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不聽話怎麼辦?

風寧姐姐


大家好,我是從事教育行業6年的樂高老師,對於孩子不聽話的這個問題,深有體會。

孩子懂事,是每一個大人都期待看到的。但是一個孩子性格的養成,也不是自己天生的,跟孩子接觸的事情,還有身邊的人都有關係。大人影響力對孩子的成長佔據很大的比例,那有的孩子性格就不好,要是孩子非常不聽話怎麼辦?

當小孩子不聽話時,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責任心去教育、引導孩子。千萬不能採用打罵、體罰等不正當的教育方式,這樣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陰影,使用暴力會讓孩子逆反心理越強,影響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要採取:

1、多多稱讚孩子,誇獎孩子身上的優點。

家長有時間要多陪伴著孩子,一起做遊戲、看動畫片,在陪伴中體會什麼是真善美,讓孩子在愛的家庭中快樂成長。

2、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批評時要講究語氣、家長注意說話的藝術和態度。

3.教孩子學會尊重。

不管是孩子大小,都要學會尊重,孩子也是有想法的,要是從小就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是非曲直,那孩子肯定會懂事一些。一般孩子比較倔強不聽話的,可能就是平時跟家裡人不講道理的。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不要去打罵,要跟孩子交流,讓孩子表達他心裡有什麼不滿的想法。說出來以後就可以跟他講一下哪裡對哪裡錯,也避免冤枉了孩子。

4.以身作則,別隨意打破規矩。

所有的規則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也是父母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的。如果家長要求孩子不要撒謊,自己首先就要誠實。

5.跟孩子說明為什麼要立規矩。

為孩子制定規矩越早越好。立規矩前得先和孩子談心,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早點睡覺,為什麼要好好吃飯,為什麼要孝敬老人,為什麼要善待朋友……為了很好地做到這些,才需要制定一些規矩來指導約束我們。孩子在平等溫柔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尊重,會認為你的話很有道理。這樣,他就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了。

6.護自尊。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孩子也和成年人一樣,他們也有“面子”,也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你當著別人的面說:“看人家多自覺,你能不能長進點?”你會發現,孩子以後的問題會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不聽話。如果你當著老師的面、親戚朋友的面數落他,那情況就更糟。

很多孩子的性格都是受身邊人的影響的,家長經常跟孩子在一起生活。所以在平時生活中,也要跟孩子講道理,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好的性格。這樣孩子長得以後,性格好了也會招人喜歡。

也和大家推薦我看過的書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窗邊的小豆豆》、《關鍵期關鍵幫助》




佩奇大哥媽咪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

上小學前的最後一個暑假開始,家裡的“搗蛋大王”開始了快樂的假期。但假期的時候,除了讓她盡情地玩樂之外也會讓她自己寫一些簡單的數字。

“親愛的,我們先在家裡把今天要寫的作業寫好了媽媽再帶你出去玩怎麼樣?”

小傢伙滿口應承。微笑著說完我就轉身沒有看她了,自顧自的忙活自己手邊的活去了。

忙到一半我從廚房出來的時候,無意中瞥了一眼她寫好的作業,已經寫過很多次早就寫的很不錯的數字此刻在小作業本上卻是寫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為了趕工應付著寫的。

我沉下臉,批評她這是在敷衍了事,希望她重新寫。並且十分嚴肅地告訴她:“不認真寫的作業必須要重新寫!”

小傢伙一聽要重寫,好一頓沉默後,小臉憋得通紅,倔犟的看著我反覆大吼:“媽媽,你說了寫完就行了!”

並不依不饒地大喊大叫:“我已經寫完了,我現在就要出去玩!”小傢伙倔脾氣上來了,態度十分蠻橫。

寫了一早上稿子的我,腦子正是疼痛的時候,一下子,我的情緒也上來了,說話的聲音也開始不自覺地放大,並一把把她的作業本重重地扔到桌子上。

“你這孩子真是不聽話!”看著她哭鬧個不停,我氣極了!

然後我便開始扯著嗓子苦口婆心的和她講一系列的大道理,什麼“讀書學習是為了你好、認真學習才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生活”之類的,但很明顯收效甚微。我氣得轉頭不理她。

我一直很努力地做著好媽媽,恨不能把世上最好的一切都捧到她的面前,轉身時不經意地看到牆上鏡中暴怒的自己猙獰的表情時,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情緒有很大的問題。

童話裡說的,王子和公主結婚之後,便開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然而,結婚生子後的生活卻是在一地雞毛的瑣碎中進行著,一個七日接著又一個七日,而身為媽媽的我們,褪去漂亮的公主婚紗後,也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除了有媽媽這個角色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身份和角色,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喜怒悲歡。

但是道理再多再充分,媽媽如果都沒有控制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又如何去面對孩子的情緒?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馬上站起來,走到她身邊,蹲下來,抱著她:“親愛的,我知道,你是想早點下樓去找你的好朋友玩對不對?”

她委屈地點點頭,“我是想快點寫完,這樣就能快點出去玩了。”她說完後抬頭怯怯地看著我,似乎在觀察著我有沒有再要發脾氣的苗頭。

在她確認我沒有發火的前奏的時候,她伸出小手也回抱了我,我心裡一顫,放柔自己的音調。

當我們從一天繁雜的工作和生活瑣事中抽身出來,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我們也會很難一如既往地溫和地對待這個我們最愛的孩子。

而當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上來的時候,怒吼和“暴力鎮壓”便是常用的解決與孩子矛盾的“好方法”。

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子,哪裡還想得到自己的愛的方式正不正確!更加不可能讓孩子感受得到我們對她的這“厚重的母愛”了。

接下來,我趕緊調整語氣和態度,溫和地對她說:

“我知道你想早點出去玩,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先把該做的事情好好做完,這樣玩的時候不會老是想著回家還要寫作業,玩的時候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個夠,對不對?”

我告訴她,我心裡是認同她的感受的,也讓她知道,媽媽是理解她的想法和渴望的。

她輕輕地點點頭,情緒明顯收斂了,眼淚也止住了,還親暱的把頭枕在我的頸窩。

但最重要的是讓她也有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那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想法時,我們可以說哪些話,哪些話最好別說?

我們可以適當替孩子表達想法,但一定要避免威脅性暗示,沒有孩子喜歡整天活在威脅裡,比如:不要說“馬上開始收玩具……, 否則……”可以說,“你能幫我一起收拾一下嗎?”不要說:“不許玩,趕緊去寫作業……,不然的話……”可以說:“我們先把作業寫完了,再去好好玩個痛快好嗎?”

我輕輕地拍著她的後背,一邊再輕聲地和她說: “媽媽陪著你一起,咱們把寫的不好的地方重新再寫一遍好嗎?”

“嗯,媽媽,我會認真寫的。”她趴在我身上,嗡聲嗡氣地跟我說。

一場學習和玩耍時間的糾紛,一個擁抱、一些理解、幾句從她的角度出發的共情的話語就解決了半個小時的哭鬧,並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了我的安排。

抱著這個小傢伙,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哪是孩子不聽話啊,是我自己不會說話和表達!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唸書、講故事。

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

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

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於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

這就是孩子的心情。

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

我曾在書中看到過19世紀意大利教育家的一句話,一句非常精彩的話,他說:“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

愛孩子並不意味著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為親密的朋友,教育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孩子也只有在自己真實感受到有人愛他的情況下,他的各種才能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那究竟要如何說孩子才愛聽呢?

首先,家長對孩子要指令簡潔、句式簡單。

我有個朋友,在孩子寫作業問題上一直很頭疼,基本上喊十遍八遍、講道理,威脅利誘孩子都不會動。孩子還一個勁兒的指責媽媽太愛嘮叨。

很多媽媽被孩子貼上了嘮叨囉嗦的標籤,就是因為一個指令來回說,說多了反而失去了效力,還讓孩子更煩躁或者左耳進右耳出,所以想做與孩子溝通的高手,爸爸媽媽需要學會長話短說,挑關鍵的說。

而後,注重身體語言,情感教育永遠比道理教育更有意義,擁抱永遠比吼叫更有力量。

孩子鬧彆扭的時候,最怕的是你的冷言冷語和暴力鎮壓。

先得讓他把情緒儘量發洩出來,然後,蹲下來,抱抱他,用行動和溫和的語言讓他感受到你的愛,讓他知道他有父母的接納和承載,那他那顆幼小而慌亂的心便會逐漸平靜下來,也才能夠開始認真地聽你說的話。

也可以把“擁抱”變成一個遊戲,制定一個規則,在大家情緒失控,對方感覺不好時,也可以要求“擁抱”,這會讓大人孩子都情緒平和下來,能夠充滿愛而理智地 溝通。

一個擁抱,幾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的話語,比你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說一萬句“媽媽這是為你好”對於孩子來說更有用。

有時候真的不是孩子“不聽話”,很尷尬的情況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並不怎麼會講話。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潘小潘創作。


十點讀書


(原創)很多家長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問題上吃了虧,但要通過一些育兒方法及時調整那你一定會看到一個懂事又乖巧的寶貝。我自己曾經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我家寶貝4歲左右時開始了調皮和不聽話的現象,我說玩好玩具就收好,而她呢偏偏把玩具擺的到處都是,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後我終於忍不住了,那天在她玩好玩具的時候,我就大聲吼到快收拾好玩具,不然不能睡覺,知道嗎?可是她呢沒有看見我一樣,還是在那自顧自的玩著其他東西。這讓我更生氣了,於是抱著她,把她放到玩具旁讓她收拾,這時她突然哭了說:“媽媽壞!我的小鳥馬上摺好了,看你把它弄壞了,”我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行為,我馬上平復心情對她說:“抱歉啦,媽媽沒有看到你在做手工,那你能不能做好手工後把玩具收拾好呢?”她認真的點了點頭。



通過這事之後,我找了很多育兒的書籍來看,在書中我學到一、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孩子的調皮不聽話是他們在有了自我意識形成的一個過程,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情緒。並且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二、多和孩子溝通。多和孩子聊天知道他們心裡想的,這就不難掌握孩子的動態了。三、引導孩子抒發自己的情緒。你在瞭解孩子心裡後儘量讓孩子的情緒向好的積極的方面發展,這樣就會做到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共鳴了!

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小體會,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純真的糖果


孩子如果能對他的任性負責任,就讓他任性去吧!

我很少要求我的孩子聽話,事實上我覺得聽話不如有主見,如果我的兩個兒子任性,不聽話,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兜底的話,他可以任性,我不可能管他們一輩子,他們的生活得自己負責。

但如果是胡攪蠻纏的任性,對不起我一定會懲罰,從有這個苗頭開始就要嚴加管教。比如要東西一定要買,不買在地上打滾,這種事情不僅不能買,還要嚴加懲罰,不能遷就。

孩子小的時候要培養習慣,大了人才能輕鬆一些,或許因為我有兩個孩子,沒有太多的耐心一味遷就,孩子還蠻好商量。


丁丁的育兒小本本


不聽話的孩子幾乎無處不在,所以家長的怒火也此起彼伏。
有一次和朋友喝咖啡,鄰桌就坐了一對父子,兒子估摸著應該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樣子,當時剛放學,在寫作業,爸爸時不時地給他指導一下。
接下來我就聽到了他們這段對話:
“你講的不對。”
“不可能!”
“你說的跟老師不一樣!”
“那就是老師錯了!我給你說,你就這樣寫,肯定不會錯的。”
“我昨天就按你的寫的,今天老師都打回來了,讓改呢。”
“你這孩子咋就聽不進去話呢?那肯定是你老師有問題,我這怎麼可能有錯呢?你就這樣交上去,老師再說你錯,你就說我讓你這麼做的,叫老師給我打電話。”
這時候兒子已經開始啜泣,爸爸更煩躁了:“哭什麼哭?就一道題的事,至於嗎?不行我現在就給老師打電話……”
兒子一邊哭著一邊說:“爸爸,你別打電話,別打……”
給老師的電話最終沒打,但父子倆的爭吵持續了很久,最終不知道是怎麼解決的。
這個孩子看起來很犟,可爸爸難道不固執已見嗎?
當家長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呢?
在我看來,當時的孩子不是想跟爸爸對著幹,可對他來說,一邊是爸爸、一邊是老師,兩個人意見相反,他該聽誰呢?聽老師的眼下過不了爸爸的關,聽爸爸的明天又要被老師批評,左右為難!
這位爸爸當時可能會覺得:我的解題思路肯定是對的,可這個小兔崽子居然敢質疑我,我這當爸的尊嚴何在?這再長大點還不上天了?今天非得把他搞定不可。
在那一刻,兩個人想的根本都不是同一件事,兒子是一肚子委屈、不知所措,爸爸則感到自己被否定,難免失落、生氣,雙方都沒辦法冷靜思考,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吧。
所以,孩子不聽話,表面上看,是你讓他向東他就偏向西,其實是因為雙方都卡在情緒裡,根本都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
所以要想讓孩子聽話,就要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怎麼處理情緒?最重要的還是傾聽。
如果那位爸爸聽聽兒子的擔心,或許他能冷靜下來,要麼會發現果然是自己錯了,要麼聽兒子說說老師的思路,找出了問題,這樣一來,兒子也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被情緒困擾,而專心於怎麼解決眼下的問題。
當然,最大的收穫是:兒子也會因為爸爸能認真聽自己的話而感到被尊重,也會因為爸爸處理的能力,更加崇拜爸爸,以後遇到問題也許還會主動徵求爸爸的意見。
這樣的關係下,爸爸還怕兒子不聽話嗎?
當然,每個孩子不聽話的情境是不一樣的,但不管你的孩子是因為什麼不聽你的,我想破解他的辦法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多傾聽!
他的話你都聽進去了,他的情緒都釋放掉了,你和孩子的關係變好了,聽話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媽媽V幫


孩子漸漸長大,可是卻開始讓家長感到越來越頭疼:寶孩子真是越大越不聽話了。可是,當父母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的同時,有沒有想到,這不聽話的背後隱含著哪些心理因素呢?又能怎麼解決呢?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大家都誇路路聰明可愛,可媽媽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聽話了,早上我急著去就上班。他就急著跟我搗亂,我這邊幫他穿上鞋了,他那邊趁你不注意就脫下來……平時在家裡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種花我要去他也會用手捏一下;沙發套後面的拉鍊也要拉開,掏出裡面的東西看看;你剛把玩具收拾到籃子裡,他那邊又一股腦全倒在了地上;有時他連打火機、插座、暖水瓶都想去碰碰……害得我們每天都要對他“嚴加防範”。

  孩子的運動能力發展了

  隨著體格的快速發展,孩子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孩子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孩子產生不滿情緒,自然就跟媽媽對著幹了,自然,孩子就越來越不聽話了!

  孩子長大點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可見,孩子早期的“不聽話”和兒童時期的不聽話,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你不能簡單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對待成長。寶孩子“不聽話”,你該怎麼做?

  

1.給予理解和尊重

  孩子開始不聽話的時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這麼做無非是想獲得成長空間,要求和你有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對他的行動不要輕易干涉。在孩子最初要自己做什麼的時候,不妨滿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這樣,會使孩子覺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孩子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自然會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2.用正確的語言與孩子交流

  用何種方式與孩子交流,直接影響他的行為表現。雖然我們是家長,但在和孩子交流時,要把孩子當成朋友,讓孩子知道我們沒有用命令的方式對待他!

  


珍珍早教社


“嚴肅與溫柔齊用,懲罰與獎勵並重”

不止是對待寶寶,對待任何人,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管教。



舉個例子,我小侄子今晚做作業拖拖拉拉,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玩那個,惹的她媽媽大動干戈。板起臉來訓了一通以後下了禁令。從此週一到週五不準看電視,沒做完作業不準吃飯。

孩子一邊做一邊哭,可是他媽媽依然不為所動,直到8點鐘了,這本來都應該是孩子睡覺時間了。可是他還沒有吃飯,因為媽媽說了,做不完作業就不準吃飯。


8點半,孩子終於做完作業了,他媽媽端出了特意給他做的炸薯條,孩子瞬間高興了。美滋滋的吃完薯條。他媽媽溫柔堅定的告訴他,以後每天還是會這樣,不做完作業不準吃飯,週一到週五不準看電視。孩子雖然有點沮喪,可是剛吃到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沮喪了一下還是答應了。

我想,他明天一定會記得今天的事情,至少餓肚子的感覺應該能記得,就算不能馬上利索的完成作業,也會有所改善。慢慢來,一點點改,孩子會成為你希望的樣子。

我是鹿媽,有一隻可愛的女寶小鹿。我喜歡寫作,喜歡思考,喜歡分享,喜歡答疑,更喜歡積極向上的你。關注我,我們一起做正能量媽媽。


鹿兒媽媽


十歲的孩子自主意識正在漸漸形成,有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題主不應該用不聽話給孩子貼上標籤。

面對這種情況,建議題主這樣做:

與孩子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先想想真的是孩子錯了嗎?還是自己的控制慾在作祟?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見解的獨立,他們會產生一些和父母不同的想法。這不代表他們就是錯的。比如我的大寶,也是十歲,今年放假她沒有立刻做作業,而是放鬆玩耍。我對此感到挺著急的,催逼她做作業,她卻說:“我自己知道,反正我會在開學前把作業做完。”我一想,也對,我作為家長希望孩子先把作業完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計劃和步驟。


不要當眾批評孩子,孩子若是犯錯,可以在與他獨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誤來。

十歲以上的孩子自主意識萌生,自尊心極強。如果當眾說出他們的缺點,會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而在暗地裡誠懇地指出他的錯誤,顧及孩子自尊心,孩子會更容易接受。這個方法也是我當了幾十年的教師的母親在面對她的學生常用的,效果極好,也拉近了師生關係。


書唸的婦人


我的大女兒小時候也很乖不知道為什麼現在什麼都要頂嘴,我想他們現在的年紀自己的思想,而我們還把他們當成小時候溫順的小寶寶,甚至不適應他成長帶來的轉變,我們也可以改變自己試著讓孩子們來接受我們,加油,不聽話的孩子後面肯定有個管控他自由的媽咪包括我哦,我們一起改變吧😄


暴躁老媽帶娃記


孩子調皮不聽話怎麼辦?頭疼。我家是龍鳳胎。一對兒調皮鬼,特別是男孩。讓我頭疼,而且他倆都特別聰明。



我兒子特別頑皮。頭腦機靈,能夠看眼色行事。比較喜歡貪玩。有時上課也願意,搞些小動作。我的女兒呢,很沉穩。也願意學習,但是呢,只要他倆人在一起,就能頑皮,調皮搗蛋起來,一個人都相對能沉穩一些,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那就是作翻天了。


但是我不覺得孩子頑皮淘氣就不好,這正說明,他們有聰明的頭腦。有想象力,有思考力,有發揮力,有專研究精神。所以呢,只要在正確引導他們。孩子只是一張白紙,很潔白,你想畫什麼就是什麼,只要你有個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孩子呢,只要讓他認真去做每一件事,學習的分數,我不是嚴厲的要求,但是你要會,要用心去學習。我要求是孩子有顆善良的心,有顆感恩的心。有感恩心的人會成就大事,要讓他們適應這個社會,德智體全面發展。最主要的是掌握孩子的性格特徵,他的 秉性,脾氣,愛好,心態,掌握這些狀況之後,無論孩子怎麼頑皮,你都會按照他的需求和特點,去解決問題。當然更要教育孩子有一顆孝心。讓孩子學會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尊敬師長,尊敬長輩,孝順老人。孩子要有一個好的人品,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事就成了。無論孩子怎麼頑皮,加上正確的引導孩子努力去學習,所以頑皮的孩子,將來就會有更高更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