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佝僂著背,他們衣衫簡樸,他們拖著破爛不堪的麻袋,他們可能在一個又一個垃圾堆旁——是的,無論一個城市多麼繁華髮達,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叫作拾荒者!
他們用粗糙的雙手,用簡易的鉤刀,撿起瓶瓶罐罐、破銅爛鐵……還要有世人眼角不屑的一瞥。我們嘲笑他們微不足道的明天與卑微的夢想。但一次又一次他們用他們的行動他們不自卑、他們不後退——高齡老人拾荒助學子我們屢見鮮,地震捐款他們爭為人先,疫情面前他們無私捐獻……
我們是否記得他們——
劉盛蘭是山東省煙臺市所轄的招遠蠶莊鎮柳杭村一位孤寡老人,靠拾荒度日。多年來,他幾乎未嘗過肉味,卻將拾荒得來的10多萬元人民幣慷慨捐給了全國各地100多個貧困學子,自己每年的生活支出不過千元。其事蹟傳遍大江南北,令無數人由衷感動。
2008年地震溫州水心街道的古稀老人為四川災區的孩子們送去了1萬元愛心款 多年來向社會及個人捐款19萬,可家裡卻堆滿撿來的廢品,連張床都沒有。
2019年11月25日下午,重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再次見到了讓人感動的捐贈者。這位黃姓的拾荒老人已經是第二次來到這裡,這一次他捐出了200元。他說:“錢不多,捐給那些更需要救助的人”。
一位老人名叫彭傳發,是一名老黨員。幾十年來,和垃圾結緣,個人累計捐款達100多萬元。 家裡團員和睦,生活不用愁,退休3幾十載,走上了自己的破爛之旅,汶川地震發生後捐款20000元,玉樹地震後捐款10000元……
疫情期間,在輝縣市媒體公佈的向武漢捐款名單上,有位叫周全國的拾荒農民捐了2萬元。
疫情期間一位不留名的83歲捐贈老人我們是否還記得?一萬元對普通家庭來說也並不算是小數目,更何況對這位平日靠拾荒為生的老大爺呢。據當地社區工作人員瞭解,這位老人家中還有一位癱瘓的老伴,兩人生活並不寬裕,生活也非常節儉。
還記得那個87歲的倪素英老人嗎?大家都在讚歎,她為抗疫捐出20萬元。卻不知道老人的家是:茅屋採椽。幾平米大的屋子裡,掛曆紙糊滿了牆壁。掛在牆上的老鐘錶,歲數比90後都大。
…………這些事例舉不勝數。
同樣。近日,有網民在爆料某小區內拾荒老人被人推搡毆打”引起熱議這是否引起我們的思考:
——我們總是站在富足的地方憐憫貧窮,躺在安樂的地方怒斥邪惡,總在嘲笑時走近冷漠。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一個生活在不同階層的人們。
拾荒者——他們不向別人乞討;他們不需要施捨;他們不自卑,不後退,他們活得辛苦,有骨氣,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一個家,溫暖一片天。
——夕陽下,他們的身影彷彿鍍上了一層金邊,袋子裡的瓶罐碰撞出優美的旋律。他們的身影在餘暉下很長,很直……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沒有人記清他們的長相。任世人嘲笑,他們報之以桃!
閱讀更多 庸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