每亩可施优质腐熟鸡粪5-8方,施肥后要进行旋耕,饼肥、化肥可以集中进行沟施,可在种植前将粉碎的饼肥、化肥集中施入沟内,每亩可施饼肥150-200斤,氮、磷、钾复合肥100斤,或者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各50斤。鸡粪你们当地多又便宜就多放点,效果好又便宜,每年我要拉五车,以后有问题可以私信我





农村寻宝老吴


氯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之一,大姜的生长也不能离开。

 

但姜属肉质根系,根系吸肥性能低,姜喜高肥,尤其是钾肥,所以种植大姜用肥量都很大。大量施用氯基肥料会造成土壤氯离子含量过高、土壤盐碱化,盐碱地不利于姜的生长,盐碱地生长的姜色泽发暗、个头不大,同时氯离子较多时,不利于糖转化为淀粉,块根和块茎作物的淀粉含量会降低,严重影响姜的品质。同时氯也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缺氯同样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但对氯的需求量很少。所以在种植姜的时候我们建议施用硫基肥料,最好以高氮高钾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型有机肥活化土壤,在姜三叉时期可冲施水溶肥2次,以达到强壮根茎的目的。同时,如果氯离子浓度高了,也会带来生长的不利影响。

所以,是否可以使用,需要结合你种植大姜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情况看。如果在内陆,土壤中氯离子含量低,那么可以使用。如果土壤中氯离子含量高,那不建议施用。

 

另外,在大姜种植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浇水

    生姜性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整个生产期应保持畦面湿润。生姜出苗后,适当干燥的土壤可提高地温,可促进出苗及生长。在生姜生长中期至收获前,湿润的土壤有利于生姜的分枝及块茎的膨大,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晴天时要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当浇水,为避免植株徒长以及病虫害发生,不可漫灌以防过分潮湿和渍水。

 

2、田间防晒

   生姜喜阴湿、怕强光、不耐高温。除了大棚栽培外,露地栽培可以用稻秆或麦秆在下种后平铺在阳畦面上,以保持土壤湿润;待生姜出苗时,再把秸秆顺姜行插成排用以遮阳,至气温降低后拔掉秸秆,以利于光合用。

 

3、除草

    生姜出苗后用化学除草剂会致植株受到药害,一般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因此生产上在生姜出苗前进行化学除草。播种前2 d,用喷雾法均匀地喷施 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播种后20 d再均匀地喷施 10%的除草通或者扑草净。待生姜出苗后,就不能施用除草剂,主要靠人工除草。

 

最后,祝您取得好的收益




微生态大讲堂


首先来说姜不是忌氯作物!但姜属肉质根系,根系吸肥性能低,姜喜高肥,尤其是钾肥,所以种植大姜用肥量都很大。大量施用氯基肥料会造成土壤氯离子含量过高、土壤盐碱化,盐碱地不利于姜的生长,盐碱地生长的姜色泽发暗、个头不大,同时氯离子较多时,不利于糖转化为淀粉,块根和块茎作物的淀粉含量会降低。氮肥供应充足时,生姜植株表现为叶片肥厚,叶色深,生长旺盛,光合产物多,产量高;若缺乏氮素营养,则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薄,叶色发黄,生长势弱,分枝少,产量低。





齐鲁高峰的生活日记


含氯肥料适宜什么作物使用?

1、耐氯能力强的作物。土壤氯浓度大于600毫克/1公斤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作物。如:水稻、棉花、红麻、菠菜、甜菜、高粱、谷子等。

2、耐氯能力中等的作物。土壤氯浓度大于300—600毫克/公斤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玉米、大豆、蚕豆、豌豆、甘蔗、花生、番茄、黄瓜、萝卜等。

3、耐氯能力弱的作物。只能适应土壤氯浓度小于300毫克/公斤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作物。如:马铃薯、西瓜、柑橘、茶叶、辣椒、笕菜、葡萄等在土壤含氯小于50毫克/公斤的地区,这类作物可以适量使用氯化钾,含氯的低氯肥料。莴笋、白菜、甘薯、烤烟、草莓、苹果、幼树为忌氯作物,不用氯化铵等含氯化肥。

一、大姜种植使用金科德硅肥:

1.叶鞘直立,节间短

2.改良土壤酸化、板结,防止死苗死棵,促进氮磷钾的平衡吸收

3.增加大姜的硬度,姜型端正,姜芽多肥大

4.着色好、口味佳、耐储存

5.延长保鲜期,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6.可预防姜瘟、赖皮病,抵抗病菌的侵害和传染

二、水的管理:

1.灌水:生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力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浅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灌水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

2.发芽期水分管理: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次水。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旱天气,虽然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应酌情灌水。出苗后第一次灌水要浇得适时,如浇得太早土壤会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如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

3.幼苗期水分的管理:幼苗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十分严格,不可缺水。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水后趁土壤见干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炎夏季节,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应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70%。

4.旺盛生长期水分的管理:立秋以后,在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分根茎迅速膨大,此间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透水一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有利于植株器官的迅速形成,收获前5~6天,再浇一次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5.排水:为防止姜田积水和姜苗受涝,引起姜块腐烂,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


农业老徐


大家好 我是魏小二 很高兴回答大家这个问题

不适合 氯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之一,大姜的生长也不能离开。同时,如果氯离子浓度高了,也会带来生长的不利影响。

是否可以使用,需要结合你种植大姜的地点决定。一个是地理位置,一个是你的土壤情况,比如你常年使用含氯较高的肥料。

如果在内陆,土壤中氯离子含量低,那么可以使用。如果土壤中氯离子含量高,那不建议施用

需肥特性

据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鲜姜约吸收氮6.3公斤,磷1.3公斤,钾1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5:1:8。在幼苗期植株生长缓慢,生长量小,幼苗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较少,三股权期以后,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分杈数量增加,叶面积迅速扩大,根茎生长旺盛,因而需肥量迅速增加。

三、施肥技术

1、施足基肥

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鸡粪3-4方、或优质圈肥4000~5000公斤,纯硫基复合肥5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硼砂1公斤。

2、合理追肥

①轻施壮苗肥:于6月中上旬幼苗长出1-2个分枝时,结合浇水冲施二次肥,间隔10-15天,每次每亩冲施高氮复合肥15-20公斤。

②重施拔节肥:又称转折肥(立秋前后),三股杈阶段,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70-80公斤。

③冲施补充肥:在块茎膨大期进行,9月中旬植株出现6-8个分杈时,每亩冲施高氮钾复合肥50公斤左右,分两次施用间隔15天左右。





乡村魏小二


大家好,个人认为氯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之一,大姜的生长也不能离开。同时,如果氯离子浓度高了,也会带来生长的不利影响。

是否可以使用,需要结合你种植大姜的地点决定。一个是地理位置,一个是你的土壤情况,比如你常年使用含氯较高的肥料。

如果在内陆,土壤中氯离子含量低,那么可以使用。如果土壤中氯离子含量高,那不建议施用。




家禽疾病防治


我是四川张五,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你好,首先来说姜不是忌氯作物!但姜属肉质根系,根系吸肥性能低,姜喜高肥,尤其是钾肥,所以种植大姜用肥量都很大。大量施用氯基肥料会造成土壤氯离子含量过高、土壤盐碱化,盐碱地不利于姜的生长,盐碱地生长的姜色泽发暗、个头不大,同时氯离子较多时,不利于糖转化为淀粉,块根和块茎作物的淀粉含量会降低,严重影响姜的品质。同时氯也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缺氯同样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但对氯的需求量很少。所以在种植姜的时候我们建议施用硫基肥料,最好以高氮高钾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型有机肥活化土壤,在姜三叉时期可冲施水溶肥2次,以达到强壮根茎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