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王安石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的一生,曾经两次做宰相,又两次被罢免,主持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可由于急功近利,后期用人不到,变法遭遇失败。

王安石的一生可以说拥有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各个类型和状态,他既拥有过高位,实现过自己济国为民的理想。也在地方四处辗转,甚至被贬到低谷。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读懂王安石的几首诗,来看一看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理。

1.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此诗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前两句,夸张的手法极言飞来峰上古塔的高,登上这高峰,宽大的胸怀已经显现出来。作者登上高峰干什么去呢?通常是日升而鸡鸣,而作者却说在这里是鸡鸣见日生。此时的作者就像那一只雄鸡在他的召唤下,日出东方,霞光万丈。把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展现出来

像郭沫若的《天狗》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后两句,浮云一般指小人。浮云蔽日,也就是说小人蒙蔽君主。小人嫉妒忠良。作者却说我不惧怕浮云遮挡我的双眼,因为我站在最高的顶峰蔑视他们。

就像王安石所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说: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年轻时的理想壮志,胸襟抱负,这是每个文人士大夫都会拥有的心理。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2.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也就是王昭君。绝代佳人,离乡去国,被很多文人来引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历来昭君的悲剧都被认为是没有贿赂宫廷画工而被毛延寿画得很丑陋。作者却说这事怪不得毛延寿,因为有时候人的那种美是用画笔画不出来的。这一观点上升到了一哲学的高度,也就是说人生的很多不如意或许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它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人生本来就拥有这一部分不如意,如果再遇到一些个奸逆小人,陷害嫉妒。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之悲,理想不能实现之痛就都拥有了。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3.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题目中的“驿”已经告诉我们,作者在四处辗转漂泊。这应该是大部分文人士大夫都会经历的处境。

首联,一弯钩月,天色昏暗,黑夜正长,我该如何熬过这黑夜呢?“秋”字调动人的触觉,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寒冷,忽明忽暗的灯光,以明衬暗。更增添了环境的凄凉。

颔联,开始写自己一身病痛。生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生病的身体抵挡不住这寒秋的到来。作者想要做一个回家的梦。可是山高水长,道路漫漫,这个梦怎么也梦不到家乡。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颈联,由夜色的漫长感觉到一年的漫长。由季节的变化感觉到一年又一年的变化。既然睡不着,那就活动活动筋骨,振奋一下精神。起来后的作者看着天地之间满是凄凉。又哪里有心情振奋精神呢?再进一步去想,这天地仅仅是自然的天地吗?是否有百姓和民生的疾苦呢?

尾联,尾联儿调动了人的听觉。杂乱鸣叫的蝉儿。让作者这个羁旅漂泊之人的心绪更加烦乱。看着寒蝉抱着半黄的稀疏的梧桐。这不就是作者的真实写照吗?真实处境吗?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作者的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既有对秋天的伤感,又有病痛的折磨,又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羁旅的厌倦,既感叹时光的易逝,自己的年迈。又有对国家的担忧,还有自己的孤独烦乱。

从青年的理想壮志到中年的面对现实。古代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们,应该都拥有这首诗的一些情感吧。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4.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尾联运用孔子的典故,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文化难以振兴以及社会风气无可挽回,文化、德政、教育无法推行,心灰意冷,打算乘桴到海外归隐。每一个文人士大夫,在自己的理想壮志遭遇挫折后,总是在某个时刻,有一种归隐的想法。选择归隐,保留自己高洁,可是这种想法通常都是暂时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只是暂时的退缩,短暂的退缩其实是为了续积力量,更好的前进。

如何读懂古代所有的文人,读懂一个王安石就可以了


从雄心壮志到感叹怀才不遇,从时光易逝,感受到理想无法实现的急迫,到暂时想要归隐,很快又重新拾起希望,古代的每一个文人都是在这种进退的矛盾中,将自己的人格修炼的异常光辉和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