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生家庭困扰,该在29岁的时候去别的城市吗?

安子


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不会因为你离开家,距离远了而就不存在。

不管是29岁还是49岁,抑或79岁,原生家庭的困扰没有得到和解,都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各种困扰,衍生各样的生活冲突。

所以,应该是想着,怎样与这些困扰和解。

在和解前,请先对自己了解。为什么这些问题对你造成困扰,你的自尊心、自卑心理、还有你的情绪状态,为何容易失控,你为何会容易自我否定?

当你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情绪模式,请去做调整、疏导,正视它,迎接它,改变它。

通过自我生命的成长,原生家庭的困扰,也会逐渐减轻。

生命变得有力量了,你就不需要为了逃避问题而远走天涯!

祝福你!


惠娟心理老师


首先你的家庭困扰是哪方面呢?

其次29岁去其他城市,是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还是结婚?

不论去到哪里,我们和父母都是割舍不掉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你的离开对父母的生活影响有多大?那个城市对你今后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人在问要不要去的时候,实际上在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取舍的关系。

作为一个旁观者,不了解具体情况的我来说,我的建议是去。我们是同龄人,我觉得现在的我们有两件最重要的事便是成家与立业。而这也是父母最大的牵挂。我们过得幸福了,父母也会开心,我们发展好了,也可以帮助父母。

尤其现在我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如果离开了,父母需要我们,只要我们想回,一定有办法可以立刻回来的。真的如果有机会走出去,不要错过机会。

像结婚生子后的我,细细品味这几年,现在这个城市对我有了太多太多牵绊了,已经没有换城市的勇气,走不出去了。我已经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框框里,看到的东西都是身边熟悉的事物,人并没有太多的跨步,生活也慢慢淡出。确实,人就应该要多出去走走,只有接受不同人和文化,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人一生很短暂,我们不可以局限于现状,行动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出去看看。

换个城市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我们要接受新事物,人的思想不可以一成不变,我们需要进步,需要不断学习。在外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有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要在陌生的环境才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灵感。出去是我们人生的一场重要经历,在外面我们可以认识很多不一样的人,他们身上可能有我们没有的经历,在他们那里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是我们改变的方式。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对比是不会有结果的,我们通过换个城市,可以对比自己的世界和别人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世界那么大,我们都应该出去看看。自己的想法看世界都是很片面的,世界每天都在改变,我们不可以以井底之蛙的角度去看世界。

人生短暂,想做的事就去完成吧,多去尝试,我们不应该再封闭自己的思想,开放的世界需要我们带着开放的目光去看待,很多事情都不会自由一个角度,我们要从世界中发现不一样的美。放下自己手中的羁绊,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世界很大,但是我们人的求知欲更大,未来就需要我们踏破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育儿师—元元妈


29岁的你,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样的原生家庭,让你有了逃离的冲动,先抱抱你!

还要恭喜你,在你有了“去别的城市”的念头时,说明你有了改变现状的念头,不愿纠缠于此。

我建议你出去闯荡一下,但不是为了让你逃避原生家庭。


首先,要明白原生家庭和你之间不会有输赢。那是摆不脱的血缘关系,无法挣脱的羁绊,即使能够脱离,也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2019年有一则寻人新闻迅速传遍网络:“北大博士失联20年,拒见弥留之际的母亲”

一时间网络上议论纷纷,有人大骂其德行有亏,有人则保持观望。而当事人北大博士只留下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网络是个神奇的地方,这家人的事情纷纷被扒了出来:

北大博士在学业最关键的时候,被母亲蛮横阻止不让上学;小有所成时又被多次索要钱财;达不到目的就跑到老师同学同事面前撒泼打滚......

人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而他为了挣脱身生父母的枷锁,直接定居国外。


你说双方谁输谁赢?北大博士从此断了故乡情,成了他国人,还背着不孝的骂名;而作为父母则是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即使弥留之际也无法相见。

亲情是无法此消彼长的,也不是你输我赢的,最终只会是两败俱伤。


其次,走出去开阔眼界才能多角度看待问题。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如果一味沉溺在母亲的偏心、父亲的懦弱、大哥的冷漠、二哥的无能中的话,妥协的上个师范,当个老师,她永远也跳不出原生家庭的牢笼。

正是因为她不甘于现实,才会毅然脱离家庭出去打工赚钱,才会碰到她的伯乐成为了我们看到的苏明玉:有能力,有见识,也有手段!

苏大强被骗跳楼时,只有苏明玉抓住他爱钱的特点,轻轻松松的将苏大强从窗台上哄了下来。

走出去开阔眼界,你就会开始思考你与原生家庭的矛盾是不是不可调和的?根源在哪里?有没有解决办法?


走出去,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有更好的能力解决你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具名的沉默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现实的逃避和心理上的逃避,但不管怎样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当然如果原生家庭对你的伤害确实很大,也不妨短暂逃避开来,但这并不是说让你不要正视和面对问题。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已经造成了,不管是父母有意,还是无意的过错导致了它的发生,这个事实已经无法改变。

与其说,我们去和父母和解,去原谅父母曾经所做的一切,倒不如,我们作为现在的自己,去改变曾经的自己。先面对自己,拥抱内心的孩子,安抚陪伴ta,接纳ta。

其实一个有原生家庭伤口的人,不一定只能在心理阴影中度过一生。没有伤痛,哪来成长,自己目前意识到了,说明已经在自我疗愈和成长的路上了。

那些理清自己内心创伤的人,会发现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了,因为经历了痛苦,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更好。跟以前的自己相比,他们多了一份从容自信。跟一般人相比,他们显得更加坚强、明亮。

人心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要走出心理的阴影,实现成长,需要我们寻找专业的咨询师帮助我们,用专业的方法激发出自我疗愈的本能。



心理的点点滴滴


受原生家庭的困扰,该不该在29岁去其他城市。

看到你这个问题第一反正就是为什么是29岁,是你现在的年龄,还是你心目中以为成熟的年龄。希望你看到了回答能回复一下,这样才能更能有效的解决你的困惑。

我回答了好多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但是还是看到有这种问题就想点进来回答一下,因为我自己深知这种痛苦。

从你的想法来看你是想要逃避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伤害,逃避只能做到一时的缓解并不能解决原生家庭的困扰,想要不受原生家庭的困扰最好的方法直接面对问题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当我们一直记着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的时候,每想起一次就是再一次伤害自己,也不断在提醒自己,你活该这么做,这是命逃不了,然后继续重复这样的痛苦生活。

但是,这其实是自己的选择。

心理学家认为: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进入成年期的人生轨迹和状态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你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不怪你,学会原谅自己,爱自己。原生家庭欠我们的,我们要自己找回来。


fivezero


29岁的你是什么境况呢,从你的描述看,原生家庭对你影响挺大,你是想要远离原生家庭走出去对吧,那要看你现在是什么情况。

1.29岁的你已经在老家事业有成,稳稳扎根,就没有必要再远行其他地方,原生家庭也是带来的影响不止是你所看到的,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阴影,即使你离开了,也不行就会脱离这种思想,何苦要冒险去陌生城市呢

2.29岁的你需要去大城市拼搏,这种情况可以离开老家,去别的地方奋斗,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忘。

不管是怎么样的原生家庭,29岁的你应该是成熟的年纪,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周全的考量,祝你成功!


山茆茆上


先看一下这个问题,是受到原生家庭困扰,29岁该去别的城市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原生家庭是什么?就是我们出生的家庭,有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这样的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为人处事里难免会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比如某些时候像父亲一样坚强,而某些时候又像母亲一样话多……

如果原生家庭里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们不接纳,我们想改变,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一直想甩掉这样的影响!

而问题中提到的,受原生家庭的“困扰”,什么是“困扰”?困扰就是困难、干扰,烦恼的事等!

29岁是一个怎样的年纪呢,马上“三十而立”的年纪,这样的年纪,我们或许已经接受了很多的社会环境影响,或许已经接受了很多的学校教育影响,我们可能已经发现我们的原生家庭有一些需要改变的地方。所以,我们很想摆脱那些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困扰。

可是,亲爱的朋友,原生家庭的困扰不应该采取逃避来解决,不管去往哪里,不管身在何方,有些东西是抹不掉的。“原生家庭的骄傲”“原生家庭的自卑”都是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个人成长,成长中接纳自己,接纳原生家庭的一切,然后强大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而卓越……然后,可能才会从心理层面上让自己平和,最后发现,原生家庭不是错误的来源,那里有爱,也有“光”!

啰啰嗦嗦一大堆,还是希望我们与原生家庭和解,然后成长自我,至于我们要不要去外地,都可以的,但是,要记住,去外地是有利于自我成长,而不是为了逃避困扰!

好了,再次感谢提问,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朋友们!


心理咨询师王琳


人到29岁是趋于成熟的年纪,更多该考虑的是哪个城市更有利于你的工作、生活、学习,更有发展前途。而不仅仅为摆脱原生家庭困扰,而盲目的远走他乡,除非有苦大仇深,恩断义绝的重大因素,为抚平伤痛而用远距离来取得心理慰藉。

其实每个人与原生家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亲情的羁绊,怨恨的烦恼,不是远离就能消磨殆尽的。不堪原生家庭困扰,敬而远之方式很多,到另一城市生活利弊自酌,切勿冲动,三思而后行。


高情雅意


何为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就是,你成长的一级环境,你的直系亲属,他们在言语与行为中对你造成的影响,说通俗点,就是一个家庭的家庭氛围怎么样,你在这个环境中感到的是温暖还是害怕。



29岁,与年龄没啥问题,很多人都在成人之后,为了逃离原生家庭的影响而离开家。你之所以没有一毕业就选择离开家,说明你的心理上还没有断奶,对家庭一方面感到困扰,想逃离,一方面又不愿意或者直接离开。而直到29岁,这个时候的你,可能已经积攒了很强大的自己,对于独立生活,对于原生家庭的被控制又少了点,所以你想离开,你担心的是你就这样离开,对父母是不是太残忍 ,可是,不离开,对自己又是不是不够公平。


当你觉得没法抉择的时候,就有一个声音在对你说,你都29岁了,父母都那么大了,你还想着跟年轻人一样去别的城市重新开始么。你就开始犹豫,会纠结该不该的问题。而事实上,年龄只是你用来给自己犹豫的一个借口而已。



如果原生家庭真的很困扰你,不管你多大,都应该立马开始,重新生活。你没有这些勇气,一是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相互性依存太强了,你没法摆脱,二是你内心的不够坚定,你不敢彻底的走出。


原生家庭的影响印记是极其深刻的,走出来的过程很难,但一定是要先走出来。决定了,就直接去做吧,从新出发,从新的城市开始,慢慢的走出原生家庭的印记。


育儿情感小达人


很荣幸受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最主要是要看这个困扰你的是什么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学会跟原生家庭保持距离,因为毕竟时代不同,原生家庭跟我们在三观上很多东西都是不合甚至是不一样的,我改变不了原生家庭的思想,但是我们自己要清楚是非,还要勇敢的说“不”。

其实不管你年龄多大,都应该自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相信不论遇到任何问题你学到的不比你失去的少,人一辈子的时光很短暂,我们要把自己剥离出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充实和丰盈,不能总是活在原生家庭阴影的笼罩之下,当你自己足够充盈了,你才有能力和实力去慢慢的改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

有些东西我们没必要看的那么重,想的那么复杂,活得简单点儿,学会自己给自己阳光,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能救你,唯有自救,你才能摆脱你想摆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