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每次跟你說話你覺得特別舒服時,必須保有戒心,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這要看這個人是誰,彼此是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是愛你的家人,愛人,還是有求於你。也許每個人都不一樣。看我們各自所需。


四川楊哥


我老公就是那樣,他每次對我好的時候,肯定是對我有所求的時候,以前無所謂,只要他稍微說點好聽的話,我就什麼都同意,完全不經大腦,他達到目的了,轉身又對我了冷冰冰,後來發現他出軌了,他再說什麼,我都留個心眼,他的要求也不再隨便同意


用戶2021425283905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 矣。”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當一個人每次跟你說話都讓你覺得特別舒服,保持適度戒心是有必要的。因為真正全心全意為你好的人一定是真誠待你的,而我們誰都免不了犯錯、犯渾時,那時候直言勸諫或委婉指出我們問題的人才是能讓我們成長的人。

人因為自我意識和虛榮心的原因,很少能客觀面對他人對我們的勸告或批評。那種情況下心裡有些不爽是難免的。參照我們最親近的家人就很容易理解這一點。

而任何時候都讓我們覺得舒服,想來要麼與我們關係很淡薄、客套,要麼巧言令色,無論哪種情況,保持必要的戒心和距離是正確的選項。



豐北二師兄


聽話只信七分真,剩餘三分留在心。當今社會複雜多變,再好的關係,說的話都不能完全相信,先不說別人說話的目的和意圖,主要是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和主心骨。如果凡事總聽別人的意見,自已不去動腦子思考,那吃虧是肯定的,只不過多少而已。如果經自己判斷後,覺得別人的話可行那就去做,如果不可行就自行一笑了之就行。儘管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諸事一定要具體分析對待,信與不信完全在自己,別人信了去做了成功了,不代表你也信了去做就一定會成功,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量思而為,多考慮思考論證並不是什麼壞事。所以認為不一定別人對你講的話都不可信,也不一定都全信,要靠相互真誠和自我智商去衡量別人的話,如果針對傷害過你的人那一定要小心戒心,如果真心實意待你的人對你說的話也會充滿善意,則不用過多防範,總之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對待。





愛閤家


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現在的社會,基本上對陌生人的牴觸心都很強。不是人變壞了,而是有人壞的叫人防不勝防。

最近我們鄰村有個婦女,在路上碰到一個陌生人。這個人示意讓她站下,她也沒猶豫就停了下來。這位陌生人說,大姨,我向你問個道,上xx地方怎麼走啊?這個婦女考慮了一下,然後像這個人所去的方向指了指。應該應該怎麼走怎麼走,說的非常詳細。可萬萬沒想到,在這位婦女說話的時候,這個陌生人把罪惡的雙手伸向了這位婦女。一條剛買的新金項鍊,被這位陌生人快速拽走。當這位婦女反映過來的時候,這位陌生人已經坐上轎車揚長而去了。

嚇得這位婦女半天沒緩過神來,等明白過來以後,抓緊給老公和孩子打電話,但說什麼也晚了。

像這種情況,被陌生人侵犯過的事例很多很多,現實中也防不勝防。所以說,不管這個人說話再好聽,只要是陌生人。我的建議是儘量別單獨接觸,別沾陌生的光,別上陌生人的當。


孟家老六


當一個人每次跟你說話時,你都感覺特別舒服,我分析1.這個人性格好,情商高,善良的心,不得罪人,是個老好人。2.有的人心懷叵測,口蜜腹劍,人前說人話,人後說鬼話,需要你給他辦事,先把你誇得天花亂墜,暈暈乎乎的就給人家把事辦了。對陌生人我們可能有防範意識,對熟悉的人根本不可能有戒心。世間還是好人多,不用有太多的戒心。


龔秀蘭2


首先說這個“保有戒心”,是什麼讓你產生了這種心理上的防備?是因為他說話讓你感到舒服的原因麼?毫無疑問不是,是因為他說話讓你感到舒服的同時,你看到了他的虛偽,感覺這個人富有心機,因此你才對其抱有戒心。

比如你在和一個人第一次接觸的時候,你發現他說的話你都非常愛聽,因此喜歡這個人和他成為了朋友,但慢慢你會發現,任何事情他都會順著你說,而且時常誇得你雲裡霧裡飄飄然,那麼時間長了你還會感覺到舒服麼?,是不是會有一種“很假”的東西隔在了你們中間,而這個“很假”,就是你對他生出戒心的開始。

我相信一個人但分不傻,他也會分析分析自己到底是不是哪兒哪兒都好,以及別人說的話是不是屬實,相互對照,你一定會感覺這個人說的話都是言過其實,那麼他這麼阿諛奉承的討好我為了什麼?此時你的戒心加大;緊接著你斷定:他一定是懷著一種什麼目的才這樣和我接觸的,此時你的戒心就完全在你的心裡樹立起來了。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個問題“當一個人每次跟你說話你覺得特別舒服時,必須保有戒心”,這其實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一次,而是每次,而這個每次就是一種虛偽的累加,累加的高度一旦達到某種程度時,就會倒塌下來砸向你“自我審視”的神經,而自我審視讓你清醒,能夠讓你客觀地看待問題看待自己。哦,原來都是對我的一種“高抬”,這個人要幹什麼?於是非常自然地,你就對他生出了一種戒心。

其實這種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常見的,比如一個人見面就誇你長得漂亮,比如一個見面就誇你身材苗條,再比如一個人見面就快特別能幹等等,這時候我們心裡都會很舒服,因為人就喜歡聽到別人誇讚的語言,但是,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誇讚就把他當成知心的朋友,因為你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你自己心裡最清楚,這時候需要你拿出客觀清醒的判斷開對待別人的誇獎,而不是立刻覺得自己真的不錯。

上面就是我的回答,大致就是這種觀點吧,希望對這個問題能夠起點作用。






喜歡養花的男人


一般來說,無慾無求的親朋好友跟自己說話的方式,是不會太過在意要讓你感覺到“舒服”或難堪,是用一種很正常或隨意的表達方式來溝通。

當一個人每次跟你說話都讓你“舒服”時,基本可以確定是對你有所求:一是在錢財方面的有求於你;二是在工作或生活方面想要你提攜和關照。



衢民說


當一個人每次跟你說話的時候,說的話都讓人很舒服,首先可能是因為說話的人情商比較高,在生活當中善於學習,擁有交流技術,能夠掌握交談的尺度,就是說擁有較高的交流的智慧。這樣的人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要回避,說的話一般不會觸及敏感的話題,所以跟這樣的人交談很舒服。

另外跟你說話讓你很舒服的可能是說話的人對你有所圖、有所求,於是挖空心思甚至處心積慮的挑你喜歡的話、挑你愛聽的字眼、挑你感興趣的事,也就是投其所好想討你高興,以達到目的。

再有就是遇到天性明亮良善的人了,這樣的人內心寬厚,心存仁愛、心容千缺,眼光總是注視別人的優點,自然而然說的話就讓你感覺溫暖舒服。

所以我認為,當一個人跟你說話覺得特別舒服時也不能一概而論都要保持戒心,只有遇到對你有所企圖的人,小心謹慎一些就好。





第一視野關注


蘇軾如是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交淺,但不言深,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1、交淺言深,乃社交大忌

《圍爐夜話》裡說:“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意思是,讓別人在與自己初次相交時就產生好感,不如讓別人與自己長期相處後都不會產生厭惡情緒。

很多人,因為急於要和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就犯下“交淺言深”的錯誤。

想營造出“相談甚歡”的氣氛,就迎合對方,不敢發表不同的意見;

因為想成為別人眼裡“健談”的人,就費力裝出不屬於自己的性格;

希望對方認為自己可靠、沒有城府,便把隱私毫無遮掩地如數分享。

然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沒有讓彼此更靠近,反而惹得對方提防起來了。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費心地想要建立關係,別人卻並不領情,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操之過急,別人一眼就看穿意圖,因而築起了心防。

交淺言深,不是通往良好關係的捷徑,而是自欺欺人的偏方。

古人說得沒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牢固的感情,都是用時間經營出來的,而絕非靠第一次見面就掏心掏肺的舉動就可鑄成。

即使一些套路能暫時獲得人心,真正持久的感情,也肯定是用真誠與時間熬出來的。

真的不用太急,有幾分情分,就做幾分情分的事。用心地交往、謹言慎行,人的感情自然會按照它自身的規律發展。

2、關係不熟,別掏心掏肺

《後漢書》中講到:“駰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連對方人品都不清楚,就掏心掏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朋友小張在一家公司做業務經理,有一回,他去參加一場商業聚會,晚宴上和另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相談甚歡。在交談之中他覺得彼此很投緣,話也越說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在耳熱酒酣之後,小張就跟對方探討起了最近公司即將要開展的業務,還為交到一位好朋友而開心。過了一段時間,當小張的公司把新的業務投入實際運作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客戶告知別的公司已經在做了,並簽了合同。小張作為與老闆共同知道計劃機密的人,最後被炒了魷魚,就這樣失去一份好的工作。

正是:“逢人但說三分話,遇事勿拋一片心。”

交情越淺,就越要謹慎的說話,越要重視對隱私的保護。

有人覺得在與人交往時,心裡打著算盤,是圓滑世故的表現;但萬一對方人品不好呢?

不讓自己承受冒著如此大的風險,而是去加深對對方的瞭解後再做定奪,才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

作家勞倫·奧利弗也說:“完全看錯一個人多麼容易,只看見他們的一小部分就誤解為全部,一想到這就發抖。”

交淺不言深,體現的是為人處世的一份謹慎,是成熟、是明智,是懂得保護自己的表現。

《薔薇園》裡有句話:“話不像話,不如不說;話不投機,不如沉默。”

人人都有一張嘴,但真正重要的是,懂得什麼樣的關係下,該說什麼樣的話,才算得上是成熟。

人際交往當中,我們總會遇見那個可以讓自己暢所欲言的好朋友,可以盡情地向他傾訴自己的所有,無所保留。

但在那之前,交情尚淺的時候,還是要謹言慎行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