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的军事智慧,打不赢就跟你耗,既能战胜对手又能保存实力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廉颇、王翦、李牧。白起天纵英才,是奔袭战、攻坚战的代表;廉颇以勇力闻名于诸侯,是防守战的代表;王翦开灭国先河,是灭国战的代表;李牧攻守兼备,是骑兵战的天才。

王翦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打得嬴的时候如猛虎下山,狼入羊群;没有必胜把握时,可以跟你耗上一年半载,活活拖垮对手,然后一战定乾坤。

王翦的军事智慧,打不赢就跟你耗,既能战胜对手又能保存实力

秦灭六国,灭得最艰难的两个国家是赵国和楚国,赵国胜在军事力量强,楚国胜在地广人多。赵国处在四战之国的位置,胡服骑射后,赵国军力大增,跟天下诸侯大小百余战,鲜有败绩。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在赵军面前,也不能占到半点便宜。李牧又是天纵英才,战争指挥能力在当时数一数二,因此秦灭赵国,打得最为艰难。

楚国号称巨无霸,整个南中国都在楚国的控制之下,楚国一国的面积相当于其他六个国家,人口也达千余万。要占领楚国,难在楚国地广人多,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不利于北方骑兵驰骋,也不利于步兵结阵而战。如果楚国军队化整为零,分散跟秦军打游击,那么秦国要完全攻灭楚国,时间至少要十年以上。

王翦引兵三十万灭赵国,李牧则引赵军三十万相拒,之前李牧已经两次大败秦军,故王翦十分谨慎。王翦兵分两路,主力大军从上郡南下,杨端和从河内郡东进,意图一战击溃赵军主力。李牧分两军迎战,分别抵住两支秦军。秦赵两军在井陉交战数合,两军损伤相当,王翦立即坚守不战,跟李牧耗上了。

王翦的军事智慧,打不赢就跟你耗,既能战胜对手又能保存实力

综合国力而言,秦强而赵弱,从军队实力上看,秦赵两军实力相当,秦军略强一些。如果王翦披坚执锐、从正面猛击赵军,那么秦军的损失会相当大,甚至会被李牧设计击败秦军。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跟赵军对耗,耗粮食储备,然后设计除掉李牧,只要李牧死了,赵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了。王翦坚守不出,李牧多次主动进攻王翦,损失不小,但攻不破秦军大营。李牧多次设计秦军,故意卖破绽给秦军,但是王翦就是不主动出击。

秦赵两军在井陉对峙一年有余,秦国间谍在邯郸城大量散布谣言,说李牧在阵前跟秦军讲和,有意叛赵。秦国又重金贿赂赵国丞相郭开,让郭开天天给赵王进谗言,不是说李牧跟秦军讲和,就是说李牧要拥兵自重,拥立其他公子为赵王。这样的话说了一年,还不止一个人说,很多人都这样说,赵王坐不住了,秘密处决了李牧。王翦听闻李牧死,立马挥兵东进,轻而易举的灭了赵国,秦军伤亡十分少。

李信是一位青年将军,十分勇猛激进,他表示他只需要20万军队,就可以灭楚。秦王政认为王翦老了,灭一个楚国要60万军队,一点锐气都没有。于是秦王政让李信率二十万人攻入楚国,楚将项燕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将李信大军带入楚军的包围圈。等秦军势尽力竭之后,楚军四面出击,李信败逃,七万秦军战死,攻下的楚地尽数被楚军收复。

王翦的军事智慧,打不赢就跟你耗,既能战胜对手又能保存实力

秦王政不得不让王翦老将军出马,出动秦国全国之军60万,且不干涉王翦的作战方略。王翦深知,楚国地广人多,如果深入楚境,那么秦军补给难以供应;如果不能一战灭楚,那么秦国将陷入楚国的战争泥潭。于是王翦采用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式缓慢向楚国深入,占领的楚国城池,立马让秦国接收,并立即变法,将楚人转化成秦人。消化了楚地之后,秦军再缓慢向前推进,这样的方法让楚国的优势不存了。

为了防止王翦再蚕食楚地,楚国倾全国之力,集中50万大军,在一线跟秦军对上了,项燕要展开决战,一战定胜负,因为楚国拖不起,时间越久,楚国内部生变的可能性越大。项燕要决战,王翦却不跟楚军决战,秦军立马坚守营地,拒不出战。楚军来攻营,每次都丢下数千具尸体而退,因为秦军箭阵厉害,可以远距离收割楚军性命。

王翦的军事智慧,打不赢就跟你耗,既能战胜对手又能保存实力

秦楚两军一对峙,又长达一年之久,秦军后勤充分,士兵天天在吃牛肉,扔石头练臂力。楚军就难受了,因为楚军是楚国王室和几大世族拼凑起来的,后勤保障十分困难。刚开始,楚国内部还能团结一致抗秦,时间一久,内部矛盾又上升了,楚军的后勤供应就十分艰难了。楚国部分亲秦人士,天天催促楚军跟秦军决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项燕压力,让他的防守出现破绽。要想如杀李牧一样杀项燕,在楚国行不通,毕竟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楚国不可能步赵国后尘,来个自毁长城。

一年后,楚国后勤跟不上了,楚王也顶不住各家世族的压力,命令项燕尽快与秦军决战。项燕也明白楚国的情况,再拖下去,会对楚国更加不利。于是项燕开始调兵,东部防线出现破绽,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如猛虎下山,狼入羊群,一举击溃楚军主力,并阵斩项燕。项燕一死,楚军再无斗志,纷纷溃逃,秦军一战灭楚。

王翦的军事智慧,打不赢就跟你耗,既能战胜对手又能保存实力

王翦的灭赵、灭楚之战,采用对耗的方式打败了敌人,同时将自己军队的伤亡控制到最低。也许有人会认为王翦胜之不武,但与秦国的最高利益相比,与数万军人的性命相比,王翦并不在乎他的名声。王翦的灭赵、灭楚之战,充分利用了秦国的国家优势,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减少了自己军队的伤亡,这为后来秦朝的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提供了军力支持。名将之称,王翦当之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