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01

厦门鼓浪屿廖氏,一直是名门望族,特别他家的女子非常出色,造就了多个名人。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1919年1月,著名作家林语堂娶廖翠凤为妻。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就喜欢上了廖翠凤。后来,两人互生钦佩之情,但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反对,因为林语堂家里很穷,但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嫁给了林语堂。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林语堂后来在文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他与妻子廖翠凤一生相守,用爱情诠释了当初的爱。可以说,这个鼓浪屿廖氏是林语堂成名成就的重要因素。


02

今年“新冠肺炎”爆发时,钟南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而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也是鼓浪屿廖氏的女子。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廖月琴y


廖月琴,1911年出生于鼓浪屿廖氏家族。她的曾祖父廖宗文有四个孩子,廖清霞、廖悦发、廖天赐、廖天福。而廖悦发是廖翠凤的父亲,林语堂的岳父。

当时,廖家几房人全都住在一起。

而廖月琴的爷爷是三房廖天赐,月琴父亲廖超熙,是与廖翠凤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堂兄妹。

毫不夸张地说,鼓浪屿廖氏,人才辈出。


先看看廖月琴的父亲廖超熙,下过海经过商,思想超前。她的母亲谢淑媛也出自大家族,温柔贤惠,能识大体。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的廖月琴,举手投足之间尽是与众不同气质。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廖月琴(右一)

年少时,廖月琴在当地毓德女中读书,而后考取了协和高级护校,她学的是护理专业。这与她的家庭条件有点不相符合,但只要自己喜欢,她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择偶方面,廖月琴也是一样的。在协和就读期间,她遇上了一生挚爱钟世藩。

钟世藩,协和医学院高材生,但家庭清贫,还足足比她大了十岁。家里人不同意,但廖月琴与堂姑廖翠凤选择林语堂一样,义无所顾,就是认定钟世藩。

1934年,23岁的廖月琴与钟世藩结婚了。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钟世藩与廖月琴的结婚照

婚后,他们生活幸福。并于1936年10月20日,在南京中央医院生出了第一个儿子,那就是钟南山。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1937,全面抗战爆发,南京沦陷。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钟世藩与廖月琴

灾难也降临到了钟家。

钟家不幸被炸塌,廖月琴与丈夫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却发现儿子不见了。焦急之中,廖月琴转身回去扑向已成废墟的房屋,在瓦砾里挖出了被埋的儿子。

那时钟南山已经脸都变黑了,如果再晚一会儿,世上将无钟南山!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南京沦陷后,钟家颠沛流离,到达了贵阳。

在贵阳,钟世蕃担任贵阳中央医院的院长兼儿科主任。这时廖月琴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工作太忙,家里一切都是廖月琴打理,尤其两个孩子的教育,全由廖月琴承包了。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大户人家的廖月琴嫁到钟家后,开始了贫困的日子。他们住破烂茅屋,粗茶淡饭,但廖月琴的心却异常平静,无论生活如何风浪,她始终兵来将挡,水来土埋!

钟南山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还留过两次级。有一次考试钟南山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廖月琴很高兴对他说:“南山,你还是很不错的啊!”

钟南山后来回忆说:“那时,我觉得妈妈一下子发现了我的一个亮点,我有了自尊心,觉得有人赞美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钟南山说:“早年间,母亲曾答应给我买辆自行车,过了一段时间我自己都忘记了,可没想到,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仍咬牙兑现承诺,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我现在对我的孩子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1955年,钟南山考上北京医学院,当时他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问钟南山说能不能借给他一些钱。

钟南山告诉了母亲,廖月琴沉默了,因为为了钟南山读书,家里已经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日子特别拮据。

廖月琴很为难地说:“南山,你不知道,我们为了准备你的钱都很困难了,实在没办法了。”可没想到几天后,廖月琴将皱巴巴的20元钱给了钟南山,叮嘱他一定要交给那个贫困的同学。’

钟南山说:“那20元,来的很不容易,那几乎是我们家两个月的生活费。”


钟南山还说: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钟南山那强烈的自尊心,同情心、责任心,便是从母亲那儿继承过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新中国成立后,廖月琴担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她还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为中国医学事业,鞠躬半生

为了能做好工作,廖月琴去上夜校,苦读解剖、肿瘤学。

钟南山就问母亲,学这些干嘛,都半百之人了。廖月琴的一番话,钟南山留下很深印象:

我要当肿瘤医院的院长,总不能连肿瘤是什么,都不知道。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懂一行。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66年7月,时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的廖月琴因不堪折辱,

用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f

当时,她56岁。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事后多年,谈及这段往事,钟南山仍在感慨,母亲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

母亲u的遭遇,成了钟南山心中永远的痛。


厦门鼓浪屿廖氏:造就钟南山与林语堂的名门

家庭的风貌和精神,会沉淀在一个人的血脉深处,构筑起一个人的三观。

厦门鼓浪屿廖氏,成就了林语堂、钟南山,注定极不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