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荒”VS“就業難”,選秀歌手“扎堆”音樂綜藝

《歌手·當打之年》又在開年的時候如期而至,除了創新的賽制和因為疫情的關係也開啟的“雲錄製”模式之外,“選秀歌手”無疑也成了節目一個重要的關鍵詞。節目中,除了日本歌手MISIA之外,如蕭敬騰、華晨宇、毛不易等首發歌手,以及黃霄雲、劉柏辛等奇襲歌手,均來自選秀或偶像養成節目。


無獨有偶,在浙江衛視的《天賜的聲音》中,作為飛行嘉賓的王晰、姚琛、張遠、馬雪陽等,也分別是從《快樂男聲》《創造營2019》等選秀類節目走入大眾視野的。回顧近兩年的綜藝節目不難發現,傳統音樂類綜藝已經成了不少選秀歌手“再就業”的重要平臺。


“用人荒”VS“就業難”,選秀歌手“扎堆”音樂綜藝


音樂綜藝“用人荒”,嘉賓重複率高


選秀歌手“扎堆”在傳統音樂綜藝中的行業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隨著各類音樂節目的湧現,節目“用人荒”的困境已經十分明顯。


通常來講,選秀歌手在傳統音樂類綜藝中大致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參加選秀節目出道之後,人氣和實力依舊有待提高的藝人,他們繼續以選手的身份頻繁參加不同的節目;另一種就是在從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實力得到認可且具有較高人氣的歌手,如李宇春、華晨宇等,他們開始在音樂綜藝的舞臺上擔任導師的角色。


今年,在《歌手·當打之年》中首發登場的蕭敬騰,曾先後在北京《最美和聲》、浙江衛視《夢想的聲音》中擔任導師,並在2017年以樂團主唱的身份加盟《歌手》。而在《天賜的聲音》中擔任飛行合夥人的王晰,2018年通過加盟湖南衛視的《聲入人心》而廣為人知,也曾以踢館歌手的身份登上過《我是歌手4》的舞臺。可以看到,無論是導師、選手還是嘉賓,歌手在音樂綜藝中的重複率都很高。


“用人荒”VS“就業難”,選秀歌手“扎堆”音樂綜藝


換個角度來看,音樂綜藝的“用人荒”,實際上也是近些年中國樂壇發展狀況使然。在早期的唱片時代,經紀公司的造星模式主是通過星探或線下的歌唱比賽來發掘音樂新人,然後通過生產適合市場需求的音樂內容,不斷提高音樂人的曝光度。如陳奕迅、周杰倫、張韶涵等實力派歌手,基本都誕生在這一時期。


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音樂幾乎終結了唱片時代,傳統的造星模式也因此受到極大衝擊,音樂選秀開始逐漸承擔起了發掘行業新人的功能。


2012年開始,“蕭條”就成了中國樂壇的關鍵詞,但也就是在同一年,音樂選秀類節目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以強勁的勢頭回歸大眾視野,並呈現出井噴的趨勢。尤其是在最火爆的2013年,《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中國夢之聲》等數十檔選秀類節目湧現,華晨宇、張碧晨、梁博等歌手也從中脫穎而出。


“用人荒”VS“就業難”,選秀歌手“扎堆”音樂綜藝


在隨後的幾年間,選秀或養成類節目儼然成了中國樂壇最大的輸出口,一些早年通過選秀出道的歌手們,經過市場的檢驗實力逐漸得到了認可,開始接過歌壇的話語權,晉升為華語樂壇的中堅力量。而傳統的音樂綜藝本身屬於“資源消耗型”節目,在樂壇老牌唱將資源幾乎消耗殆盡的情況下,這些逐漸成長起來的選秀歌手,就成了各大節目的首選目標。


而眼下,儘管音樂綜藝依舊是各大平臺屹立不倒的節目類型之一,但能引領潮流和話題的節目似乎越來越少了,傳統音樂綜藝的存在感正在不斷減弱。因此,在大眾已經熟悉的歌壇面孔之外,節目需要一些新鮮血液為受眾提供新的關注點,而出道便自帶流量的選秀歌手,就成了當下各大音樂綜藝最受歡迎的高人氣歌手。在《歌手·當打之年》中,華晨宇從首期壓軸演唱,到兩期節目奪冠,再到演唱的歌曲在網絡排行榜飆升,妥妥地成了節目的一大“流量”擔當。


“用人荒”VS“就業難”,選秀歌手“扎堆”音樂綜藝


一方面是樂壇新聲音難覓,另一方面是傳統的音樂綜藝逐漸勢微需要新的話題點,而這兩者殊途同歸,剛好造成了如今選秀歌手頻頻出現在音樂綜藝的局面。


選秀藝人就業難,音綜是最好的流量入口


從《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的空前火爆,到《明日之子》與《中國好聲音》在暑期檔大放異彩,2018年,似乎又將人們送回到了很多年前選秀節目萬人空巷的時代。


越來越多的偶像藝人從選秀或養成類節目中脫穎而出,給很多年輕人造成了一種“上選秀節目,就能出道當明星”的錯覺。但其實,近兩年隨著各大平臺在這類節目上加碼佈局,選秀選手的數量可謂是相當的龐大。然而必須看到的是,除了像李宇春、華晨宇這樣標籤獨特的歌手,大多數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在選秀節目之後,更多的時候是帶著自己的夢想“石沉大海”。


尤其是在中國樂壇整體乏力的大背景下,這些通過選秀或養成節目選拔出來的偶像型歌手,想要繼續走歌手之路,也需要一個範圍廣、受眾多的平臺來維持一定的曝光度和話題度,而音樂綜藝無疑成了一個還不錯的發展路徑,它既能為歌手提供新的“就業崗位”,保持音樂人的狀態,又能不斷放大歌手的影響力。


從節目本身來說,即使在華語樂壇日漸式微的大環境下,傳統的音樂綜藝作為大眾熱愛的綜藝題材之一,節目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藉著綜藝熱度的勢頭和粉絲效應,這些節目中的歌曲總能霸佔音樂榜前列。在兩檔衛視音綜播出後,在網易雲音樂的新歌榜TOP10中,有3首歌出自《歌手·當打之年》。


“用人荒”VS“就業難”,選秀歌手“扎堆”音樂綜藝


與此同時,音樂綜藝在商業上也頗具價值,對藝人的價值賦能,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如趙雷、馬頔等地下音樂人或獨立音樂人,他們早期在小眾範圍內有一定知名度,但國民知曉度其實並不高。但因為在參加音樂節目,或者只是節目中有選手演唱他們的歌曲,也讓他們煥發事業的第二春。這也讓不少歌手和觀眾都看到這些音樂綜藝推動歌者翻紅的能力。


而對於選秀或者養成節目出道的歌手來說,他們通過節目可以積累一定的粉絲數量,但是這一類節目受眾主要是年輕人,“圈層現象”非常明顯。對於歌手來說,想要在大眾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還需要藉助更大眾化的節目來引爆。


較之選秀節目而言,如《歌手》《天賜的聲音》這樣傳統的音樂綜藝,受眾覆蓋面更廣,傳播影響力也更大,因此選秀歌手去傳統的音樂綜藝中“鍍金”,已經是偶像養成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第三屆《超級星光大道》正式出道的臺灣歌手徐佳瑩,先後發表過多張專輯,在臺灣以及樂壇圈內,可以稱得上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但對於很多內地的觀眾來說,真正開始熟悉她其實是在她參加了2016年的《歌手》之後。


“用人荒”VS“就業難”,選秀歌手“扎堆”音樂綜藝


而2017年《明日之子》總冠軍毛不易,也是在節目中積累了一定粉絲後,又先後參加了《無限歌謠季》《嗨!唱起來》《歌手2018》《我是唱作人》《合唱吧!300》《歌手·當打之年》等臺網音樂綜藝,在其音樂原創實力的加持下,人氣和關注度持續走高。


既然已經有了相當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鑑,那麼對於一部分選秀出身但知名度尚且較低的選秀歌手來說,有一定影響力的音樂綜藝就成了他們期待翻紅的捷徑。很多選秀歌手在節目結束後,在各類音樂綜藝中登臺演唱,等待著再次爆發。


此番在《歌手·當打之年》中以奇襲歌手身份參賽的黃霄雲,就在《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出道之後,先後參加了《夢想的聲音》《新聲請指教》《音你成名》等一系列選秀綜藝後,期待著重新爆發的機會,這一次她選擇挑戰毛不易並奇襲成功,在社交網絡上製造了一定的水花。


當下,傳統的音樂綜藝逐漸有了向觀眾們熟悉的老牌歌手們告別的意味。而如今華語樂壇的“當打之年”,又幾乎全是選秀或養成節目選拔出來的。如此看來,選秀歌手成為這些節目的“主力隊員”其實也是選手和節目的各取所需,有一定的必然。


或許,這些年輕的歌手和上一代音樂人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些不斷湧現的音樂綜藝,給他們提供了更多可以表現自己的舞臺,讓他們有機會去證明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