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不一樣的“醋”情人節——維多利亞時代拒絕爛桃花的好方法

在維多利亞時代,一直到20世紀,情侶們在情人節交換精心製作的蕾絲邊卡片,用情感和詩歌表達他們永恆的愛和奉獻。對於那些關係不好的人,或者想要避開敵人或不想要的追求者的人,“醋情人節”提供了一個讓人難受的選擇。


歷史上不一樣的“醋”情人節——維多利亞時代拒絕爛桃花的好方法

拒絕爛桃花專用卡片

一張卡片上寫著:“致我的情人節禮物,我遞給你的是一隻檸檬,現在我對你說‘你吃了它,因為我有男朋友了——你沒有機會了。”另一幅描繪了一個女人用一桶水澆滅一個毫無戒心的男人。“這裡有一個很酷的接待,”它警告說,並告訴“老傢伙”他“最好停下來。”

雖然情人節可以追溯到古羅馬,但最初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給這個節日賦予了浪漫色彩。情人節變得如此受歡迎,以至於在2月14日的情人節期間,郵政公司收到了特殊的餐費補貼,以保證他們的正常運轉。在發送的數百萬張賀卡中,有人估計有近一半是醋類賀卡。其實在我看來現在的人們照樣可以使用這種情人節卡片來拒絕自己的爛桃花

藝術和設計歷史學家安妮貝拉•帕倫曾寫過一篇關於“醋情人節”的論文。他在文章中寫道“與此同時,情人節賀卡作為一種流行的交流方式也得到了發展,這得益於一系列更廣泛的現象的發展,如廉價印刷和花式紙的生產,圖像圖像的大規模流通技術以及先進郵政系統的發展。”

醋情人節從時髦到殘忍

在被稱為醋情人卡之前,這些時髦的卡片被稱為嘲諷或滑稽的情人卡。他們的語氣從溫和的抨擊到十足的侵略性應有盡有。幾乎每一個可能被人討厭的人都會收到一張侮辱性的卡片——從惱人的銷售人員和房東到專橫的老闆和各種各樣的對手。卡片可以寄給騙子、調情者和酗酒者,而有些卡片則嘲笑特定的職業。他們的奇形怪狀的圖畫諷刺了常見的刻板印象,侮辱了接受者的身體特徵、缺乏婚姻伴侶或性格特徵。不過現今肯定有很多被折磨的社畜在離職後想給自己的老闆寄一份這樣的卡片吧?


歷史上不一樣的“醋”情人節——維多利亞時代拒絕爛桃花的好方法

嘲諷專用卡片,從畫面就可以看出嘲諷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隨著婦女選舉權運動的發展,婦女參政權論者成為了目標。這些卡片經常指出道德上的缺陷。也許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希望它們能促使人們改變行為,但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目的僅僅是責罵甚至是傷害。

據霍爾馬克賀卡公司的檔案保持者和歷史學家薩曼莎·布拉德比爾說,兩位早期的情人節賀卡製造者在英國和美國率先製造和發行了賀卡——倫敦的喬納森·金和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的埃斯特·霍蘭德。金開創了裝飾花邊紙和不尋常的設計,用小塊的金屬絲、羽毛和花朵作為裝飾。豪蘭德受到英國蕾絲情人節禮物的啟發,開始製作精美的情人節禮物,在19世紀50年代,每件售價高達50美元。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無論哪個時代的情人節禮物都是昂貴的,並且華而不實!

到19世紀中期,英國和美國都有大規模的情人節生產系統。“醋情人節”擴大了傳統情人節的領域,併為製造商提供了額外的收入來源。把醋卡片打印在一張紙上,摺疊起來,用一點蠟封好,這樣做成本很低。儘管如此,布拉德比爾補充說,19世紀大量生產的卡片在組裝時都需要手工精細的工作。

雖然美國交換情人節禮物的傳統直到南北戰爭後才逐漸興起,但在大西洋彼岸,情人節的狂熱與郵政改革差不多同時開始。英國統一的便士郵局於1840年1月10日開始生效,允許任何英國人以一便士的價格郵寄東西。一年後,公眾寄出了近50萬張情人節賀卡。1871年,倫敦郵局處理了120萬張賀卡。這個數字可能會更高,但郵局有時會沒收醋情人節賀卡,認為它們太粗俗,無法投遞。

郵局的工作人員並不是唯一被他們的醋卡弄得心煩意亂的人。“從回憶錄和報紙上可以看到,當時的記錄顯示,拳打腳踢、法庭審判、自殺和謀殺未遂都是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帕倫說。1885年,《倫敦蓓爾瑪公報》(Pall Mall Gazette)發表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丈夫在分居的妻子寄給他一張情人節醋卡後,向她開槍。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好比現在兩個人分居之後,你的另一半在微信上把你的各種生理缺陷作詩一般的侮辱一通,你就算不想揍對方一頓也得氣個半死。

很少有醋情人節卡片被保存下來

與現在我們所知的傳統情人節相比,人們對“醋情人節”瞭解甚少,部分原因是很少有人會把羞辱自己的這種卡片保留下來。帕倫解釋說:“有些自傳體的記錄顯示,收到卡片的人會將他們撕碎,並因羞愧而將他們付之一炬。大多數保留下來的例子是在打印機和文具收集中發現的未發送的卡片。”


歷史上不一樣的“醋”情人節——維多利亞時代拒絕爛桃花的好方法

拒絕別人追求的卡片,髮卡片人的意思顯而易見

因為是大部分卡片是匿名郵寄的,所以大多數送初醋情人節賀卡的人幾乎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更為過分的是,寄件人甚至不付郵費。醋情人節賀卡不僅含有徹頭徹尾的誹謗性言論,而且還會以貨到付款的方式寄送,而且收件人要花一便士才能看完。這就好比現今你論壇或者微博辱罵別人,別人不光不知道你是誰甚至還得花錢看你罵他的話。

由於一些極端的反應和媒體定期的投訴信,這些賀卡開始失寵。一些人指責卡片製造商太過追求利潤,另一些人則指責新一代沒有文化的公眾的品味。

但無論是商業化還是階級差異導致了這種節日的興起,在19世紀後期,清理所謂節日垃圾的慷慨激昂的請求變得更加普遍。

如今,很少有情人節卡片能傳達如此刻薄的精神。但帕倫認為,現代社會存仍在著一種與殘忍和匿名嘲諷等同的東西,比如:

社交媒體的噴子

總之,社交媒體的興起所產生的鍵盤俠和噴子們,猶如之前的這種節日垃圾,殺人於無形從而又不用負擔任何責任,這種時尚的輪迴彷彿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