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英雄??唐山工人醫院檢驗科林曉娥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唐振中)到2月24日,林曉娥支援市傳染病醫院一線抗擊疫情已經兩個星期了,按常規將輪崗休養。但剛剛她被告知,因為工作需要將在這裡繼續工作。她毫不遲疑地說,服從分配!

林曉娥,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現為唐山工人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技師,華北理工大學檢驗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疫情發生後,她作為共產黨員積極向院黨委請戰,主動要求到疫情防控一線工作。她說,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第一批馳援醫療隊出發後,她再次向黨組織強烈申請,志願早日投入抗擊疫情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幕后英雄??唐山工人医院检验科林晓娥

林曉娥

她是2月7號隨唐山工人醫院第二批支援市傳染病醫院醫療隊來到這裡的。經過兩天的培訓,9日正式進入一線工作。她記得第一次穿防護服,市傳染病醫院檢驗科的人負責培訓、督導,每一步要注意什麼,都一一指點,囑咐穿脫都不用著急,有種到家的感覺,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還知道了護目鏡需要反覆使用的,每次戴之前自己要塗一層洗手液,不用擦可以堅持四五個小時不起霧。

幕后英雄??唐山工人医院检验科林晓娥
幕后英雄??唐山工人医院检验科林晓娥

工作中的林曉娥

林曉娥第一次進實驗室,環境、儀器、Lis系統全是陌生的,與自己所在的醫院均不同。於是迅速熟悉環境,一切全是從頭學起。她說,每天三十左右人的標本,基本做血常規、CRP、尿常規、血氣、肝腎功能、離子心肌酶、血糖、血脂、快檢三項、感染八項及血凝系列等等,檢測項目相對還簡單。

但不簡單的就是操作。她從接收窗口接收標本,標本是被層層防護的,抽完血的試管先放入塑料袋內,再放入轉運杯,然後將轉運杯放入轉運箱內。開蓋的時候必須用75%酒精進行消殺,每打開一層,都需要消殺一次,帶著塑料袋進行掃碼,掃上碼的血標本拿出前也得進行消殺,將處理好的標本分類,全血標本可以直接進行上機檢驗,血清或血漿標本需先離心,離完心的標本需靜置大約二十分鐘再取出。檢測完的標本放到塑料袋裡裝入銳器盒內,去高壓消毒。標本開蓋在生物安全櫃中操作,並靜置二十分鐘後上機。

幕后英雄??唐山工人医院检验科林晓娥

工作結束後的林曉娥

由於疫情突然,市傳染病醫院檢驗科只好對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逐一解決。在專家組的大力支持下,這裡陸續購進了必需的新設備,每進入一臺新設備操作人員都得從頭培訓。在檢驗科一線的一共九個人,按排班表上班,下班的時間要隨時叫過來培訓,基本上每天都得進一臺新的設備,就這樣大概忙活了一週的時間。她每天都很累,回來就想睡覺。雖然兒子每天晚上六點準時給她打電話,讓她報平安,但是有時就簡短一句話,一切安好,就不想說話了。

有一天,新入院了八名患者。院領導指示:第二天標本量大檢驗科要早上班,而且重症病人的結果先出,臨床專家七點五十分看結果。林曉娥接到檢驗科主任的電話,定了四點半的鬧鐘,五點就到檢驗科了,是早上第一個進的實驗室。那天主任也?回家,幫著她把防護服迅速穿好。等各防護裝備穿戴完畢,林曉娥先把接收窗口的箱子歸整好,檢查一下各儀器狀態,為大標本的到來做好準備。那天她們一共接收了四箱標本,大概五十多管,檢測項目大概七八十項,她們三個人共同完成所有標本時,時針已經指向十一點,她們的護目鏡上全是霧珠,裡層衣服也全溼了。

還有一次,是晚上二十點至二十四點的班。二十一點左右突然召集開會,有個重症病人需要輸血,要先驗血型。聽說原來這裡檢驗科一個月也驗不了兩三次血型,用的是玻片法。這種方法平時用還行,現在帶著護目鏡再看顯微鏡哪能看得清楚,再加之是確診病人的血液,平時正常情況驗血型都得?慎再?慎,何況現在。穿著防護服,在幾乎缺氧的狀態下工作,就更增加了檢驗者的壓力。當時主任給了她一個眼神,好像在說責任重大,由你上!當時她什麼也沒想,就站出來說,“請主任放心,一定圓滿完成任務”。林曉娥迅速穿好防護服,進入實驗室,用平時十倍的細心操作著每一個步驟,等做完實驗,她感覺後背全溼了。直到病房告之暫時無急診標本她出來時,已是凌晨一點多了。

剛剛告知,因為工作需要,要再延長一週時間林曉娥才能撤出。她說,我要繼續投入戰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