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墉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有趣味,乏韵味

王墉以俞樾所撰对联为创作内容,获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一等奖的作品(如图)。

王墉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有趣味,乏韵味

王墉六届楹联展一等奖作品

王墉以隶书创作此联,一上眼便觉气息古朴。气息当然是一种感觉,是阅读时传递给阅读者的,也是书法家经过持久的磨练,由巧而拙、由妍而朴的一个转变过程。气息的形成与书法家的审美观有关。

王墉此联用笔简谱,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不滥用长线。字内显得疏朗清旷,字若人老清癯,风情爽朗。作为具体线条而言,线以质朴现,而非美艳。

王墉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有趣味,乏韵味

王墉十二届国展入展隶书作品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王墉不是那个鼎鼎大名的王镛。两个人一个是中国书法的领军人物,一个是青年书家;一个是在北京,一个是在河北;名字一个是金字旁,一个是土字旁。

这个王墉虽赶不上那个王镛,但也算得上近年比较优秀的书法家。在近年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上,这个王墉就以隶书、草书两种书体入展,足见其实力不一般。

王墉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有趣味,乏韵味

王墉十二届国展入展草书作品

再说回其六届楹联展获一等奖作品。读王墉此联的书法,的确很有趣,让人感到新鲜多变。王墉以隶书书之,在结体上已经与传统的隶书有别,非端庄齐整,大小若一,而是时正时欹,正欹相交、相错,显示出在每一字造型上的用心,似不经意,又于不经意中得见活泼趣味。

所谓好看就是这样,一个字有点小趣味,不是八边具备、四面停匀的那种造型,再下一个字又呈现另一种趣味,如移步更换角度,每个字都不同形。将上下联进行对比,下联更为精彩、形更为委婉,弧线调节也使字形灵动,这或许是越写越放开,发挥特别顺利的缘由吧。

王墉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有趣味,乏韵味

王墉国学与修养研修班结业参展作品

获奖对联的章法也有变化,异于汉隶的横竖相对依格而书,字或大或小,形成通篇的错落不等。

错落形成的美感自然比齐整有趣,也使书写显示出更大的自由度,可长可短,或大或小,自由式进行,不拘于一格一式。虽为对联,章法只是相对而对,总其大要,而内部则做得活泼多变,并不使之齐整。

王墉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有趣味,乏韵味

王墉十一届国展入展作品

最后再说说不足:王墉的这件对联作品在整体上显得太满。尽管笔画细而朴,字之间亦疏朗,但如此篇幅承受文字过度而致堆积。文字内容多了,字径又大,不免拥挤滞塞,似乎有纸破字溢之感。如果两边多留白亦稍可化解,不料作者在上下联四侧又添几条行草。可惜,这件作品陷入满、挤、增这些因素中,不免气短。

王墉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有趣味,乏韵味

王墉


分享到:


相關文章: