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嗎?

靜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嗎?

靜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嗎?

在喧譁中沉靜下來,是一種力量。

一個多月來,我們每天都浮沉在海量的信息中,真假難辨,心情跌宕。回過頭去看看,大多數新聞裹挾著焦慮,瞬間被遺忘,能讓我們記住的有什麼?

在方艙一角安靜閱讀的“清流哥”,日本友人寫下的那首王昌齡詩詞“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在眾音嘈嘈中,這些並不“硬核”的訊息,反倒讓我們印象尤深,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靜水深流的力量。疫情——文化,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卻讓我們在這月餘的迷失焦慮中,開始覺察文化、沉澱和思考的力量。

方艙中讀書的“清流哥”,日本詩詞的“清流熱”,觸發了疫情期間網友們的一股文化討論熱。六神磊磊作為自媒體界的“文化擔當”,對於年輕網友們的一些觀點、疑問,又會抱持著怎樣的另類想法?

静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吗?

《政治秩序的起源》的美國作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推特上轉發了“方艙哥”讀書的新聞,並稱:這是文明的力量。

静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吗?

網友1問

方艙哥這兩天出艙了,還收了“學生”;方艙哥讀的是《政治秩序的起源》……他就在方艙讀了個書,怎麼就引發那麼大的興趣?

六神磊磊:是不是因為大家讀書少了才把這當新聞?不完全是。一個正在閱讀的人是有力量的。大家是從那個圖裡感受到他有力量。他可以靜下來,他可以掙脫外面的紛擾,他可以和自己對話,他還可以在書本里尋求力量、支撐自己。

他還帶給了我們力量。你看到他在那裡看書,是不是自己也好像獲得了某種力量?我就是的!更特別的是,是在方艙——方艙畢竟是醫院,是病房,而且是臨時的、“簡陋”的、公開的非私人的。方艙裡的人不管輕症也好、無症狀也好,畢竟是病人,正在和可怕的病毒作戰的病人,病人總是柔弱的。這和我們預設的讀書場景形成了強大反差。

我們預設的“閱讀”已經多多少少有一點奢侈品的意思,是安靜的、私人的,讀書的人應該是從容不迫的。而方艙裡形成了強烈反差:災難中的鎮靜,喧鬧中的平和,柔弱的人居然有“力量”。所以就火了。

静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吗?

網友2問

方艙哥讀《政治秩序的起源》是“清流”,日本捐贈提詩詞也是“清流”。“清流”之說何解?

静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吗?

六神磊磊:並非認為讀書是清流,而是認為讀這一類書是“清流”。大家是覺得這一類書很“難”,默認一般人讀不進去。《政治秩序的起源》是現代人的書,但是談論的東西平常人很難觸碰;詩詞是古代的東西,其實許多詩詞在當時是比較通俗的藝術,有一些甚至很大眾,可是因為千百年過去,語言變了,語境變了,所以在現代人看來也“難”了。

暢銷小說它是迎合你的,人人能讀,但這類書不是。它有一個典型特徵,就是不會迎合你。書的濃度高,讀它似乎很虐,也似乎很有水平、與眾不同,所以就“清流”了。

網友3問

我是00後,以後不追流量了,要好好書學文化;日本人都比我懂大中華的詩詞多,還是默默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吧……

六神磊磊:也沒多玄乎,就是我們察覺到自己浮躁,意識到某些方面不大對。我們被填餵了很多速食品,大家不約而同覺得肚子壞了,怪怪的。忽然看見別人吃了一頓美食,很羨慕,覺得很香很營養,於是下決心扔掉快餐,好好吃一頓。但是多數人再一看,生火很難買菜很難烹飪很難,下館子又沒時間,還是回頭去吃快餐了。

一直想說其實經典沒有那麼難,大家還是要有勇氣去清流一下。時而“清流”時而“濁流”,感覺蠻好的。

網友4問

如果“方艙哥”看的是抖音,會被點贊“有文化”嗎?過去的人愛看書,我們現在愛看圖片和視頻,怎麼就沒文化了呢?

六神磊磊:要承認,現代載體強大,但是目前,我說目前,濃度不如,信息量不如,深度不如。比如唐詩,什麼產品都有,五花八門,你想搞清楚,想學深一點,只能去讀書。

現代的載體,是窗口,把窗口作用發揮好。有人在窗口一望,覺得裡面風景好,他決定推門進去,這就是窗口的功勞。我自己做的事情也就是一個窗口的事情。

網友5問

“文化斷層”到我們00後該“接”上了吧?

六神磊磊:文化斷層說得很多啦。有的“斷”是不得不斷,文言變成白話,古代漢語變成現代,我們每個孩子要學習的從“四書五經”變成數學物理化學體育,那沒辦法,必須斷,時代到了這一步了。大家的舊學本事不如以前,書法水平不如以前,這是肯定的。有斷就有續,有很多人在做續的工作嘛。

但有的斷是不能理解的。比如知識分子,大學的,大報大媒的,還是高層領導,一些最最基本的不知道。寫首“七律”,八句他可能敢八個句式,句句“獨創”,一句詩七個字他敢五連仄、六連仄,這就不能原諒了。

總之,“知道自己無知”,是可以理解的,是時代原因。不要輕易寫“七律”,或者寫之前認真查一下,或者請人指點下,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你就乾脆寫首新詩嘛多好;“不知道自己無知”不能理解。不知道寫律詩有規矩,胡寫,這就是斷層了。這種無知怎麼來的,不好說。

網友6問

時尚、流行也是一種文化啊,怎麼沒人認為時尚達人“有文化”?傳統文化、嚴肅文化才算“有文化”?

六神磊磊:“文化”有時候是一個帶褒義的詞,比如你好有文化;有時候是一個純中性的詞,什麼都可以叫文化。非要爭競,看手機的就沒文化嗎,就不能叫文化嗎?嘻哈也是文化,滑板也是文化,塗鴉也是文化,當然都是文化。

只有“傳統文化”或者“嚴肅文化”才值得提倡嗎?肯定不是。這兩塊我們確實缺。但別的也缺。比如搖滾我們就不缺嗎?

至於面對“傳統”和“嚴肅”的,倒是可以說說,怎麼面對它?一不要望而生畏,唉呀呀呀這個好難我是學不了了。它未必就難;二不要盲目頂禮膜拜,哎呀呀你居然質疑傳統。不要;三不要畫地為牢,這個東西你也配研究?你也配讀紅樓夢?不要。

網友7問

前有詩詞熱,後有方艙哥“帶”貨,“戰疫”還能戰出個“文藝復興”小熱潮?

六神磊磊:現在不能說是“文藝復興”,暫時只能叫“詩詞熱”。它和“收藏熱”之類沒有本質區別。文藝復興,是撿起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火炬,但向前遠遠走了一大步,就是尊重“人”、表達“人”。你撿起火炬來,是為了照樣前方的路的,是為了走得更遠的,不是拿著火炬把玩。

詩詞熱只是拿起古代的東西來把玩。我們自己有沒有賦予他新的意義,有沒有遠遠地比唐人宋人更深刻、更恢弘、成就更高?就像文藝復興時代的巨匠之於希臘和羅馬一樣?目前還沒有,還要努力。

我覺得和文化相比,我更關心底線問題,我覺得這個更急迫。許多“有文化”的人照樣沒底線,反而更可怕。現在急切的是構建底線。

什麼是我們的底線?有的人,引經據典,出口成章,似乎有文化,但說的都是假話、壞話、屁話。這樣的文化何益呢?還是底線比較重要和急迫。

文字:顏語

静水深流的力量,你get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