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口蘑栽培技術,熟練掌握這五點點,你就成功了

口蘑是塞北山城張家口的特產,是我國著名的山珍。說起口蘑可能覺得陌生,但提到雙孢菇,大家就應該知道了吧,它們是同一種東西,只是有地域區別,叫法不同而已。

自古以來,張家口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特殊的功能,成為加工與貿易的集散地,大量貨物經過張家口轉運到各地,口蘑因此得名。

1958年一代文豪郭沫若視察張家口時,即興賦詩一首:“口蘑之名滿天下,不知緣何叫口蘑,原來產在張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

褐口蘑栽培技術,熟練掌握這五點點,你就成功了

2001年,當時的農業部制定口蘑行業標準時,經過多位專家的認真推敲,口蘑有了明確的概念,即:口蘑包括產在張家口地區以及內蒙古草原可食用的草腐蘑菇生態群。

因為口蘑屬於草腐蘑菇,在我們當地,老百姓就習慣以農作物秸稈,牲畜糞便為原料來生產口蘑,這是家庭種植蘑菇經常用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口蘑種植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術要點:

一、褐口蘑栽培場地選擇

場地應選擇在地勢高且乾燥的地方,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留出一定的堆料發酵場地。

菇房的設計要合理,考慮到溫度與溼度的要求,要做到冬暖夏涼,在我的老家塞北地區,因為冬天比較寒冷,菇房的位置最好是坐北朝南,根據季風影響,有利於通風換氣。

褐口蘑栽培技術,熟練掌握這五點點,你就成功了

菇房設計要考慮到會有病蟲害的影響,要遠離廁所,垃圾堆,通風口要加蓋紗窗。

符合以上這些條件,農村閒置的大棚和磚瓦房、草房都可以栽培。

二、培養料的準備與配比

在當地,培養料一般都是糞草組合,選擇無黴變的作物秸稈(當地種植玉米多,選擇玉米秸稈),秸稈主要是用來提供碳源的。糞主要是指畜禽糞便,是氮源的主要來源,當地主要以馬糞為主。

褐口蘑栽培技術,熟練掌握這五點點,你就成功了

確定了選用的原料,我們還的考慮二者的比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化指標,合理的搭配可以充分保證營養成分和酸鹼度。

玉米秸稈含有較多的可溶性糖,發酵快,但需要充分揉碎,馬糞發熱塊,質地疏鬆,新鮮糞即可使用。

在我們當地,這些原料是常見的,當然了也可以用其他代替,比如燕麥草,稻草,雞糞,豬糞都可以。

咱們以張家口地區為例,介紹幾種適宜本地的配方:(已每平方米為例)

配方一:玉米秸稈25千克、幹雞糞15千克、磷肥0.5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0.5千克。

配方二:玉米秸稈20千克、幹馬糞15千克、磷肥0.5千克、石膏1.5千克、石灰0.5千克。

三、培養料的堆制發酵

發酵原理是把原料混合、拌勻、調溼,通過多種微生物的活動進行分解,並讓產生的熱量殺滅有害生物、積累營養成分的過程。

因為堆制發酵需要注意的比較多,不能一一細講,現將重點需要注意事項說一下。

要注意堆制方法,還要根據情況適時翻堆,隨時觀察發酵情況,檢查腐熟程度。還需要在一次發酵的基礎上進行二次發酵。

褐口蘑栽培技術,熟練掌握這五點點,你就成功了

四、接種與發菌期管理

接種前首先要做好菇棚的消毒處理,接下來就開始讓培養料進房了,進房後要在菇床上平鋪均勻,厚度以20-25釐米為宜。

接下來就要進行接種工作了,選用無汙染,無蟲害,菌絲生長好的優質菌種,菌種要消毒,同時要注意接種時間和接種方法。

褐口蘑栽培技術,熟練掌握這五點點,你就成功了

發菌期管理,特別要注意調整溫度和溼度。前期控溫保溼,中期加強通風,後期要撬料,鬆動培養料,改善透氣性,促進菌絲快速生長。

五、覆土。

褐口蘑不覆土不出菇,因此在菌絲料面覆土是栽培技術中重要的一環。

覆土可以選擇當地的黃土來進行,沒有的可以選擇草炭土也可以。

褐口蘑栽培技術,熟練掌握這五點點,你就成功了

要對覆土進行徹底消毒,可以選擇一次性覆土,也可以按照粗、細不同來分別覆土,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即可。

覆土後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是調整通風量和溼度的問題。

這裡只給大家概括了一些注意要點,其實褐口蘑種植需要注意的細節還很多,不能一一列舉,遵循這些要點,還要具體操作,才能種出好菇。

真誠歡迎和大家一起討論,一起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