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都有一点“自私”


好妈妈,都有一点“自私”

01

自私是一个人的一种特征,从道德伦理上来看,自私这个特征是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的。

我们会质疑自私的人不是一个好人,自私的人会让大家引起反感,从而让家人或者家庭蒙羞。

但是自私这个特征真的那么不堪吗?

仔细想想人的本质是倾向利己的,只是我们接受了一些教育或者思想的重塑让自己变得不那么自私,但其实本身自私并没有错,只是当它给别人带来不便利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个错误,但是如果它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不便利,那这个自私不就没有问题了吗?

一个自私的女人和一个好妈妈这两个身份特征可以同时存在吗?

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个自私的妈妈如果并没有给孩子带来一些不便利或者不好的影响,反倒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时,那这个自私和好妈妈之间就没有任何冲突,一个自私的女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妈妈。

好妈妈,都有一点“自私”

02

自私一点儿,孩子更独立

一个无私的妈妈会有很强的照顾孩子的能力,她们帮孩子打理好生活起居、她们能管理好孩子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功课......而这样的教养方式却让孩子变得不能独立,事事都依赖妈妈。

而那些妈妈插手少的孩子反倒激发了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能力,给了孩子自主的土壤和条件,让他们更加独立自主。

朋友凌凌就是这样一个自私的妈妈。

凌凌想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和提升,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就给孩子断奶安心工作了。

在孩子大一点儿的时候,她面临工作和全职带孩子的选择,凌凌最终选择了工作,即使那让孩子委屈一些,要经常在妈妈家、邻居家和自己家之间来回切换。

凌凌在孩子10个月的时候就放手慢慢让孩子走路,没几天孩子就学会了走路......

很多事情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凌凌似乎都是那个自私的妈妈,但是她的自私反倒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主,她的孩子走路、说话都比一般孩子早,孩子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也比一般孩子要早。

正是源于这种自私,才让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去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自由生长。

好妈妈,都有一点“自私”

03

自私一点儿,孩子更幸福

中国的妈妈有一个普遍的症结:自己为孩子全心全意付出,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最后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和理解。

甚至被孩子回怼:我没有要求你这么做,你这么做只会让我很痛苦。

其实这是因为当妈妈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时候,妈妈们期望从孩子身上获得同样的付出,给予你正面的反馈,这种期待正面反馈的心理只会让孩子有巨大的压力感、觉得被控制,孩子受这种情绪的影响,反倒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能把其他的事情做好。

而一旦当孩子不能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妈妈们就会把这种"自己付出一切的,但是得不到回报"的委屈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更加有压力感、内疚感和负罪感,孩子会很不快乐和幸福。

相对于全心全意付出的无私的妈妈,先成为一个"自私"一点儿,为自己考虑一点儿的妈妈,才能让孩子摆脱被限制的枷锁,轻松快乐的做自己。

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茉莉的最后一天"篇讲述了妈妈寻找茉莉死因的故事。

茉莉妈妈是美国名校毕业的硕士,她为了把孩子培养出来,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她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她督促孩子功课与作业,全面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但是很意外的是,她的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大女儿却自杀了,她实在搞不懂,她认为她女儿身边的人都可能是杀人凶手,她潜入到茉莉的潜意识中探寻真相。

在茉莉看来,她努力读书是怕被打、她觉得妈妈把一切给了她们,她要用成绩回报妈妈,但是在茉莉心里,那个无私的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她从来没有感受到被爱过,最后她绝望的从阳台护栏跳了下去。

茉莉所在的家庭,岂不是很多孩子所面临的吗?父母的无私让他们带上了沉重的枷锁,她们痛苦、抑郁、甚至自杀。

能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不来源于这个女人身上的各种标签,自私、懒惰、强势等等。

而源于这个妈妈能不能在恰当的阶段给与孩子合适的爱的保护,能不能长久给这个孩子稳定而无条件的爱,这才是这个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保护伞,是孩子人生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