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中外的景陽岡武松打虎處


聞名中外的景陽岡武松打虎處


聞名中外的景陽岡, 其址在陽穀城東18公里處,是水滸英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級景區,水滸旅遊線上重要景點。


據陽穀縣志記,當年這裡岡阜起伏, 草密林茂,人煙稀少,野獸出沒。今日的景陽岡已成一片沙岡,周圍炊煙裊裊。沙岡頂部正中,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廟宇,俗稱“武松廟”,據傳始建於明代中期,後被毀。現存古廟為1958年修建。廟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陽岡”三個大字的石碑,系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所題。廟東二、三百米處,有一刻有“武松打虎處”的墨玉色石碑。


1973年以來,經省考古隊多次試掘,認定景陽岡為“龍山文化”遺址。該遺址現分為南北2岡,中間是一條公路。南岡東西長86米、南北寬75米,面積約6450平方米。北岡東西長24米、南北寬47米,面積約1128平方米,岡頂較平,高出四周地面約4米。遺址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從斷崖觀察,北岡文化層厚約2.5米,南岡約2米,還暴露有灰坑。從採集的標本看,以泥質陶為主,夾沙陶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 其次為黑陶、紅陶。紋飾有繩紋、籃紋、方格 紋、弦紋,葉脈紋等。可識器形有鼎、甕、器 蓋等,還採集有石鏃、石鑿、骨鑿。1978 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景陽岡”的名字怎麼來的?


我們來說說:據說在很久以前,這一帶原是一條綿延幾十裡的丘嶺,能叫上名來的就有九嶺十八堌堆。其中最大最高的是東沙堌堆和西沙堌堆,而這兩者之首,又數東沙堌堆。這東沙堌堆就是景陽岡的前身。當時,這地方還少有人煙。常年雜草叢生,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是野獸經常出沒之地,飛禽時常棲息之所。丘嶺外,河流縱橫,水波盪漾,若站在最高處,能隔河望見水泊梁山。有一年秋天,這裡遭到如此嚴重的水災,皇帝便派宰相李谷親臨陽穀治水,後來他卻積勞過度,病死了。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李谷治水有功,便在墓旁,碑文寫道:

李谷學禹居山岡,

  腳登大堤面朝陽。

  親手繪下好風景,

  萬人歌唱李宰相。

立碑臥地根基重,

  世世有人祭靈堂。

  宮廷均識英氣在,

  名流千古萬人揚。


後有人提名,把東沙堌堆改名吧,後有一人細觀碑上的題詩,頭三句尾字倒唸,感到“景陽岡”三字很有氣勢,一經提出,大家無不表示贊同,從此這東沙堌堆就改名為“景陽岡”了。後來又因為梁山好漢“武松”在景陽岡上打死老虎,而使景陽岡文明中外。好了,說到這裡大家對景陽岡又有了解吧。歡迎來景陽岡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