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英雄”楊曛的“疫”不容辭

“幕後英雄”楊曛的“疫”不容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1日訊(鄭侯周楠)如果說抗擊疫情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醫教科就是戰場上的“作戰部”,而醫教科人員往往被一線臨床醫護稱為“幕後英雄”。通道縣第一人民醫院醫教科科長、醫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縣黨代表楊曛,就是這樣一位“幕後英雄”。從1月19號接到上級命令後,醫教科最先響應,楊曛和同事們立馬進入“作戰”狀態,“疫”不容辭。

“每天報表都要發我這兒彙總,包括人員摸底情況、院感控制排查。”

“防護培訓很重要,大家都要準時參加。”

“防護物資的庫存我正在整理,大家在一線安心’作戰’,後勤我來保障。”……

不停地接打電話,不停地發微信語音,事無鉅細,無一遺漏,這就是楊曛的工作日常。隨著防控工作有序開展,醫教科的工作量有增無減,楊曛更是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從負責醫院各項醫療工作到主持各類職責、制度的制定、流程的設置和人員配置再到保證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各項工作的有效運行,她都事必躬親,一絲不苟。她深知,自己做的每一項工作都關係到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能否順利開展,關係到疫情防控期間各科室能否高效運轉。

走進人民醫院,便看到在設施完備的預檢分診臺,值班護士給每個進來的人員測量體溫。在發熱門診科室,身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醫護人員正在查看病人的檢查結果。CT室裡,醫生也“全副武裝”為患者做肺部檢查。其他各科室也都在高效有序地運轉著。很少有人知道,這一系列完備的疫情防控流程都是楊曛經過無數次梳理,組織相關人員演練後才形成的。

“假設來了一個高度疑似患者,走到門診以後,怎麼分診,怎麼帶著他去發熱門診就診,發熱門診醫生怎麼給患者檢查,怎麼辦手續,誰抽血,誰陪同,保衛科怎麼清理路線做好安保,最後怎麼消毒,每一個環節都要具體到人,需要和院感科一起看有沒有院內感染的風險,需要穿什麼級別的防護裝備等。”說起自己的工作,愛笑的楊曛表現得十分嚴肅認真。這僅僅是她工作的一小部分,日常她還要督查這些流程是否落實到位,然後還要根據不斷更新的防控要求不斷調整,反覆研究反覆完善,包括髮熱門診、感染科硬件設施的改建、具體細節流程等,每一項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在醫院裡,楊曛的辦公室總是每天最後一個熄燈的場所之一。楊曛不能有一刻的鬆懈,在全院上下都嚴陣以待的關鍵時刻,召集緊急會議,部署緊急工作任務,落實一線醫護工作剛需,都需要她來上傳下達。經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到第二天凌晨。

2月12日,一直持續著高強度的工作,楊曛身體開始“抗議”,出現了低熱、乏力的症狀。起初,考慮到縣裡沒有疑似和確診病例,楊曛並未太在意,想到自己之前一直在發熱門診和感染科走流程調配人員,開始擔心起來。經醫院專家組診斷後,得知只是因為工作辛苦抵抗力下降導致的感冒發燒。為了保險起見,也為不給其他同事造成麻煩,楊曛自行在家隔離了一天。即便是在家,楊曛也是保持手機24時開機狀態,不停接打電話處理各項醫院事務,身體稍有好轉又立馬投入到工作中。“不是擔心自己,是怕傳染給同事和家人”,回想起當時的情形,楊曛隻字未提苦和累,用她瘦弱的肩膀扛下所有壓力。

從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楊曛組織醫務人員以線上或網絡自學方式開展業務培訓10餘次,組織考核考試210人次。同時還負責醫院醫務人員的健康監測,給醫生髮放中藥預防藥湯,以及人員排查和復工復產體檢。

楊曛是個大忙人,除疫情防控工作之外,還要維持醫院日常的醫療和工作秩序。不久前,為搶救一個外傷病人,楊曛凌晨緊急組織了一次應急輸血,很多一線醫護都趕回來獻血。

楊曛的朋友圈除了醫院的信息就是孩子的照片。去年,13歲的兒子獨自一人到懷化上初中,她和愛人只能週末抽空去看看。這次疫情讓孩子的假期延長,可楊曛卻沒時間陪伴在他身旁,陪他上網課,給他輔導作業,早出晚歸沒時間給孩子做一頓家常飯。學校在網上開學,舉行升旗儀式,楊曛拍下了兒子全神貫注對著屏幕敬隊禮、唱國歌的樣子,那是這麼多天來她和兒子為數不多能說上話的時候。“媽媽,您放心去醫院吧,我已經長大了,我可以管好自己了。我想好了,以後也要學醫,幫助更多的人。”孩子暖心的話,讓楊曛百感交集,既為兒子的“懂事”心疼又為醫者仁心的精神傳承而欣慰。

“等疫情結束,一定要和兒子來一場親子旅行。”楊曛把對兒子的愧疚深埋心裡,許下一個遠期的承諾。

“疫情並未結束,我們一刻都不能鬆懈,疫情就是命令,醫院就是我們的陣地,作為醫務工作者,守好陣地就是我們的責任!黨員更應該衝鋒在前!”有著22年的工作經歷和10年黨齡的楊曛時刻不忘自己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和黨員的初心使命。在採訪中,楊曛的手機再次響起,新的工作任務等著她去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